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来,人口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已经失去了全球第一人口大国的位置,把其让给了印度。虽然现在的劳动人口还是最多,但也坚持不了太久, 仍然会被印度超越。
一提到人口问题,就有一大堆的问题说不完,我们今天就只选几个点来做对比,我们对比的对象有印度、美国、印尼、日本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包含了主要的人口大国。
先看“毛出生率”这个指标,之所以叫毛出生率是直接按每年的出生人口除以人口总数,由于没有考虑人口的结构,所以有点“毛”。和大多数国家相对规律的曲线比,我们的总是那么一波三折,前面的转折我们就不说了,就说离现在最近的转折。2016年时我们还和巴西接近,在13.6‰左右,只在2017年过渡后,2018年跌至10.9‰,比美国还低,然后就是一路向下,2022年跌到6.8‰,已经接近日本的6.3‰了。图上没有展示的2023年为6.4‰,还是比日本略高的,实际上也比韩国要高,东亚三国在这方面都不乐观,大哥不说二哥,大家差不多。
其他国家的毛出生率规律性比较强,因为没有搞过计划生育的国家,其人口结构就算也在老龄化,但没有大的起伏,我们就不管了,看一看“总和生育率”指标再说吧。“总和生育率”,也可以翻译为“总生育率”,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平均每人生育的子女数量。这个指标反映出的问题最有为准确,但是要女性超过49岁后才统计得出来,因为在这之前的女性,还不知道会不会接下来就要再生一个。
这个指标的波动更加剧烈,在1960年代,我们曾经创下过7以上的纪录,现在只有某些非洲国家还有这样的纪录,然后就是1980年代进入3以内,90年代进入2以内,2017年时还是1.81,2021年就跌至1.16,图表上没有展示的2023年大约是1.0了。要知道日本都还有1.2,现在只能说比韩国的0.72,新加坡的0.97要高一些。
我们看到印度已经下降至2.01,印尼降为2.15,越南降为1.94,他们这是一个还可以持续的人口发展模式,当然,谁也不能保证就不会继续下降。美国和巴西接近,其实也会出现人口下降的问题,只是暂时还没有我们这么严重。巴基斯坦又是另一种表现,他们的该指标虽然也在下降,但还得过好些年,才可能降至我们现在的区间内。
我们再来看一下出生人口性别比指标,我们的表现也是大大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那就是男女比例从1970年代就开始失衡,2000年之后近十年时间,失衡非常严重,最近十年才初步缓解。只有文化相近的越南晚我们很多年,也出现了性别比失衡的现象,但他们开始得晚,波幅比我们低,两者都在2022年接近缓解。
很多人瞧不起的印度和巴基斯坦这类国家,人口也有失衡的情况,但既没有我们这么严重,持续的时间也没有这么长。印尼这些,根本就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这当然要影响到婚姻和家庭的情况,也会影响到后续的出生率等指标,如果按2005年性别比1.178:1,出生人口1617万计算,当年出生的男性就要多出132万,这些人现在差不多也快到结婚的年龄了,要命的是在其前后的十多年都是这种情况。就算不考虑买房买车等经济方面的问题,女性的数量也差了一大截,对他们来说,这可是要命的问题。
究竟是经济问题,还是文化心理问题导致的出生率下降,谁也说不清楚,其实这些影响因素都存在,都在不同层面上影响着婚姻家庭,进一步影响着后代的繁衍。
我们再来看一下高等教育的性别情况,我们的女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在1980年代就追上了男生,然后就一路走高。最后有数据的2022年,女生的比例是男生的1.15倍,在2018年和2019年还达到了1.2倍的高水平,在主要人口大国中只比美国、巴西和印尼低。
女性受到更好的教育当然是好事,但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再结合着女性人数每年低100多万,不正是农村大量光棍,城里大量优质女性不嫁的原因之一吗?
我们适龄劳动人口中的女性劳动参与率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所下降,在2008年左右和美国持平后就交叉着发展,但始终高于八成以上,越南与我们类似,只是比例还要高一些,最低的日本只有三成左右。
女性既接受了较好的教育,在人口比例较小的情况,劳动参与率高达八成以上,实际上就是这些女性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这当然是社会的进步,但也会影响到她们的决策和判断,至少以前那种“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想法,是越来越少的新时代女性还有了。这当然会对男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竞争的激烈,又导致相当大比例的男性是很难达不到这些要求的。
再看一个女性劳动参与率指标,这是整个适龄劳动人口中的女性参与劳动的比率,从1991年的近80%,持续下跌后,最近这些年稳定在70%左右。该指标低于越南可以理解,怎么会低于日本呢?前面看到的日本女性参与劳动只有男性的三成多,就算日本的老年女性占比高,也不会导致如此大的差异。
我们不去管别人了,还是继续说我们自己的事,既然有近三成的适龄女性不参与劳动,会不会男性也有不参与的呢?
当然有,从1990年代的88%以上,持续下降后,我们男性的劳动参与率最近两年在80%多一点,比女性的劳动参与率高出了10个百分点,高得并不多。
我们不能说没有参与劳动的适龄劳动人口就是失业状态,毕竟这是从15岁以上计算的占比,其中大学的4000多万学生和高二及以上的中学在校生约2000万要扣除,这些都还在接受教育。
我们还想展示更多的数据,但好多数据不全,暂时还在整理中,仅凭上面的数据就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了。文化的影响总是有限的,特别是面对经济问题的时候,文化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淡。比如高彩礼的现象,是否与经济发展阶段和男女比例失衡有关呢?而这些借着传统文化的名义,新兴起的社会现象,其实是受到人口结构等影响后,又反过来影响新的人口结构。
我们本次并没有提到分配失衡所导致的,看起来似乎是间接的,实际上比上面那些数据影响更大的问题,以后有空再说吧。
情况确实不太乐观,怎么来应对现在的困局,日本和韩国可能也想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