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民追捧到人人厌弃,不到20年,韩流为什么在中国不香了?

时事是个球 2024-08-28 21:04:42

领土基本是弹丸,历史基本是杜撰,文化基本是抄袭,性格基本是病态。如今提起韩国,相信大部分国人的第一反应都不算友好。毕竟这个千年来的附属小国,明里暗里干了不少偷鸡摸狗的事情。就连他们的文化也与国籍一样小家子气,且上不得台面。对于向来以端庄大气为美的国人来说,韩流根本不值一提。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在二十年前,韩流可是能吊打亚文化,在东亚大陆上掀起旋风狂潮的顶级存在。明明简单粗鄙,为什么韩流曾一统国人审美?这个堪称异端的文化狂潮,又为什么会在二十年间急速销声匿迹呢?

2002年,67部韩国剧集挤进大陆在播节目单,21个热门频道循环播放《蓝色生死恋》,16集的电视连续剧,统一了国人的穿搭与审美,更赚足了国人的眼泪;2024年,“偷国”成韩国专属敬称,现象级韩剧被国产剧集取代,仅有的几个引入韩剧,纷纷被打上“抄袭”的标签,看客在16集的长度中玩起了找茬游戏,上至台词布景下至分镜头剧集立意,都能在已播国产剧集中找到同源灵感。

谁都不敢相信,短短20年时间,那个仿佛自带悲情BGM的大韩民国,就摇身一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剽窃鼠辈。甚至,就连其他出产于韩国的“进口货”也并没能幸免于难:前有菲诗小铺、悦诗风吟等彩妆品牌大规模撤出国内市场,后有三星手机市场占有率跌破2%,现代途胜汽车上市五年紧急返厂召回6次,说韩国企业在中遇到史上最难“滑铁卢”都不为过。

当然,审美是主观且自由的。在市场大盘随互联网经济进一步腾飞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一个品牌的落幕都情有可原。然而翻看近年来国人对韩国品牌的种种评价,我们就会发现韩货的市场退败不仅仅归因于消费者的购买黏性失衡——在前不久公布的一项民间调查中,有超过40%的受访者表示,之所以抛弃韩国市场,是因为个人感情问题,而在这40%中,有将近半数承认自己的价值观与文化思维与韩国相悖。

客观来讲,这个原因给的实在是进可攻退可守。毕竟大家的文化土壤不同,即使韩国多年前曾是我们的附属国,几年前才刚刚取消了国内汉字使用规定,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象征丧葬的花圈被摆到韩方新婚宴席上的这一逆天举动就能看出,中韩多多少少都有些文化相背属性,如今国人理解不了韩国审美,这理由的确说的过去。

可一旦结合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泱泱大国无法容纳新鲜支流涌入,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否命题。早在武则天的皇后时代,伊朗的摩尼师们便将日子与七曜有关的星期传入中国,与当时国内将时空分为四至五个阶段,一周只划出五天的周期划分法打起了擂台赛。神奇的是,这个“文化异端”并没有遭到持久的抵制,甚至还在中国持续活跃到了14世纪。就连威胁正统道教的基督宗教——聂斯托利派,都曾得到唐高宗李治的发扬,不仅得以在诸州建立宣传站点,还形成了“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景象。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我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都是欢迎的,哪怕实在理解不了,也会尽可能的保持尊重,像如今“韩流溃败”的局面,显然就已经超出了中国人特有的中正之道。而之所以这个秉持和气生财的国家会任由韩流滑铁卢,根本原因其实并不仅仅出在“个人情感”上。简单来说,中国消费者选择抛弃韩国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民族情结、文化保护,及质量问题。

我们先来看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民族情结问题。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两国隔海相望,做了近千年的邻邦,彼此之间虽有摩擦却并不致命,算是个比较中性的朋友。2015年的93阅兵,韩国总统朴槿惠甚至不顾老美威胁坚持参加,这在当时一度让两者友谊升华到了最高点。所以在那些年里,我们几乎对大韩民国敞开了完全的怀抱,各项福利政策目不暇接,两者大有发展长期友谊的政治态势。

但如果历史容许当事人偷偷添加脚注,恐怕韩国总统会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在这友谊盛世的下方大手一挥,写上名为“文化立国初见成效”的脚注——作为一个国土面积与人口密度都不怎么占优势的小国,大韩民国历来是被众列强轻视的对手,再加上它身旁有东方大国的对比,有史以来,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正眼瞧过这个地方。可将历史掰开了揉碎了仔细分析,我们就会惊讶的发现,韩国,自古以来都是背地里努力的“学婊派”。

1990年,在我国已经进入飞速发展的“黄金年代”时,韩国才刚刚摆脱战后的阴霾。虽然还有大批历史欠款尚未出清,但好歹也算勉勉强强迎来了步入新时代的契机。如果一切都波澜不惊的向前发展,凭借着自身左倒右支的墙头草属性,再不济也能混个世界前列。

这当然是时任韩国总统的金泳三的终极畅想。毕竟在1997年时,一场世界性的金融风暴便席卷全球,本就千疮百孔的大韩民国,自然被这股邪风吹了个透心凉。虽然政府拼命试图挽救亏损,但国内的财团和银行还是纷纷倒闭,就连国民企业三星都被外资控股,国家形势岌岌可危。

对于没有什么文化根基的韩国而言,经济倒塌所带来的打击是致命的。所以在千钧一发之际,新任总统金大中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试图从《泰坦尼克号》及迈克尔杰克逊的爆红轨迹中剥离出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逻辑链条,依靠文化产业实现本国发展的第二春。

事实证明,金大中是个极有高见的话事人。在举办过“文化遗产年”后,以《顺风妇产科》为首的韩国影视剧开始走出国门,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电视机,再加上后续《蓝色生死恋》及《泡沫爱情》的爆红,一股扎扎实实的韩流风,吹向了世界各地。

而中国,就是这股韩流的最大受众群。当时,刚刚富起来的中国人民正处于物质满足但精神贫瘠的尴尬时期,题材新颖的韩剧,顺理成章弥补了人们心中的空缺。随着各大频道对韩剧的疯狂转播,韩妆、韩服,甚至韩语,都成了当时国人心中的“潮流货”。国人开始将韩剧中的吃穿用度都分类做好笔记,并飞赴韩国购买剧中同款。

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最大推动力。在我们的努力下,2002年,深陷在“韩流风”里的我们便为韩国贡献了可喜的KPI。有数据统计,光是当年的文化产业销售额就高达18万亿韩元,占到了韩国全年GDP 的2.89%。

可以说,在那个时期,韩流才是世界的“正统”。在率先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后,大韩民国几乎已经一扫战后的狼狈与卑微。但俗话说的好,高处易失足。还没等韩流彻彻底底洗脑世界人民,那个国土面积连我国一个省都不到的小国就开始暗中作妖了。

韩影《渊盖苏文》中就有这样一段剧情:在与唐太宗李世民正面对抗时,韩国大将盖苏文一箭射瞎了李世民的眼睛,成功守护了自己的家园,赢得后世赞颂——但稍微有些历史常识的都知道,李世民至死都没有眼疾,盖苏文也根本不是李世民的对手。所以在影片播出后,我们网友很快在外网发表抗议,要求影片制作方正视历史,不要丑化我们的重要帝王。

遗憾的是,自信心爆棚的韩方并没有在意这场问责,反而在后续推出的作品中大大方方增加了众多莫须有的情节,比如说唐朝名将苏定方是个狂妄无能的鼠辈,再比如说“万世师表”孔子其实是韩国国籍。

虽然这些影视作品的问世狠狠成全了韩国人的虚荣心,但丑化历史的行为,也拉响了韩流衰败的导火线。在明白自己被摆了一道后,国人迅速与韩流划清了界限。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那股原本红火的韩流彻底冷却。

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点,文化保护。我们都知道,韩国造星业发达,各式男团女团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虽然名字各有各的叫法,但这些偶像团体的表演法则万变不离其宗,男则阴柔娇美,女则穿着清凉软色情,魔性的音乐一起,各个偶像天团的魅力值便升上了天。

这是韩国特有的文化,照理说我们无权置喙。然而韩方错就错在,试图通过这些偶像团体来完成对国人的精神荼毒。回看二十年前的中华大地,男生以画眼线打耳钉为荣,女生则不断重复胸、腹乃至臀部的性感动作,大家纷纷开始以“精神韩国人”为荣,这显然与泱泱大国近千年来的传统国风背道而驰。

所以在眼见韩剧立意走向开始亲美,甚至试图修改历史,完成文化殖民后,我国干脆利落的完成了与韩国的切割,一系列限制措施接连下达的结果就是,原本就虚空的韩剧被束之高阁,载有悠悠五千年华夏文明之光的“国风自信”开始慢慢起航。

可以说,我们最开始与韩流的割席,基本站在了国家与民族的高度。这是不容动摇的信仰正确。然而作为始作俑者,韩流同样并不纯粹。单单是质量这一个方面,就足以它落得个返厂重修,退回国内市场的结局。

举个简单的例子。智能机时代来临后,三星手机曾凭借独有的技术优势迅速占领世界市场,年销量直逼iPhone,价格也是水涨船高,硬生生带起了一波“三星潮”。然而生意红火归红火,进入发展井喷期的三星却并没有沉下心来攻克技术难题,前几年的Note7系列爆炸事件,更是让世界都意识到了其品控的薄弱与敷衍。也正是这次爆炸事件,沉浸在“三星梦”中的公众才后知后觉看到了三星多年来的技术迟滞与敷衍售后。所以在痛定思痛后,物美价廉,技术也更加先进的国产机开始被公众广泛选择,曾经不可一世的三星手机,也逐渐被市场淘汰,变成了如今的“韩国限定”。

而这,仅仅是韩系产品的一个缩影。在科技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韩货注定要被我们消费者淘汰。从微观层面上来讲,这是科技发展为国人带来的消费底气,但将眼光放至长远,我们对韩货的“去魅”,何尝不是国力强盛下的文化自信呢?

属于韩流的溃败,其实早已是历史注定。你觉得呢?

0 阅读:21

时事是个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