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中国艺术史》书法之美,从“三大行书”看李白传世真迹

格物话球 2022-12-26 20:05:53

古人开派对,有多嗨?

永和九年三月三,文艺青年王羲之邀请谢安、孙绰等41位文人大咖,来到会稽山阴兰亭,开了一场盛大的露天派对。

这场派对不分老少,他们以文会友,以酒作兴,将酒杯顺水流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取杯饮酒并作诗一首。

喝嗨了,42位文人大咖诗兴大发,各抒怀抱,当场作诗37首诗。

有人提议将这些诗变成诗集,公推王羲之为诗集作序。王羲之趁着酒醉的微醺,写下千古名篇《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汉字书法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中国的艺术,已长达万年之久,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艺术器具,又或是国宝珍品......当你在博物馆看到它,你会被它吸引,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这是中国艺术独有的浪漫与底蕴,然而普通人却难以读懂。

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本颜值与内容并存的艺术入门书——意公子所著的《大话中国艺术史》。

看到“大话”二字,你应该就知道,这绝不是传统的艺术解读,而是句句有梗,让你一口气读完10000年中国艺术史。

这本书涉猎广泛、图文并茂,作者可谓极具用心,包含了7大艺术品类,4帖经典书法,9幅传世名画,45位艺术名家,以及150件艺术珍品。

接下来我就着重介绍本书的书法艺术之美。

一、字如其人——正书法,所以正人心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从甲骨文开始,逐渐转变成石鼓文、金文。

秦始皇统一文字后,大小篆、隶书被秦汉时期所发展,后到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兴盛起来,也出现了一大批文人书法家。

“竹林七贤”,他们作为魏晋时期第一支文人大V团,生于乱世,却不苟于乱世,他们愿意隐居山林,寻找老庄之道,思考人生。

在这七人中,嵇康可以说是团队灵魂,他是全能型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早期的书论专注《法书要录》,在草书中排行第二,王羲之也只评为第八,可见他的书法一绝。

他才气超凡,也具有文人风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以高昂的笔调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控诉了司马政权的行为,宣告自己不会入朝为官,如此正义凌然,最终慷慨赴死。

古代文人中,不乏像嵇康一样心正之士。

作者说:“一个敢说真话、坚持自我的人,就像在这个黑暗的夜空中撕下一道口子,让人似乎能看见黑夜背后光明的希望。”

一个嵇康倒下了,千千万万像嵇康一样的文人站了起来,比如书法界中的佼佼者:

王羲之《兰亭集序》书写人生短暂,珍惜眼前。

颜真卿《祭侄文稿》悲愤怒斥叛军的滔天罪恶。

......

古人的书法大多从他们的笔迹去探寻他们的人生,即使他们的真迹难寻,我们也可以从他们的文章去了解他们。

二、文由心生——书法融入心境,就有了神韵

古人说:“书,心画也”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除了是因为王羲之的书法出神入化,更是因为王羲之如水般流畅的文采。

王羲之虽才华横溢,却艰难地斡旋于王、庾两大家族之间。他看过官场的尔虞我诈,也看透人间生死。

他对官场的热情逐渐熄灭,所以笔下的《兰亭集序》,前文笔峰欢快明畅,后文笔锋一转,在酒精的刺激下,回想自己的曾经,乐极生悲,感叹人生短暂,要珍惜当下。

作者意公子说:“书法打动人的其实从来都不是技法,而是书写者所要倾诉的情感。”

一篇书法,当文人注入情感,他的文章以及笔下的文字都有了新的生命,我们也能感其所感,悲其所悲。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看到这幅字帖,你也许不能理解,里面涂涂画画,黑墨众多,似有面目全非之感。

如果你仔细去了解它背后的故事,你会看到作者如泣如诉地控诉着残暴者的劣行。

因“安史之乱”,颜氏兄弟联手抗敌,堂兄颜杲卿被叛军俘虏,他的幼子季明惨死在自己面前,而颜杲卿也被割肉、割舌,折磨致死。

颜真卿知道后悲愤不已,痛心之余写下了《祭侄文稿》,当我们重新再看这幅字帖,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个字,每个墨迹,每个线条......都是他压着满腔怒火,含着泪所写的。

而在如此悲怆下,颜真卿的文字依然端正,流畅自然,气势磅礴。这悲愤的情感与凝重的文字合而为一,足以震撼每位观赏者。

三、书意无法——点、画信手拈来

苏轼曾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这句话提出了书法创作中大象无形的最高境界。

书法初始时,不要刻意求佳,放松随意,自然能达佳境。

纵观书法大家,大多都是一气呵成。王羲之曾多次临摹他的《兰亭集序》都无法超越,可见无拘无束、挥洒自如的书写,更能达到书法境界。

诗仙李白,性格豪放豁达、洒脱不羁。他的诗随性而成,他的书法也能体现这一点。

李白,25岁便执剑走天涯,来到阳台宫与老道士司马承祯一见如故,豪情写下《大鹏遇希有鸟赋》。

他壮志满怀,一直想在朝堂上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求职之路坎坷,到41岁还是四处飘零。

直到遇到贺知章和玉真公主,他成了专为皇上娱乐的写诗人。心高气傲的李白,因让高力士脱靴,而被穿小鞋,最后被唐玄宗贬出了长安。

当他再次来到台阳宫,物是人非。得知司马承帧早已仙逝,看到墙壁上的画,睹物思人,有感而成《上阳台帖》,虽只有短短25个字,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心境。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太白。

这幅帖中,李白的书法苍劲雄浑,每个墨点,每一根线条都渗透着李白豪爽的性格。而笔墨最浓重的“老”字,更是直接表现自己对官场的绝望,在绝望之后又有“清壮何穷”的气势。

如果说李白的字豪情,那苏轼的字仿佛更显得随性。他的学生黄庭坚曾说其字叫“石压蛤蟆体”

苏轼多次被贬,又因“乌台诗案”被关押入狱103天,最后被贬至湖北黄州。在黄州的第三年寒食节,阴雨连绵,凄清孤苦之余写下《黄州寒食帖》。

这首诗写得苍凉多情,惆怅孤独。书法随性,却也字字干脆利落。每个字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又宽又窄,参差错落,比如两个“年”字,一个笔锋极长,另一个却随性用点带过去了。

也正是这变化万千的风格,被世人称颂,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写在最后: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在世界文化艺术中独放光彩。

这本书浅显易懂地讲解了书法家背后的故事,也教我们怎样鉴赏书法。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三大行书”和李白的《上阳帖》,还有众多书法家的介绍,如褚遂良、欧阳询、张旭、怀素还有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

意公子说:“艺术最大的作用是抚慰人心”。

愿我们能在这本艺术入门书中,慢慢提升自己的艺术修为,走进古人的内心世界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