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素质教育,跟普通人没关系

怀薇影影 2024-08-28 11:34:40

很多人都喜欢对比,但是很多人并不会做正常的对比,正常的对比是什么呢?自然是横向的,给出的条件都是一视同仁的,然后再做比对。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所面临的对比更多的是纵向的。这并不是说对比不好,对比可以看出来差距,看出来差距之后,有利于自我改正和提升,这自然是好的,然而有的人的对比除了阴阳怪气之外,并没有别的作用,而这些人大多熟稔的是纵向的对比,这首先就从出发点来说做错了。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讲述的就是可能引发对比的一个领域——教育。《查理巴特利》是一部美国电影,本片聚焦的是美国的教育,看完本片的人自然知道前文说的对比究竟有什么意义。主人公查理巴特利是一个被认为是问题少年的少年,在私立学校因为太过于无法无天的他被迫转到了公立学校,然而在公立学校,查理巴特利依旧是我行我素,他从一开始受人欺负到后来成为了学生领袖。查理巴特利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人和事情,最后他终于成就了自己。

如果你对于对比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那么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本片诓骗,他们会告诉你,你看,美国的教育多么的先进,多么的个性化,每一个有创造力的人都能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而国内的教育多么的僵化,多么的扼杀创造力,多么的让孩子的思想被禁锢。如果你这么想,那么恭喜你,你已经中招了。

我们在看完《查理巴特利》之后,确实是可以看出来不一样的,只不过这种不一样的展现仅仅是呈现出来不一样的事实,但这种不一样,就一定是先进与落后,好与坏的分水岭吗?很显然,这不是的。冷静一下看本片,你就会发现,本片呈现出来的所有的欢乐都有一个背景,那就是查理巴特利在公立学校。当他来到了公立学校之后,这一切的欢乐便产生了,查理巴特利的性格也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这个时候,大家一定要问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他之前在私立学校没有这些经历?

这个答案想必任何一个对于美国教育有着深刻认识的人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道理很简单,美国的私立学校比我们的学校更加内卷。当有些人鼓吹学生的自由要得到释放,学生的天性要得到表达的时候,他们绝口不提本片一开始的设定,因为查理巴特利在私立学校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界限,所以,他被退学了,迫不得已才转入了公立学校。

而片中的看似细小的变化,实际上是本质的变化,在私立学校,他们有着严苛的教学理念以及规则约束,这在我们这边被当做是扼杀孩子天性的行为,在大洋彼岸却没有任何一个私立学校的家长认同,大家都知道上私立学校是不容易的,这有助于他们的孩子在未来获得更多的机会,因为私立学校意味着过硬的教育质量,而在公立学校,便是本片中为我们呈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欢乐的情节。

这已经是本片呈现出来的最核心的差异了,如果你对于这些差异没有认识,那么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强调快乐教育的时候,我们对比的是教育的内容,仿佛我们当下的教育本质上是对于快乐的扼杀,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基本的逻辑,快乐教育能不能贯彻到大多数人,快乐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当下普惠教育的本质又是什么?这是很多人没有思考过的问题。

本片中的查理巴特利崇尚的是快乐教育,然而他的背后是一个有着雄厚的家产作为支撑的母亲,母亲可以在私立学校随意签发支票,我们的大多数家长可以吗?查理巴特利的家是一个庄园别墅,他完全可以不用学历来为自己的未来铺路,我们大多数家长可以吗?查理巴特利表现出来的所有的过人的天赋来源于他从小就在一个经商的家庭中成长起来,他周围所接触到的人都非富即贵,大多数家长可以吗?如果不可以,那么比较的意义呢?

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面临的麻烦,实际上并不是麻烦的本身,而那些心怀叵测的人巴不得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出对现有体制的不满情绪,然而当这个体制真正的被颠覆,那么最后受伤害的人会是谁?如果大家都奉行快乐教育,那么你有多少金钱可以拿来跟查理巴特利这样的学生做对比?这个是没有人愿意思考的,但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因此,我们看到不一样,我们更应该理解不一样的本质是什么?是表面上的不一样还是真正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如果我们仅仅是被人煽动情绪去看到表面的不一样,那么当这种不一样变得一样的时候,我们才会意识到,原来的不一样才是最适合自己的,然而那个时候,追悔莫及了。

……

你好,再见

0 阅读:0

怀薇影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