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可能是我不想写的

史涣看看生活 2024-11-03 02:33:42

原本还想写一些时事点评方面的文字,早晨,昨天发的文章被人举报,平台给删除了,下午,又接到平台的通知,前天发的文字又被人举报删除了。

第一篇文章被举报,我觉得属于正常情况,比如那个星,估计有不少粉丝,再者,社会上变态的人也不少。可前天文章也被举报,我忽然感觉到一丝凉意,举报我的人很有可能是我的熟人。

我写我心,难免我写的东西不一定适合所有关注我的朋友的口味。文友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好人,即便不同意我的观点,他们也会捍卫我说话的权利。可毕竟还有个别人。人的心,海底针。先前写李娟的文字和方方的文字,就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

不过,这些都无所谓了。我的初心就是我写我心,我只管把我想说的写出来,至于影响和效果,不是我思考的范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人吧,就那么回事,要是三观不合,自己千万别去凑合。

就像我在中国作家网上发文字。几年前,我在网上注册了一个账号,想把自己喜欢的文章发上去供大家交流。当时确实没想太多,觉得写的好,网站就给发,事实上,那些编辑的眼光总是跟我们的认知不一样。即便如此,我在100天里,还是在该网站上发了100篇文章,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记录。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在那上面发文章,道理很简单,我有发的渠道,干嘛热脸就它冷屁股,爱发不发,不发是网站的损失,而不是我的。

再后来,自己跟自己内心实现了和解,有事没事的,我不定期地会将自己满意的文字发到网站上,断断续续又发了七十多篇。这次发文章我会做些思考,到底网站编辑会在意什么样的文字。

我慢慢摸索出一些规律,以至于文章在没贴出之前,我差不多都能知道是否被编辑看上。这其实跟文字的质量没有关系,一个事情的东西,质量上不会有大的差异,而差异主要体现在:

一是选题,叫一个比较符合传统文学的名字,要是再空灵一些或流畅一些,效果会更好。题目选好了,被编辑选中的可能性增加一倍。

二是题材,编辑的认知还是比较模式化的,他们喜欢选择那些悲情的、农村的、抒怀的题材,即便是无病呻吟,都不影响被选中,他们认为,这样的才算文学。其实,他们是犯了模式化的错误。

三是文字表达,这个是标准套路,文学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即便这样的方式一般的读者都不喜欢,可这是一个暗号,年终这个套路写了,编辑就认同,你要是想创新,除非你是名家,不然,就不对他的胃口。

四是主题词和推荐语,即便这些话与内容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这不妨碍编辑喜欢,编辑喜欢了,通过自然也就没问题了。

好在我还是看重自己的公众号平台,中国作家网发或者不发,跟我关系不大,因此,我只写我想要的,我不想写的,即便贴到天上,我也不稀罕。

发文都是这样,选题自然就更加自由,我只写我能写且愿意写的题材。能坚持下来,就是最大的效果,别的都是次要的。

这星期做了一些文学方面的思考,我发现文坛不过那么回事。先前慕名的一些作家,认真读了他们的作品之后,不是文人相轻,而是,他们跟我事实上真的没有太大的差距,也许在他熟悉的体裁上,他会比我有特色,可到了他不熟悉的方面,那些所谓的天才瞬间就失去了颜色。

一个作家写旅游,虽然找了个热点地区,可一点内涵没写出来。还有一个作家写国外拜访另外一位刚刚去世的作家,文字十分平淡甚至都到了贫瘠的地步,可这也不影响人家发在大刊上,道理也简单,那是一个熟人圈子,人家看重的是,他混在那个圈子里。

还有一个非常搞笑的现象,省作协之间交叉捞取好处,难怪以前好多平庸的写作者在圈子里搞了那么多头衔,原来,圈子里还可以这么玩,这也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

说这些不是为了揭露真相,而是告诉自己,以前形容人群分类都是用“八二法则”,事实上,我们适用的是“纺锤法则”,绝大部分人是纺锤上的线,不知道随着锤子转动,我们被藏到哪个位置,也许高光,也许暗淡,这都是随机的。只有极少部分天才和蠢人,他们分布在两个极点上,他们不受纺锤旋转的限制,有时候还能控制纺锤的转速。

你想要的,可能不是我想写的,我写我心,不管别人。

0 阅读:0

史涣看看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