喜欢古风人像的摄影人非常多,无论是职业的,还是业余的。
现如今,拍古风人像门槛低,想要拍好古风人像门槛则非常高。因为只要你带着相机,在一些网红打卡地,以及一些汉服体验馆附近,蹭拍也能每天搞出一两组来。不像二十年前的我们,想要创作一组古风主题,购买汉服、购买古风道具、购买头饰首饰、寻找博古院落,甚至有时候找来的化妆师,都未必能给你盘出一个满意的古风发式。那时候,甚至逼着我天天自学盘头,为此我还专门留了一头齐腰的长发,天天对着镜子自己盘发,插各种发髻,查看我的头像,头发是真发。所以很多时候外出创作,模特小姐姐的头发都是我来亲自操刀。所以一组古风创作下来,先不说经济成本,人工成本就非常大。
而古风人像的道具使用,有时候检验的是摄影师的艺术修养,所以像美学上的三大构成,以及不同朝代的生活礼俗,如果想要拍好一组主题,相关知识都要去涉猎一些的。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针对几种道具的使用,抛砖引玉的讲一下。
吊挂竹帘挂式屏风帘,在古代非常常见。
我们常听到的“垂帘听政”,就是指皇后、太后以及不适合出面的皇帝后宫至亲临朝听政,为了避嫌,殿上用帘子遮挡和隔离。像有些刚刚继位的幼年小皇帝还好说,但是明明已经长大成人的皇帝,这种手段其实就已经是后宫干政,而坐在龙椅上的那位也就是成了傀儡皇帝。
这种吊挂竹帘,和屏风的作用相似,其目的是为了隔断空间,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
古代人多矜持,特别是古代女性,从不轻易以面貌示人,但是同时还需要窥见一切,那么这种半透明缝隙的竹帘,满足了这一条件。
摄影师在使用吊帘的时候,明白它的两大作用。
一是隔断空间,使得纵深产生层次感,增加画面的厚度。
二是窥视构图,在我们常说的框架构图中,窥视构图就在这一范畴之中。这种构图可以增加画面神秘感,使得角色欲藏还羞,出片更富情趣和韵味。
灯笼灯笼统称为灯彩,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灯笼发展出了不同的地域风格,每一种灯笼都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灯笼综合了绘画、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与中国人的生活活息息相连,也是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造型上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灯笼对于摄影师而言,其实只有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作用,那就是藏灯。
如图,当我们需要为模特增加一个轮廓光,以此来提升人物的立体感,面部圆润通透性,这个时候如果你直接在右边放置一盏热靴灯,即便后期P掉灯具,面部的轮廓光也会显得非常假。这是因为画面没有遵循相应的光线逻辑。
但是,当你放置一盏灯笼,实际上灯笼的光线是很弱的,而且灯笼小于人物,所以灯笼是一个硬光源,无法满足我们需要的轮廓光光指,这个时候在灯笼旁边,也就是模特双腿遮挡的位置,放置一盏热靴灯,就可以获得我们想要的模特面部效果。而且有了灯笼的存在,面部的轮廓光也就显得自然真实了。也就是说,借助灯笼的存在,藏起了我们精心布置的灯光。
雨具古典雨具非常多,比如蓑衣、草帽、油纸伞。
油纸伞是汉族传统用品之一,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油纸伞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纯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我们在唐诗宋词中,会发现古代人最喜欢描述的两个元素,一个是月亮,另一个就是雨季。古代文人有着多愁善感(无病呻吟)的气质,所以需要月亮去寄托相思之苦。需要用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哭泣。
只要你在创作的过程中,试图将雨的元素拉进画面中,那么你的人物也就具备了我提到的这种气质。
少女怀抱雨伞,不知道是想要出门(外面下着雨)?还是因为在一个雨季,与一个公子相见(白娘子见许仙就是这样式)?雨伞,可以将画面变成一种开放式的构图,让小姐姐的情绪情感向着画外延伸。
信笺信笺属于笔墨纸砚的范畴,这种最能呈现古代文人的特质。像胸无点墨,腹有诗书气自华,出口成章等等,这些辞藻都是在描述古代人重要生活的一部分。
文房四宝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独有的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黄山市、宣城市)、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
从一封信笺中,或者一首诗词中,像情人传书的诗词中多有藏头,把爱意藏进诗句中,只有懂的人才能从中拾撷到传递的情感。如果将写有诗词的纸张抛洒到空中,不是情断义绝,就是爱人亡魂,画面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是悲戚凄凉的。
这也是摄影师通过小小道具,刻画内心的情感的一种方式方法。
吊铃吊铃类似于英国的手摇铃。不过我国古代这种吊铃多悬挂于塔楼楼角,能够直接用手扯打的而吊铃,带有时辰和传递讯息的作用。我小时候就读的学校,上下课课间,就是较大一些的吊铃。而寺院里撞钟的和尚,可以理解为超大号的吊铃。
吊铃是古代的一种用铁或青铜制成的乐器。小为铃,大为钟。奴仆敲打的一种金属报时器,而古代夜间的更夫,敲打的是一种木制的梆子。因为钟和铃比较清脆,会影响到人的睡眠,梆子比较沉闷,既在夜间报了时辰,同时还不会惊吓到夜间睡眠的人。也只有在夜间房屋失火、院有窃贼、土匪来袭时,古人才会用到锣鼓进行提醒。
有了吊铃这种道具入画,首先我们摄影师要意识到,这可以帮助我们通过画面来刻画出听觉系统。有了打铃的手上动作,画面会产生轻灵透彻的乐感。同时让我们对主题创作有了时间概念,传讯效果。
主题中,女子也许是在专注某一个时辰,那么这个时辰一定是具有代表意义的,爱人归来?战魂引路?等等更多的意境。
所以摄影师在动用任何一个道具之前,一定要明白,这样道具能够为我们的画面带来什么?对我们的主题刻画有什么意义?能否传递出人物的情感?当有了这些思考,那么你才不会乱用道具,并且你的画面会有更多引人深思之处。
今天这节课就到这里吧,欢迎朋友们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