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的级别,如何准确做出判断?了解这一规则

职场熙熙攘攘 2024-08-19 22:25:07

不少网友对领导干部的职务等级比较关注,但又囿于领导职务的复杂性,感到难以准确判断某一职务的级别。

前段时间,熙熙天下发了一篇文章:,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梳理分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看一下。

但这篇文章比较长,对普通的读者来说有点复杂,不太好理解。今天,尝试通过干部管理权限这一路径帮助大家用更为简单有效的方式去判断一名干部的职务级别。

首先,我们来对干部管理体制作一个简单的回顾。改革开放后,为了使干部的管理更加科学和灵活,中央通过规范干部管理权限和实施干部分类管理来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制度,于1980年重新颁布了中央管理的干部职务名称表,并于后续进一步明确了改革干部管理体制的原则及方法,提出:“改革干部管理体制,要贯彻‘管少、管好、管活’的原则,采取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办法,中央只管下一级的主要领导干部。”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中央、省部级、地市级、区县级等当前的四级干部管理权限架构。

那么,什么是干部管理权限呢?通俗的说,就是各级党委(党组)组织部门对所属干部选拔、任用、教育、监督和日常管理的权限。

按照2019年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各级党委(党组)的干部管理权限可以简单理解为:省部级领导以及中管干部由中组部管理;厅局级领导以及省管干部由各省级党委、部委或部党组管理;县处级领导由各厅局级党委(党组)、地市级党委管理;科级领导由县处级党委(党组)管理。

这里面必须注意的是,中管干部并不必然对应省部级干部,省管干部也并不必然对应厅局级干部。

在中管层面,一些副部级架构部门的副职,如归口管理的国家局、中管高校、中管企业的副职以及省级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和省级纪委副书记,虽然不是省部级干部,但也纳入到了中管干部的行列。

在省管层面,通常都将县(市、区)委书记,以及省管县级市市长(部分省份)等正处级干部纳入到了省管干部的行列。

这些情况,大家从媒体公布的一些任前公示中,可以看出。比如,一些省级党委组织部门的任前公示中,除了厅局级干部以外,往往包括县(市、区)委书记在内,有一些省份还包括了省管县市市长在内。

此外,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副省级城市的干部管理权限问题。副省级城市的党委、人大、行政、政协等四套班子的正职是副部级,属于中管干部,这个是没有疑问的;其副职成员以及法检两长是正厅级,属于省管干部,但与其他省管干部不同的是,需要向中组部备案。副省级城市的内设机构正职和城区四套班子正职为正厅级(也有称正局级),县四套班子为副厅级,按规定应为省管干部,但在实际工作中,均由副省级城市党委代管。对于这一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查阅有副省级城市的省委组织部和副省级城市市委组织部的干部公示,可以得出结论。

明确了干部管理权限的概念以及各级的权限范围后,判断一名领导干部的级别就相对比较简单明了了,只要看他是由哪一级党委进行任用公示及发文任用的就可以知道他的大致级别了。

比如,他是由省级党委组织部门发布任用公示的,除了任县(市、区)委书记(部分省份包括省管县级市市长)以外,他就是副厅局级或是正厅局级。依此类推,如果他是市管干部,除副省级城市外,不管是省会城市还是普通地级市,那么他就是副处级或正处级。如果他是县管干部,那他就是副科级或者正科级。如果是副省级城市,相对复杂一点,包括了代管的厅局级和管理权限内的县处级。

有了这么一个大致的判断,再根据他的所在单位级别,就能准确判断出他的级别了。单位的级别,要了解并不难,一般在各个单位的官网中、简介中会明确表示他的上级主管单位,行政级别以及单位性质。

比如,某一名干部是省管干部(这个可以通过查阅公开公布的他的任前公示了解到),在一个副厅级的省属院校(这个可以通过查阅这个单位的官网了解到)担任院长,那么他的级别就是副厅局长级无疑了。相应的,这个院校的副职级别也就基本确定了,那就是正县处级。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果掌握了以上这些规则,就可以很清楚地判定出一名干部,是属于哪一级管理,是一个什么级别了,也就不会轻易被别人所忽悠,甚至上当。

0 阅读:254

职场熙熙攘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