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寺院求神拜佛,承载着所有的祝福和期待,而功德箱是怎么回事

武一鸣讲文化 2023-05-07 08:32:42

一般人来寺院的时候,都会点上一炷香,然后对着佛像拜一拜,承载着所有人的祝福和期待,然后,就有人拿出五颜六色的钞票,扔进了佛像前面的红色小盒子里。

一尺多宽的盒子中,装满了五颜六色的钞票,装满了所有人的美好与期待。这小小的盒子叫“功德箱”,顾名思义,只要将钱财投入其中,那就是积攒了一份功德。

你可曾考虑到这里面得金钱流向何处?

小箱子,竟有这么多故事?

关于这个东西,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有一个传说却很可信。

佛教自汉代以来,在中国随著时间的推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许多寺院。

运气好的话,王朝的皇帝喜欢佛教,朝廷就会拨出一笔钱来维持寺院的运转。

而在当地,也有喜欢佛教的达官贵人,他们也会捐出一笔钱,来积累自己的功德。

不过也不是每一座寺院都能够得到官府和当地富豪的资助,那些寺院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只有靠着信徒进贡的香火钱过活。

出家人不能像经商那样挣钱,那那就违背“菩萨戒”,违背了自我克制、自我修养的原则。

那些诚心苦修的僧人,他们得到的都是“四事供养”,即食物水、药、衣、椅。

和尚们不能在外面的其他的地方,去取收信徒的钱财,信徒要供奉钱财,必须要到庙里来。

为了方便接收香客的施舍与供奉,寺院中渐渐有了“功德箱”的存在。

从根本上来说,这个箱子是建立在信徒的虔诚之心上的,不管捐了多少钱,那都是一种诚意。

但是也有一些寺院,会弄出一些歪门邪道的榜单,捐款越多,排名越高。

事实上,只有那些对佛教了解得不够透彻的人,才会对此感到苦恼,毕竟,再多的钱财也是“没有功德”的。

按照佛教的说法,最初的佛教在达摩进入极乐世界以后,分成了两派:虽说同为佛教,不过这两个派别,在佛教的说法上,却有着不同的理解。

一是上座部,遍布东南亚诸国佛教的分支,又被称为‘小乘佛教’。宗旨就是不要存钱,不要随便从捐赠的施主手中接受礼物。

一是大众部,则是我们国家流行的大乘佛教的前身。宗旨是如果你在乞讨的时候,遇到施主没有吃的,你可以用你赚到的钱,来买一些吃的的东西。

如此一来,收钱也就成了一种惯例,不少寺院便都会收钱。

而这个所谓的“功德箱”,其实也是一种收取捐款的方法。

但《六祖坛经》里,有这么一句:

“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

言下之意,就是功德这种东西,只能靠自己去积累,不能靠外在的供养。

要积聚福报,就要提高自身的心智,从里到外,自我反省,自我克制。

也就是说,往寺院的箱子里捐款,并不能算是“功德”,那捐款到底有什么意义?

捐款有个屁用啊!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在佛教里,有这么一个传说,也许能回答这些疑问。

梁武帝是个酷爱佛教的君王,他不仅为自己修建了大量的寺院和雕像,而且还亲手烧香洗澡,写下了经书。

像他这种君临天下的皇帝,出手阔绰,对寺院的捐助,绝对不会只有这些人能拿得出手。

梁武帝仗着自己的权势,先后兴建佛教四百八十处,庇护数万名僧侣。

感觉自己这么虔诚拜佛,应该是积累了不少的福分。

所以他就去找达摩,问问这次行为有没有功德。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我建了寺庙,普渡众生,还立了神像,亲手抄写了经书,这不是大功一件么?”

然而,他并没有得到达摩想要得到的答案。

达摩却是面不改色:“无功德。”

这让梁武帝如何能忍,他为这些人立了那么多雕像,甚至不惜自降身份去抄写这些经书,怎么可能不立下大功呢,那岂不是前功尽弃?

他就恼羞成怒,将达摩逐出皇宫,对其不闻不问。

功德这东西,是一种内心的修炼,要靠自己领悟,光靠金钱施舍是不行的,唯有将世界上的各种法则都看得通透,方能累积。

梁武帝捐了那么多的银子,修建了那么多的寺院,休得也是为了福德。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就像是种地一样,捐款就像是拿着铁锹干活,只有努力了,那片福田就会开花结果。

梁武帝被达摩老祖三言两语激怒,这就是所谓的“着了相”。

如此轻易被外在的评判扰乱了自己的本心,可见他的本心修为不够,故而达摩老爷说他“并无功德”。

所以将钱财投入到这“功德箱”中,与其说是积攒了功德,倒不如说是积攒了福德,倒不如称之为“福德箱”来得贴切。

事实上,投入的金钱并不重要,只要有诚意,福德就满足了。

从一定意义上讲,无论捐款数额有多大,我们都能做到心平气和,这也是一种修持。

正因为如此,才能不受外界影响,守住本心,才能无视“功德榜”上的那些虚名,将自身修炼得炉火纯青,功德大增。

这也是一种修炼。

“财,色,名,食,睡”被称为“五大恶因”。

一个僧人,没有正知,没有正见,无法守住自己的心,就会在财这个字上,出大问题。

一般的寺院,都会有一条规矩,那就是多人一起打开,这样可以互相监督,也可以互相克制。

事实上,随着国家对宗教的治理不断的加强,许多寺院的“福库”也在逐步的规范起来。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庙里有两个盒子。

第一类就是朝天的洞口,国家也是派人定时进行清理,这些资金大多都是用来修建寺院,因为如今不少寺院都变成了旅游景点。

第二种,是正面向内的,里面的钱财都是可以自由使用的,不过现在国家加大了对佛教文化的投资,所以寺院已经不需要再靠这些钱财来经营了。

这些资金大部分都会被送到慈善机构,用来做慈善,用来造福更多的人。

但总体而言,这些金银财宝在寺院的收益中,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由于国家一直致力于保护佛教,所以现在寺院的经营并不成问题。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新中国建立以后,寺院的种种混乱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寺院工作也逐步得到了规范化。

打着佛教之旗号来招摇撞骗,其实不是真心信奉佛,只是一种自私的欲望。

以前,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因为很多地方都会出现过,比如一些寺院或者景点,将里面的金钱转移到自己身上,这是一种不尊重人民的行为,但是在国家的努力下,这种现象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遏制。

那些来来往往的人,只有反省自己,谨慎行事,对自己的修行提升更大。

文章内容不代表UC平台观点

更多资讯,打开UC看看

3 阅读:1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