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人,90分钟,决定屠杀1100万人

南晴看电影 2023-09-08 16:45:07

本文开始之前,我们先来一个犹太人名人大赏!

影响世界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奥本海默、玻尔、赫兹、费曼……

文学、思想、艺术界:毕加索、卓别林、卡夫卡、阿西莫夫、马克思、弗洛伊德、维特根斯坦……

近代好莱坞娱乐圈:斯皮尔伯格、伍迪·艾伦、玛丽莲·梦露……

太多了数不过来……

另外还有更厉害的:硅谷耳熟能详的企业,以及20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都与犹太血统脱不开关系。

而这个仅仅只有1000多万人口的族群,为何在历史上屡遭迫害与屠杀?

真的是因为人们惧怕或者憎恨他们吗?

今天借着这部《万湖会议》(The Conference),我们来聊一聊全世界人民的“反犹情结”。

在此之前,已经有两部电影改编自这个事件。

分别是1984年德语版的《万湖会议》和2001年的《阴谋》。

首先说一下,我本人既不是犹太黑,也不是犹太吹。

我只是综合了很多历史博主的内容,以及过去的知名电影来浅谈一下。

或许不是特别专业,请大家留言的时候轻喷,不要讲脏话。

01

犹太人来源于以色列的传说故事,是以色列后代的分支。

所以犹太人是种族,以色列人是国籍。

在《希伯来圣经》的故事里,他们是被神选中的子民。

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就是《摩西开海》了。

摩西受神(雅威神)的旨意,回到古埃及拯救了被奴役的以色列子民。

随后子民们跟随摩西,并严格遵守其与神签下的「十诫」。

当然了,这不是历史。

最早的记载以色列历史的文字内容,是麦伦普塔赫石碑,别名以色列石碑。

碑文于1896年被发现,差不多追溯可以到公元前1213年到前1203年。

只有一行提到了以色列:“以色列惨遭蹂躏,几乎灭种”。

另一种译文为“以色列荒芜,其种无存”。

仅仅一句话,便给这个神话传说中“励精图治”族群,增加了几抹多灾多难的底色。

而石碑也佐证了《希伯来圣经》中,关于以色列《出埃及记》和迦南地的“历史”。

公元前900年后的历史资料开始增多。

传说中的以色列联合王国分裂,南国称犹大王国,北国续用以色列国。

约前721年,被亚述帝国萨尔贡二世所灭。

嗯,北边的以色列王国又灭国了。

所以后来的犹太人,都是南国犹大王国的后代。

南边的日子也不好过,犹大王国位于易守难攻的丘陵地带耶路撒冷地区。

可公元前586年,又被新巴比伦王国所覆灭。

到公元前538年,才重获自由(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打败)

这段历史被称为“巴比伦之囚”。

以色列人终于又回到迦南地区,在耶路撒冷建立第二圣殿,但是又遇上了势头正盛的罗马帝国。

公元前70年,以色列人的家园再次被罗马摧毁,圣殿再次被摧毁。

自此,残余的族人踏上了长达2000年的流亡之旅。

这一连串的灾难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致命玩笑”。

犹太人是信奉“一神”的,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是被神选中天选人中。

然而,这种“天生的优越感”,也使得犹太人非常排斥外族。

这对宗教和宗族的发展壮大来说,并不是有利的。

所以,在大约1世纪的时候,在犹太教的内部分裂出一批“基督追随者”。

他们对犹太教的教义进行了更普世的修改:

第一强调了,犹太教可以接纳外族人;

第二强调了,人死后可以上天堂。

至此,福音传道者从犹太教中脱离,开始发展壮大他们的新约。

他们创造了上帝之子耶稣,建立了基督教。

公元313年,罗马帝国的皇帝君士坦丁把基督教合法化为国教。

而不承认新神(认为其违法十诫)的一派,又分裂出了伊斯兰教。

公元610年后,伊斯兰创立《古兰经》,阿拉伯人势力扩张。

他们逐渐占据了迦南地区附近的地盘,也就是圣地耶路撒冷。

随着十字军东征结束,罗马帝国退出历史舞台,阿拉伯人成了圣地的拥有者。

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二战,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也就是《万湖会议》召开后。

1948年,犹太人开启复国计划,得到了美国支持后,重新建国以色列。

然而,独立的第二天,周围的阿拉伯人就揭竿而起,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巴以冲突。

至于这个地方到底属于谁,你我大概都说不清楚。

02

前面我们说过,公元前70年,罗马入侵以色列,犹太人开始了流亡生活。

小部分还聚集在迦南一地,大多数逃往欧洲。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被罗马承认为正统教派的基督教早就发展壮大,繁盛程度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而在基督教的故事里,陷害杀害耶稣,使其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就是犹太人——犹大。

所以,这一大批基督教徒,本身就对犹太人怀有敌意。

犹太人在历史上不止经历过一次屠杀。

十字军东征时,西欧势力本来去要东征打伊斯兰国家的,

结果沿路也杀害了许多犹太人。

14世纪,黑死病蔓延,欧洲人又把矛头指向了外来的犹太人。

在俄国,犹太人也逃不过屠杀与迫害,持续了长达几十年的反犹暴动。

所以19世纪80至90年代,在俄国、法国、德国出现反犹太主义浪潮后,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潮和运动形成。

犹太复国主义也称锡安主义(没错就是《黑客帝国》那个锡安)

号召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重建犹太国家,复兴犹太民族。

从此,

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

开启了五次犹太移民潮。

然而,经历了漫长的50年迁移,900多万犹太人只有45万返回过去的“圣地”,此时的巴勒斯坦。

所以,1942年1月20日《万湖会议》召开,提出了对于犹太人最后的解决方案——清理!

这次大屠杀,直接导致了二战结束后的最大移民潮。

有的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地区,有的(部分富人、中产)去往了美国。

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的精英阶层,会出现那么多犹太人的原因。

那么犹太人遭人唾弃,仅仅是因为他们是“没有家的小孩儿”吗?

我们把历史的时针往回拨一拨。

犹太人来到欧洲以后,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政府规定,犹太人不得拥有土地,不能加入军队,也不能考公务员。

所以,犹太人只能经商,并很快利用了一种快速钱生钱的方法——放高利贷。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严禁高利贷,伊斯兰教连正常放贷都不允许。

所以,在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里,犹太商人被刻画成了一个贪婪、凶狠的高利贷放贷人。

国内早些年广泛流传的犹太人致富《塔木德》、各种版本的《羊皮卷》,里面也有大篇幅的高利贷剥削穷人内容。

靠着高利贷高额的利润,犹太人很快就成为了当时最有钱的一批人。

早在12世纪,大量的英国贵族因为偿还不了贷款,被犹太的高利贷控制。

到了16到17世纪,犹太人又在德国发各种战争财。

打仗就需要花钱,没钱就找犹太人去借,借钱拿什么抵押?德国人的税收。

政府没钱还,犹太人就去找德国老百姓收税。

所以当时的德国百姓,都非常讨厌犹太人。

本来就嫌犹太人收税太多,高利贷剥削太不公平,于是到法庭打官司。

没想到犹太人能说会道、人脉又很广、还花钱贿赂执法人,导致德国农民官司输多赢少。

最后民怨积压太久,就选出了极端反犹的元首。

再往前拨回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时期。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是东印度公司向清政府出售鸦片的。

但其实这些经营权,在犹太鸦片贩子手里。

我们说过,由于长期流离失所,犹太人什么生意都做,当然少不了这些暴利的买卖。

犹太贩毒集团非常庞大,其中有沙逊、亚伯拉罕、所罗门、托依格、海亦姆等。

从1840年开始,沙逊家族就开始向清朝倾销鸦片。

也正是依托于清朝这个庞大的市场,沙逊家族此后成为了当时全球最大的毒枭集团。

九一八事变后,“河豚鱼计划”于1938年12月6日获得日本政府批准。

巅峰时期,仅哈尔滨地区就有3万犹太人。

他们蜂拥而至,建立了完整的犹太社区,包含教堂、学校、医院、银行、养老院和墓地。

犹太人不怕没有家,他们在哪里都可以渗透并且扎根,随后吃干抹净。

这是植入在基因里的流亡宿命,也是种族存活下去的生存之道。

03

万湖,是一个非常美丽清幽,风景如画的地区,位于柏林的最西端。

1942年1月20日万湖会议在这里召开,纳粹德国官员讨论“犹太人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万湖会议》实在是一部沉闷的电影,看得我哈欠连连。

这部电影也全程没有鲜血、没有争吵,甚至没有背景音乐。

15个人,90分钟的会议,600万人的生命,非常“高效”。

与会的15位纳粹高官,普遍出身精英阶层,其中8人拥有博士学位。

他们冷静、严肃地讨论着如何处理这些犹太人,犹如谈论后院里的一窝鼠蚁。

会议的起因是当时的德国,在战争中已经非常被动了。

英美对其宣战,犹太人本来还可以算是德国人握在手中的人质,毕竟他们扎根英国多年。

但现在也没什么作用了,没必要再继续留着了。

召集并主持这场会议的,是莱因哈德·海德里希。

其中出现了几次问题。

第一、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的犹太人都已经“清理”干净了。

但是天气太冷了,没办法挖坑埋人。

第二、要把乌拉尔山脉以内,整个欧洲范围内的犹太人,全部进行生物意义上的彻底消除。

这其中包含了很多柏林人,早就已经融入了德国社会,这会造成社会的恐慌。

第三、

在一战中,很多犹太人直接上了战场,是一些为德国出过力的老将。

战争时期把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甚至从事重要军工企业要职的科学家都赶尽杀绝,似乎也不太划算。

第四、大批犹太人运送至东边的波兰,现在波兰已经承受不住了。

最好尽快想办法处理,不要运来运去的浪费人力物力,本来战时储备就不充足。

不过以上几个问题,都被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巧妙化解了。

“不是我们要杀犹太人啊,是他们先对我们宣战的。”

“我们只是保护自己的民族不受侵害,帮助我们的百姓抵御外来民族。”

如今转移方案已经不容易实施了,毕竟之前想过把他们送去马达加斯加、送去西伯利亚,这些都行不通。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讨论的原因。

目前呢,路只剩下一条了:直接就近清理

下面这段“振奋人心”的发言,来自于党卫队人种与移民部部长奥拓·霍夫曼。

海德里希右边这个“地中海”。

他表示,这是一场将“劣等民族”清除,建立欧洲新秩序的长远斗争,不要被眼前的小困难吓倒。

高帽一戴,大家的争论声就小了许多,下面便开始讨论实施的细节。

第一、

战争不影响清理犹太人,战后未必有这个机会和决心了,所以不必等到战争结束。

第二、被运往隔离区(集中营)的犹太人,路费由他们自己支付。

每人只有一件随身行李箱可带,同时还要签署一份放弃财产的合同,财产由国家处理(没收)

第三、外国的犹太人呢,看各国的态度,他们国籍所在地的政府如果同意,就“帮助”他们一起处理。

第四、混血犹太人实行绝育,实在分不出来,就看鼻子不顺眼就认定其犹太人身份。

第五、

处理方式采用更高效的毒气策略,不再逐个击毙。

第六、

如今在座的每一个人的努力,都是为了德国人的后代负重前行。

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场极其“有效率”的会议。

从头到尾没有人打官腔,也没有人摸鱼,更加没有人拖延时间。

每个人都在认真解决问题,还考虑到执行死刑者的PTSD

电影在一片“祥和”中落下帷幕,没有任何电影拍摄技巧。

转场、蒙太奇,气氛拱托,前面我们也说了,连音乐都没有。

《万湖会议》会让你想起无数经典电影。

比如《辛德勒的名单》;

比如《钢琴家》;

非常遗憾,犹太百姓是无辜的。

在战争的背景下,全世界的平民百姓都是无辜的。

包括从公元7世纪开始,就世世代代扎根于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百姓。

万湖会议结束后,这15位与会者都在战后受审(除没有活到战后的):

莱因哈德·海德里希:1942年被刺杀。

约瑟夫·布勒:1948年判处死刑,并被勒令没收所有财产

罗兰德·弗莱斯勒:1945年遭盟军飞机轰炸而死。

奥托·霍夫曼:1948年被判处25年监禁。

格哈德·克洛普佛:1945逃离柏林,后因证据不足被获释。

克里钦格:1946年被捕,由于与健康相关的原因,死于1947年。

鲁道夫·兰格:1945年死于华沙·波兹南战役。

乔格·赖布兰:在1945年被盟军拘留。

马丁·路德:1943年自杀未遂后,死于心力衰竭。

阿尔弗雷德·迈耶:于1945年被发现死于威瑟河畔,死亡原因是自杀。

海因里希·穆勒:1945年死于柏林战役。

埃力希·纽曼:1945年拘留和审问,因健康状况不佳于1951去世。

卡尔·仙戈特:1946年被盟军绞死。

威廉·斯图卡特:1953年,在车祸中丧生。

阿道夫·艾希曼:1962年在以色列公开审判后绞死。

0 阅读:2

南晴看电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