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丨王皇义:毛病是惯出来的

浩诚新时代 2024-10-07 15:20:38

毛病是惯出来的

□王皇义

小时候,祖母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有一家的祖母特别爱孙子,啥都随孙子的意。第一次,孙子拿了别人家做针线活用的顶针回来,祖母不但不劝孙子送回去,还说“我娃真能行,这么小就知道往回拿东西”。孙子看到祖母把顶针套在手指上,顶住针根做针线活,能避免用力时针根扎进皮肤。便第二次把别人家的一根针夹在一条膝关节后面,用另一条腿跳着回来。祖母见状,又夸孙子真聪明,想了这么个办法把针拿回来。还摸着膝关节后面说“沒着扎吧”。长此以往,孙子就养成了偷窃习惯,慢慢发展到从小到大、由少变多、自轻渐重的后果,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杀头行刑时,监斩官问其还有什么要求,回答是“要最后吃一口祖母的奶水”。当祖母将乳头喂到孙子嘴里时,孙子一口咬掉了乳头。祖母痛苦失声,哭骂孙子“我多么疼你呀,你想干啥都依你,你死到临头还这么狠!”孙子瞪大眼睛说“看你还惯不惯!”

悲剧令人痛心,也令人深思。此时的祖母还在怪罪孙子的狠心,可就是不找自己长期娇惯孙子的责任。刻薄一点讲,娇惯恐怕和教唆犯的责任差不了多少。死刑前的孙子此时也把自己的罪责落在祖母的溺爱娇惯上。犯罪者罪有应得,娇惯者把小毛病惯成犯罪的责任也难逃其责。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讲,孙子的结局确是“毛病是怪出来的”无疑。

由此我想到当年部队首长在抓新年度工作时,开局的保障措施就有一条:抓第一件事,第一个人。特别是对违犯规定的事和人更为重视。道理很简单,开局第一步不迈好迈正,工作导向和行为导向就会走偏走乱。如果及时抓住第一件事第一个人不放,刀下见菜,立个样子,新一年的路就不会走偏,不良行为就不会演变为风气。反之,雷声大雨点小或者光打雷不下雨,偏离方向和负面效应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要是真到了这一步,对工作、风气、建设造成的损害就大了。

“小洞不补,大洞尺五。”有权者变贪,也是从“第一次”开始的。开了“第一次”的口子,就和堤坝的管涌一样,如不及时堵住,垮坝、决堤也是个时间问题。

“毛病是惯出来的”。不只是故事,故事也是在实际生活中显现的,无数史实反复告诫着我们:有毛病就要治、及时改,决不能让其发展、蔓延。

“防微杜渐”确为至理名言。

2024年9月28日写于西安

0 阅读:0

浩诚新时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