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之死:司马允输给了年龄,八王之乱进入下半场

聊聊历史 2024-03-21 08:57:50

300年,淮南王司马允与3个儿子被晋军处死。司马允有司马懿、司马师的权谋和手腕,却输给了年龄。司马允活着,晋朝就有希望;司马允被杀,八王之乱才有机会进入下半场。

八王之乱,是一场司马家族为了争夺皇权而展开的厮杀,门阀士族、外戚宗室、寒门弟子、游牧骑兵纷纷卷入这场混战,给华夏带来灾难,无法言表。

其实,八王之乱本可以快速终止,而且机会很多,只是司马家族都没能把握得住这些机会,在灭亡的路上越走越远,终于无药可救。

司马允,司马懿最优秀的曾孙之一,与司马乂并列。司马允能征惯战,也深得人心,且具备司马懿、司马师的权谋、手腕,做事也足够果断,只是太年轻。

29岁的司马允,终究不敌60多岁的司马伦。司马允的失败,就在于他低估了人性的险恶,在接近胜利的时候掉链子,否则他将有机会终止八王之乱,司马家族的内斗,到此为止了。

290年,晋武帝司马炎驾崩,尸骨未寒,宗室开始内斗。八王之乱,可以分为上上半场、中场休息、下半场三部分。

上半场,贾南风调楚王司马玮入京,诛杀辅政大臣杨骏。接着,贾南风利用司马玮杀掉继任摄政王司马亮、卫瓘,然后以“矫诏”为由,处死司马玮。

八王之乱的上半场,持续3个月,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辅政大臣杨骏、太傅卫瓘出局,仅限于宫廷政变,是中枢权力的调整,并未殃及全国。

此后,一直到贾南风处死太子司马遹为止,西晋有将近10年的太平盛世,却被赵王司马伦与谋士孙秀给破坏,从而拉开了八王之乱的下半场。

司马伦,司马懿第9子,能力、人品都很低劣。如果不是孙秀出谋划策,司马伦也折腾不起来;司马伦没有本事却有野心,孙秀则有权谋,问题由此而来。

作为贾后阵营的人,司马伦在孙秀支持下,故意挑起贾南风与太子司马遹的冲突斗争,让贾南风废了太子,将其囚禁在许昌。

接下来,孙秀放出风声,说太子想要杀回来,在大臣支持下扳倒贾南风,并把事情告诉贾谧。如此,贾南风大怒,派人去处死司马遹,用棍棒打死。

司马遹不愿坐以待毙,便逃到厕所,一边跑一边喊,让整个许昌城都知道是贾南风杀了太子。如此,司马伦便借势而为,率兵杀入皇宫,擒拿贾南风,将其毒死。

司马遹是惠帝的儿子,也是帝国的储君,司马遹活着,司马家族就有希望。司马遹死后,诸侯王都有想法,但按照皇位接班的顺序,司马炎的第九子司马允优势很大。

司马允是淮南王,都督扬州、江州军务,封国财税众多,司马允又广散钱财,得到一批愿意效死力的亲信,人际关系也非常好。此时,朝廷大臣,都希望册立司马允为“太弟”,成为帝国储君。

司马允众望所归,人心所向,但司马伦不乐意,他自己也想当皇帝。司马允,不但能力强悍,还担任中领军,掌管禁军,是司马伦篡位道路上绊脚石。

司马伦也有优势,他兄弟梁王司马肜在京城,也掌握重兵。再则,有孙秀这位谋士加持,出谋划策,司马伦便向皇位发起挑战,先收拾司马允。

司马伦让司马允上朝,然后寻找机会灭了他。得益于司马懿“优良”基因,司马允自然不上当,他称病不朝,一直说在家里“养病”,行动不方便。

司马伦又以皇帝名义,任命他为太尉,明升暗降,剥夺实权。司马允便效仿祖师爷司马师,暗地里豢养“死士”700余人,且都来自淮南地区的高手、剑客,单兵作战能力非常强悍。

司马允不缺钱,又舍得赏赐部下,故而700剑客都愿意跟着他。司马懿、司马师的优点,司马允都学会了,却唯独疏忽一点,就是低估了人性,被绝望中的司马伦逆袭。

司马伦担心夜长梦多,便以惠帝“圣旨”名义,让司马允逮捕他的手下。司马允一看,原来都是孙秀的字迹,不由大怒:“赵王伦,想为祸天下,人神共愤。”

司马允当机立断,率兵冲入宫廷,试图劫持惠帝,取得道义上的优势。司马伦的部将提前关闭张掖门,司马允便改变方向,直奔司马伦府上,准备斩首行动。

区区700剑客,司马伦丝毫不放在眼里,他与梁王合计兵力3万,随便可以暴虐司马允。谁知,结果打脸了,这些剑客非常能打,一番激战下来,司马伦的部下阵亡一千余人。

司马允旗开得胜,士气大涨,便结成方阵,以盾牌掩护,弓弩齐射,压着司马伦打。箭如雨下,箭镞射中司马伦的车轮,护卫亲兵死伤惨重。

司马伦的士兵胆战心惊,纷纷躲在大树后面,每棵树都被射中数百箭,可知战斗之激烈。此时,已故太子司马遹的部下,也在宫中摇旗呐喊,为司马允助威。

洛阳城内的百姓,也散说司马伦战败被擒拿的消息,淮南王已经控制了局面。一切顺利的话,司马伦必败无疑,但司马允却栽在了“大意”,他太年轻了。

司马虔,司马伦的儿子,得知父亲处境岌岌可危,便以“富贵”相许诺,并广散钱财,招募“敢死队”,得到了400骑兵,去进行最后一搏。

这400骑兵,如果正常冲杀,也会在弓弩面前成为刺猬。但是,这支骑兵的领头伏胤很聪明,他率兵冲出皇宫后,让骑兵举起木板做掩护,并未直接冲锋。

伏胤一手拿着伪造的“圣旨”,一手顶着木板,大喊:“皇帝让我来,协助王爷消灭反贼,请淮南王接旨。”也许是太年轻,或者东宫将士此前的摇旗呐喊,让司马允误判。

司马允认为,只要拿到“圣旨”,自己就名正言顺,剑客士气也更高,消灭赵王岂不是易如反掌。如此,司马允下令打开阵型,并亲自走下战车,去迎接“圣旨”。

不得不说,司马允还是太年轻了,29岁的青年没经过大风大浪,不知道人心的险恶。既然都撕破脸,且此前“圣旨”都是伪造,这次也是一样,理应拒绝才对。

无论有没有“圣旨”,都已经杀红了眼,司马允大可说“既然圣旨在,考虑军情紧急,你们应该立刻进攻赵王,清君侧。”如此,既没有违背“圣旨”,又能保护自己,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司马允不下车,司马伦就是输家;司马允下车,直接被伏胤打死,还连累自己的三个儿子,以及数千人的性命。司马伦,在崩溃的边缘,终于逆袭成功。

司马伦获胜,更加忘了自己几斤几两,觉得自己是天命所归。接着,司马伦在孙秀的建议下,废了司马衷,自立为帝。搞笑来了,司马衷被尊为“太上皇”,爷爷辈的司马伦叫孙子辈的司马衷“太上皇”,这名分也没谁了。

司马伦当皇帝,这对西晋而言是个灾难。司马伦是司马懿的儿子,与晋武帝这一脉的血缘关系疏远,且本人没能力,也没人品。连司马伦都能称帝,晋武帝的其他儿子、侄子、兄弟,为何就不可以呢。

司马家族看来,只要存在血缘关系,只要有点实力,谁都能朝着帝王宝座发起冲锋,兵强马壮者为之。如此,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长沙王司马乂,纷纷卷入,并借助匈奴、鲜卑的兵马参战,八王之乱进入下半场。

司马允获胜的话,以他的能力与水平,足以控制局面。只要尊重惠帝,维护皇权的神圣性,地方诸侯谁敢主动杀到京城,西晋也许可以续命。司马伦当皇帝,一切都变了,司马家的人,谁都想当皇帝,这对中原而言是个灾难。

1 阅读:435

聊聊历史

简介:品味历史,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