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御茶园里的考古现场是宋孝宗永阜陵还是宋徽宗永佑陵

高澹看历史 2023-02-24 07:55:02

六、人生还似水中沤

绕过宋高宗的永思陵,其东侧紧邻着的地方有两处存有马尾松疑似陵寝之地,地图上来看,紧邻着的小一些,另一处大一些。彼时的我们参考当地茶园外的地图标识,曾猜测他们分别是宋孝宗的永阜陵和宋光宗的永崇陵。

但回来后看了《宋会要辑稿》和现在考古的一些信息后,才留意到这两处实际都是按宋孝宗的永阜陵范畴在标识的,而根据最新的考古发掘,它的身份或有其他猜测给出。不过由于南宋帝陵毁坏严重,元后已有错误,很多推测尚没有确切性的证据。

按《宋会要辑稿》中的记载:“大行至尊寿皇圣帝(孝宗)神穴在永佑陵下宫之西南,永思陵下宫之东南”,史书又有孝宗谢后祔葬于该陵正北的记载。

永思陵下宫的东南,从刚才官方的指示牌大致可以推测一二。而孝宗的陵寝指示牌与其同时出现,结合实地的东南,现在地图上东侧方位的遗存应该还要继续向南扩张一些。而位于这一片马尾松种植地北侧的御茶园建筑范围,很可能会有谢后的陵寝之地。

一路青青茶园,回首处,高宗的陵寝遗迹已经远了,而前方所见的一片马尾松便是孝宗的永阜陵。

初以为两处残存中孝宗的陵寝只是很小的这块时我们两人还说南宋的帝陵真是狭小憋屈到可怜,但若是将两处马尾松连起来看的话,这规模反而是蛮大的,更何况如果在此基础向南延伸下去?

近在眼前的马尾松挺拔而直立,很符合孝宗留给后世的印象。

宋孝宗,初名赵伯琮,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后改名赵瑗,赵玮。因高宗的元懿太子早薨,高宗又未有后,最终在广选的诸多太祖后代中被高宗相中。

事实上,赵构选出的太子人选并非他一人,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他仅仅是以养子亲王的身份留在赵构身边,等待着未知的命运。

绍兴三十一年时,完颜亮大举南下,不想其弟完颜雍在此其间称帝,金又在采石之战中大败。不久后,完颜亮被杀,金人派使者前来和议。绍兴三十二年,战事算是告一段落,多年为生存操劳的赵构恐感到了身心的疲惫与一丝释然,终于决定册立赵玮为太子,又为其改名赵眘,并于同年六月,正式禅位,退居太上皇帝。

赵眘是历史上公认的中兴之主,也被认为是南宋最有能力的君王,未登帝位前,他便对秦桧的擅权多有不满,心里则更为偏向主战派。初登帝位的第二个月,他召张浚入朝,开始策划起北伐中兴的事宜。为此,他打击秦桧的党羽,为岳飞平反冤狱,而这些操作他也是顾及了养父的感受,思虑周祥得给赵构找了台阶下。

几乎是同一时间,也就是当初完颜亮大举南侵的时候,一位北方的少年投身到了起义军的事业里,他表现英勇,文采出众,他叫作辛弃疾。绍兴三十二年,正是他从北地归来之时,那时的他,雄姿英发,平定了叛军,抓来了首领,受到了宋高宗的欣赏,于是他怀揣着满腔抱负,和自幼以来的梦想,投身到主战的事业中。

本以为,会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可现实却并没有诗词中的美好。

孝宗登基的第二年,改年号为隆兴,并令张浚为主帅,开始了隆兴北伐,但事与愿违,符离惨败让孝宗不得不再次议和…

尽管宋孝宗没有因为这一次失败直接放弃,可信心受挫在所难免,而残酷的现实好像一次次阻碍了他继续去实现梦想,天灾不断,经济混乱,他安抚内政的同时,也努力筹备着,可惜信赖的将领一个个离世了,而金国方面,完颜雍算得上一位不错的君主,给了北方大定盛世的局面,这似乎也让他渐渐不再提及北伐,最终彻底走向休养生息的偏安之路……

来到南方的辛弃疾仕途并不顺畅,或许因为他出身北地,在南人的眼中,是归正人,终究得不来信任,只能是文学上被大家欣赏,做做地方官吏,平定些茶寇;或许因为孝宗无奈地抛弃了主战,彼时的金国也值治世之年,南北太平,更无起兵之由;或许因为孝宗以后的帝王,再也没有孝宗的能力,更无法让他将热血挥洒了…最终,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如果当初的孝宗在初次北伐前可以多花几年,慎重一些,积蓄财富,培养新人,那些他希望仰仗的将领们也并没有离世或者失去斗志,再或者,当时的金国不是完颜雍的时期,是否他们的命运都会有不同的走向呢?

可惜没有如果,或许是历史已经抛弃了偏安南方的南宋,已经不想再给他机会了…

未曾实现恢复山河的孝宗,最终造就出一个乱世里的升平之景,让南宋的百姓过上富庶、安乐的生活,乱世如此,也非一件易事…

一路东行,总是被周围的茶园景色吸引,青青之色一直延伸到远方山峦起伏之处,让人看在眼里,也有种平淡幸福之感…

随着前行,突闻犬吠之声,谁知还未行到第三处马尾松遗迹的地方,警惕的母狗便钻出了栏杆,让我们没来由地一阵紧张。

我和果果试图哄哄她,甚至想找找有没有吃的…估计她也感受到了我们没有恶意,在面前溜达地审视了几圈后便找了个阳光处躺了下来。

走近铁网前,我们才发现原来此处的遗址正在进行考古发掘,铁网内已经有了几处探方,附近的土坡上一排小奶狗和一只被拴住的小黄狗此刻瑟瑟发抖,紧盯着我们…也难怪让妈妈这般警惕了。

张望间,奶狗的叫声又引来了一只大一点的黑狗,估计可能是他们的父亲…,我们猜测着黄狗与这一家黑的关系,不知不觉已经聊跑了题…

当时本以为这处发掘是属于光宗的永崇陵,又见一家子狗狗们在发掘处上演着亲情戏码,想到光宗与孝宗父子距离这般近,总觉得弥补了孝宗生前的遗憾,不想原来只是我们搞错了情况。如今想来,却是充满讽刺,帝王家的亲情尚不如这一家子狗狗们来得密切…

淳熙十四年,因为赵构的离世,赵眘哭了,他所得到的一切都赖于这位养父,所以在赵构的有生之年里,他一直努力做好儿子的角色,尽表孝道…赵构死后,他决定为赵构守孝,也开始将权柄放给自己的太子…

淳熙十六年,也是金的大定二十九年,完颜雍离世,完颜璟继位,同年的二月,赵眘正式禅位,成为了太上皇。

晚年的赵眘,或许仅仅是希望和当初自己对待养父那样,多享受些子孙的天伦之乐,可是惧内的儿子与他多有猜忌,相见甚少,到离世前,他想见最后一面都未曾见到,到死后,这场父子间的不见更是成为了朝野市井皆知的事情,最终发展到了政变的地步…

留连春意晚花稠。云疏雨未收。

新荷池面叶齐抽。凉天醉碧楼。

能达理,有何愁。心宽万事休。

人生还似水中沤。金樽尽更酬。

他的《阮郎归》中,再没有当初的锐意之气,只留下了无可奈何与一腔热忱期盼空付…

退位太上,天伦难享,也只剩下了心宽万事休,可不如意之事总是存在,或也只能将其寄托在一杯杯酒中,以消残愁了…

绍熙五年五月壬戌,寿皇圣帝(赵眘)不豫。六月戊戌,崩于重华殿,年六十有八。十月丙辰,谥曰哲文神武成孝皇帝,庙号孝宗。十一月乙卯,权攒于永阜陵。十二月甲戌,祔于太庙。庆元三年十一月辛丑,加谥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这谥号,他当之无愧…

2019年我们前往之时,此处尚在发掘之中,具体的发现不甚明了,后看新闻听说这处遗址台基内发现了28个磉墩,大致推测为殿堂,并且向南扩展发掘,发现了新的相通殿堂,怀疑是下宫遗址,甚至可能会是宋徽宗的下宫,但一切尚无确切证据。

如果按此说法的话,徽宗陵寝的规模之大恐怕超出了原来的想象,但按此来看,孝宗永阜陵“在永佑陵下宫之西南,永思陵下宫之东南”以及光宗永崇陵在“永阜陵西,永思陵下空闲地段”似乎更为合理了。

只是永崇陵看起来会受地势影响,变得狭窄。

根据记载和最新的考古假设,或许地图应该进一步更新一下。

不过毕竟没有石锤,所以此处还是暂时按孝宗陵寝遗迹作为参考,期待未来他身份的确定。

沿着铁网向东走了许久也没看到此处的人和门,最后我们也便放弃了进入,在栏杆网口拍起了内部的结构。

这时才留意到附近的土堆中竟然都是残砖碎瓦的痕迹,看来都是当初的建筑遗址。昔日的辉煌,在元时便已被破坏,后期的种种,不禁让人感慨:物是人非事事休。

孝宗的悲剧来源于太多外在的因素,他所缔造的乾淳之治也是乱世里的一场虚妄,转瞬破碎…

如今,只有那些历经百年的马尾松标识与网前的黄莺草,还在风中摇曳,诉说着远去的悲凉时代…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在此遗迹前徘徊多时,我们方向南侧而行,寻找这片茶园中最后一处疑似封土之地。

那时以为在整个茶园中突兀的土包是宁宗的陵寝,主要源于茶园外的陵墓分布图。

但如果按照《宋会要辑稿》中当时的记载,首先可能因为前三位帝王下葬后占据了陵区大半空间,没有多余的地方留给宁宗使用,所以宁宗的陵寝只好选择了附近其他地方,而泰宁山因为龙虎掩抱,形势很好,适宜建筑皇帝神穴,成为了不二之选。从下面的地图里,可以看到现在的泰宁寺大概方位在孟太后陵的西侧,也就是泰宁山位于之前几位帝王陵区的西方。又有永茂陵距离孟太后“陵侧仅一里许,往来便利。”,按宋代1里约合530米,永茂陵当在其西侧约550米上下的直径范围内。可惜当时我们不知,应是错过了永茂陵的实地。

至于眼前这座茶林深处的封土,又是谁的呢?

穿越过头顶有些压抑感的竹棚,走近这座被我们彼时当成了宁宗陵寝的土包,如今我竟并不敢断定他的身份。首先因为南宋帝陵有上下宫,是上宫还是下宫已经打上了问号,其次如果前文中考古发掘的“孝宗陵寝”最终证实是孝宗的,那这座墓是他的儿子光宗赵惇的陵寝可能大些,只是方位似乎并不符合永阜陵西,仅仅满足永思陵下空闲地段。(大行太上皇帝神穴(永崇陵),系在永阜陵西永思陵下空闲地段,委是国音王气秀聚之地,依得尊卑次序,可以安建。)。但若是推测为徽宗的下宫,虽然很符合永思陵东南,永佑陵西南,但孝宗和光宗的陵看起来都是在永思陵南侧的这片空地上,范围有点广了。再有就是,当时的宋陵被毁严重,这封土理论是后世修复,位置准不准也有问号。

弯腰前行良久,才行至近前仰望,墓冢上郁郁葱葱,被竹子的身影盖满,遮蔽着眼前的天空,如南宋时代的阴影一般挥之不去…经纬纵横的竹杠交错而行,让封土仅仅露出一个小小的顶,像笼中的囚徒一般,动弹不得。

这是孝宗的永阜陵,还是光宗的永崇陵?我感觉都有可能…甚至我心里会更希望分布按着刚刚更新版的地图发展,这样,光宗就能离着孝宗更近一些…

宋光宗赵惇是宋孝宗的第三子,南宋的第三位帝王,如果用一个字来总结他的帝王生涯,我想应该是烦吧,为夫妻关系烦,为父子关系烦,为大臣们扰得烦…

赵惇本来是没有机会继承大统的。但因孝宗的长子早逝,光宗又认为他类己,比自己的二子赵恺更适合做皇帝,最终选了他来做太子。可事实与孝宗想得相去甚远,历史似乎证明了赵恺在很多方面比在位的光宗强,但毕竟赵恺没真正做皇帝,没感受过南宋皇帝的辛酸,而且离世的也早了些,并不能直接比较。

都说家和万事兴,对帝王家而言,家若不和便演变成了国家的危机,光宗短短在位的几年,笼罩在“宫闱妒悍”的阴影下,因为妻子的擅权,因为他的惧内和性格问题,似乎总处于一种受制的状态下,而听信谗言又让他与孝宗父子之间生了隔阂,最终矛盾越演越烈,在多方的压力下,他也是身心俱疲,满肚子烦恼愁苦无处发泄。

矛盾的深化源于立储的问题,不论是孝宗对光宗子嗣能力的不认可,对儿媳妇本身的意见,还是出于对二子的愧疚心作祟,立储之事无疑给光宗与孝宗的“过宫事件”添了一把火,甚至后期影响到国家正常的运作。

关键时刻,赵汝愚、韩侂胄等人说动了太皇太后吴氏,上演了一出“绍熙内禅”,光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太上皇,内心更是忧愁烦闷,不肯承认事实,对儿子也产生了抵触。此时,她的皇后反而变得不再像前期史载中的那样善妒…可或许一切已经晚了,赵惇的一生都在上演着亲情的悲剧,早已让他对亲人们失去了信任…

庆元六年八月庚寅,太上皇帝(光宗)不豫。辛卯,崩于寿康宫之寿康殿,年五十有四,旋殡于殿之西阶。十一月丙寅,谥曰宪仁圣哲慈孝皇帝,庙号光宗。粤十二月癸未朔,三日乙酉,迁座于永崇陵攒宫。嘉泰三年十一月壬申, 加谥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最终,他葬在了父亲的西侧,守护在了父亲身边,或许是大臣们也希望满足孝宗的愿望,让这对父子可以离得近一些吧…

孝宗与光宗的故事并不美好,行在这篇土地是更觉凄凉…

此处的墓主人身份难测,终归要等待最新的考古发掘成果方能确认,不过按照文献来看,我更偏向这处还是孝宗的陵寝,而在他西侧的茶园平地中,虽然没有任何痕迹,却可能是他儿子光宗的初葬地。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陵区南侧的痕迹我们才基本寻完…沿着茶园一路向外行,我们准备继续前往北侧寻迹。满目所见,依旧是青青茶园的色彩,与西湖的繁荣之景相比,或许单调,或许素净,但却更符合一个国家的记忆…或许未来在考古进一步的发掘中,会有更多的方法将这些凄惨帝王陵故事告知我们吧…

阳光晒得人有些发蒙,加之身份混乱的南宋帝陵墓主身份,更让我们这场寻迹多了许多疑问。

我和果果一路捡拾着红透了的乌桕树叶和喜树的果实,总是留恋在江南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间,沿途还学了不少种茶知识,充满欢愉~而我们的旅程还在继续~

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

0 阅读:4

高澹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