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穷状元:殿试上写了8个字,光绪看后流泪:就是他了

笔下青史 2023-09-25 16:47:01

清朝末年,国势衰落,列强欺凌,民不聊生。

光绪帝想要选拔人才,重整河山。

这一年殿试,他选中了来自四川的一个穷书生。只因那人试卷上的一句话,光绪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句话说到了他的心坎里,这就是他要的人才啊!

于是力排众议钦点其为状元!

这人就是骆成骧!清朝时期,四川省唯一的状元!

骆成骧出生于四川资中一个贫困的农户家庭,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父亲无力抚养孩子,于是将他过继给了当地做生意的骆家。

骆家将其当作亲儿子养,供他读书考科举。

骆成骧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4岁就考中了州试第一名,进入成都尊经书院学习。

30岁时他不负众望,考中进士,并参加了殿试。

殿试是清朝科举中最高级别的考试,由皇帝亲自出题和阅卷。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光绪帝出下了三道题目:《主忠信》、《论国是》、《论变法》。

这三道题目都反映了光绪帝对于国家危机的忧虑和对于改革强国的渴望。

骆成骧在答题时表现出了非凡的见识和胆识。

他在《主忠信》一题中提出了整军练军、惩治贪官、励行节俭、兴修水利等四项自强之计;

在《论国是》一题中指出了清朝面临的内忧外患和敌人的阴谋,并建议采取迁都、练兵、变法和拒和等措施;

在《论变法》一题中阐述了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倡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和技术。

骆成骧的策论切合了光绪帝的心情和时代背景,表达了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忧虑,提出了改革和强国的建议,显示了他的才华和气节。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殿试的时候人才济济,每一个都是千里挑一的人才。真正让他杀出重围的,仅仅是八个字而已。

那就是:“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这八个字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原文是“主忧臣劳,主辱臣死”。

意思是说君主有忧虑时臣子要尽力辅佐,君主受辱时臣子要以死相报。这是古代封建社会对于君臣关系的最高标准。

骆成骧为什么要写这八个字呢?他是否是真心实意地表达了自己的忠心?还是有其他的动机?

有人认为,骆成骧写这八个字是出于真心,是因为他深知光绪帝被慈禧太后干涉而郁郁不得志,自己却不能一吐为快,实在是郁闷至极,所以他才写下这八个字向皇帝表达自己的真心。

这句话正好说中了光绪帝的心事,他迫切需要对自己效忠的人才。

也有人认为,骆成骧写这八个字是出于其他动机,纯属投机取巧,想借此引起光绪的注意,从而击败其他的竞争者。

他知道光绪帝正处于被慈禧太后控制的困境中,渴望有人能够支持他的改革和强国的志向。所以他故意写了这样一句话,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和敢言敢行。

无论骆成骧写这八个字的真实动机是什么,他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光绪帝看到这八个字后非常感动,当即决定骆成骧就是本次殿试的状元。

他早就因为慈禧太后掌权而愤愤不平了,作为几乎没有一点实权的皇帝,光绪帝看到这样一个为“皇帝”着想的考生,感怀之下无比希望能让骆成骧入朝为官,让他成为自己的心腹。

骆成骧高中状元后,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职位,并担任京师大学堂提调。

在戊戌变法期间,他大力支持变法派,并上书建议清廷采纳西方制度。

但是,在慈禧太后发动事变后,变法失败了,光绪帝也被囚禁了。

骆成骧固然是义愤填膺,但终究他的力量还是太弱小了,对此实在是无能为力。

后来,骆成骧被派往日本留学,并考察了日本的制度。

回国后,他先后在广西、山西等地担任过教育官员,并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和新学传播。

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回到四川,并参与了省议会和国学院等机构的建立和管理。

他还倡导武术和射箭等民族体育项目,并筹建了武士馆和射德会。

骆成骧一生清廉自持,甘当一个“穷状元”,在他高中状元后有许多人建议他在家乡资中修一座状元府,但都被他拒绝了。

而且骆成骧的菜园也是十分简陋,只有几间茅屋和一些菜地。

他说:“我不愿为了一点虚名而浪费国家的财力,我只想为国家做些实事。”他还把自己的钱财都捐给了当地的教育事业。

骆成骧虽然是清朝最穷状元,但也是清朝最有气节的状元。

他不仅在殿试中写下了让光绪落泪的八个字,还在后来的官场生涯中坚持了自己的理想和主张,为国家的改革和教育做出了贡献。

他是一位真正的“诤臣”,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穷状元”。

你觉得骆成骧是个怎样的人?他写下的“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是他的心里话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全文完)

0 阅读:9

笔下青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