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典故:大材小用

郑懿 2023-04-06 20:27:32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今天是我日更的第17/100天

大材小用

东汉末年,有个叫边让的文士,年龄很小时就能言善辩,博学多オ。

大将军何进希望征召他做官,不过又怕边让不来,自己丢面子,就以征兵的名义将边让召到洛阳,任命他做了个小小令史。

当时的大学者蔡邕对此很不满,感觉何进给边让的官太小了。

蔡邕对何进说,边让从小就聪明好学,学习诸子百家的经典,可以见本知义、举一反三,是个极为罕见的人オ。

用来蒸煮牛的大鼎,如果仅仅用来烹调一只小鸡,就显得非常不合适。

汤多了,味道寡淡;汤少了,便煮不熟。

让边让做个小小令史,便是所谓的“大器之于小用”,希望大将军可以给边让个机会,让他施展才华抱负。

后来,何进就让边让做了九江太守。

当时朝廷上下早已一片混乱,边让感觉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实在有违自己的初衷,后来便干脆辞官回家读书做学问了。

然而一个有才华的人,怎么可能对社会毫无看法呢?

边让对曹操这个新崛起的枭雄就十分看不起,经常在各种场合骂他。

有人便到曹操那里告状,曹操恰逢春风得意,怎么可能容得别人这样说他?

因而,他就安排地方官将边让给杀掉了。

出自《后汉书·边让传》

释义

大器物派小用场,表示使用不当。

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低职位,不能充分发挥其才智。

亦指人事安排不恰当而屈才。

反思

01

何进征召边让当官,可能只是看到边让的才华和名气,希望利用边让的才名,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同样,他还在乎自己的面子,使用了小伎俩。

他没有真正了解边让的能力,只给边让做一个令史的小官,没有做到人尽其才。

埋没人才,既是人才的不幸,也是社会的损失。

虽说地球少了谁都照样转,但如果能人尽其才,肯定会更好。

02

不管边让有多少才华,曹操是否真有错误,在公共场合大肆谩骂,就是不明智的行为,给自己树立敌人。

如果曹操真有错,真看不惯曹操的行为,边让应该直接和曹操说明,而不是通过在其他场合,向别人诉说曹操的不好。

这样起不到效果,还会被无心、有心之人传出去。

会被人肆意编排,借此除掉边让。

在别人背后说闲话,是不好的行为。

我一直记得这一点,从不说别人的闲话、坏话。

因为,说了也没用,对我、对别人没有一点好处。

如果别人做错了,话没传到他那,他还是老样子,照样会继续错下去。

如果话传到他那,就要看传的内容是什么了,是柔和的,还是激烈的。

还要看他心胸宽不宽广,当时的心情好坏,有太多影响因素。

所以说,别人真有错,就要当面和他说,同时注意方式方法。

不能太过于直接,这样会让人感觉你很霸道,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别人肯定会心生抵触。

像比干劝纣王,就没有好下场。

而像淳于髡劝谏齐威王,就借用大鸟三年不鸣的例子,间接说明,让齐威王自己明白,避免直接点破的尴尬。

说话要谨慎,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不在背后议论别人。

欢迎点赞,转发给我鼓励~

我是郑懿,坚信高效阅读要输出。关注我,陪你一起持续进步。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