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俘虏张骞为何不杀他,还给他娶妻生子?优待汉使是掠夺手段

映菡历史趣闻 2024-06-10 20:32:36

公元前126年,西汉都城长安的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此时,官道上远远地走来两男一女,他们衣衫褴褛,一脸的风霜和疲惫。

其中一名男子突然匍匐在地,长跪不起,他就是十三年前突然失踪的大汉使者张骞。

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自汉代以来,玉门关阳关以西以及亚洲中西部地区统称为西域。

张骞历经万难开辟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商贸路线,在这条商路上,我国的丝绸商品格外受欢迎,所以后人就把这条商贸路线称之为丝绸之路。

梁启超称张骞为世界史开幕第一人,司马迁也在《史记》中评价张骞:

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

当时,古人对未知区域的探索称之为凿空,盘古开天辟地便是凿空,司马迁更是赞扬张骞有凿空西域之功,可见,张骞出使西域何其伟大。

可是,作为大汉使者的张骞在出使的途中整整消失了十三年,当年跟随他出使西域的一百多人如今也只剩两人,更令人惊诧的是,张骞成婚了,夫人还是一个貌美的匈奴女子。

01出使西域

公元前139年,张骞率领一百多人踏上了出使西域的征途,那时候的西域是一片危险重重又令人向往的神秘区域,艰难险阻,危机四伏。

一路上,大漠戈壁,黄沙漫天,阳光如烈火般炽热燃烧,亦步亦趋地跋涉很久才能看到一片稀疏的绿洲和人烟,然后又将进入一片苍茫的沙漠。

自然环境的磋磨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会随时出现的匈奴骑兵。就在张骞带着队伍远离长安,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张骞的噩梦降临了。

行走在队伍最前方的匈奴甘父看着不远处扬起的黄沙,惊慌喊叫道:“大人,不好了,匈奴骑兵来了,大家快走!”

张骞看着快速逼近的匈奴人,呼喝道:“来不及了,众人听令,准备迎敌!”

随着箭矢破空的呼啸声,剽悍的匈奴骑兵转瞬冲到眼前,经过激烈的交战,一百多人的使团死的死,伤的伤,张骞和剩余的使团成员被俘,开始了漫长了死亡行军。

在被押解的途中,张骞惊恐未定,饥困交加,体力严重透支,不断有人在他面前倒下。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张骞被带到了此行的终点,匈奴王庭。

此时的张骞已经灰头土脸,身形消瘦,但是面对眼前的军臣单于,他眼神坚定,铿锵有力地说道:“使臣张骞奉汉朝皇帝致命出使西域,因迷路误入贵地,望单于见谅,放我等西去!”

军臣单于闻言不屑地冷吭一声。问道:“你们此行可是去月氏?”

一旁的甘父闻言惊诧道:“月氏,单于怎会知道我们此行的目的?”

张骞却不卑不亢地说道:“汉朝天子广结西域友邦,月氏当然也是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军臣单于对张骞此行的目的心知肚明,他质问道:“你们怎么敢擅自穿越我们的领土去他们那里,若是我们穿越大汉的领土去南越国,你们的君主会答应吗?”

张骞没有再作辩解,他清楚地明白匈奴人的残忍,匈奴单于也不过是想找个借口杀了他而已。可是令他惊讶的是,匈奴单于并没有这么做。

他谦和地对张骞说:“西域之路凶险无比,大人是难得的人才,以后就留在此处为我效力吧。匈奴人可以为汉人效力,汉人自然也可以为匈奴效力。”

张骞知道,匈奴单于是不会放他离开了。

若是追溯历史,匈奴曾是被月氏统治的,后来匈奴人强行吞并土地,逐渐强大起来。他们将月氏王杀了,还将他的脑袋砍下做成了酒器,月氏与匈奴的仇恨不共戴天。

而大汉王朝自16岁的汉武帝刘彻登上皇位后,以雷霆手段铲除异姓王,平定了诸王叛乱,中央集团进一步得到加强,可是军事上的羸弱让这个帝国遭受匈奴的侵扰和压制十几年。

匈奴是一个由众多游牧民族逐渐融合而成的部族,从先秦时代开始,他们便开始毫无顾忌地掠夺安定富庶的农耕国家。

秦汉之初,趁着中原局势混乱,野心勃勃的冒顿单于杀父自立,驱逐东湖、月氏等部落,一统大漠,建立起强大的匈奴王朝,剑峰直逼大汉王朝。

从登上皇位的那一刻起,刘彻便踌躇满志地开始谋划如何击败这个马背上的王朝。因此,他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联合月氏,东西夹击匈奴。

这夜,张骞和使团成员被囚禁于匈奴营帐,大家疲惫了一天,可营帐外凶狠的匈奴士兵却让他们不敢合眼。他们开始猜疑,队伍里有奸细泄露了行踪,他们不约而同将目光指向甘父。

甘父看着他们怀疑的目光,愤怒地说:”你们不如直接说我是奸细好了!”

张骞审视着眼前的甘父,他不愿相信众人的猜测,可当甘父看向他时那躲闪的眼神,张骞心中有了答案。

张骞被俘后,早已做好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准备,可是匈奴人只是囚禁了张骞,并未伤及性命。不仅如此,匈奴单于还提供上好的酒肉给张骞,极尽优待。

其实,军臣单于有着和汉武帝一样的心思,他一直对大汉有窥探之心,想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汉日趋强大,他想从张骞这位帝王近臣口中套取更多的军事政治情报。

另一方面,匈奴因为落后的生活与农耕技术,面对中原失去了文化自信,种族自信和文明自信,他们希望能将来自大汉的官员留下传授他们一些农耕、冶金等技术,提高生活生产。

然而,面对匈奴的示好,张骞拒绝了,他的不合作让他失去了自由。可是,这反而给他提供了一个近距离了解匈奴人日常生活和军事整备的情况。

张骞发现,匈奴人的军事组织并不严密,但是他们却拥有在当时看来更先进、更具有攻击力的军事战备和战术,特别是他们的骑兵。

马匹是匈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平时作为交通工具,战时则变成了冲锋的战马。匈奴骑兵以轻便坚固的盔甲装备自身,战斗中更具灵活性和攻击性。

公元前133年春,这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第五个年头了,汉武帝已经失去了耐心,决定不再等待张骞的消息,他召集君臣,开始商议如何攻打匈奴。

与此同时,他开始敦促各地行政官员储备粮草和战马,选拔了卫青、公孙敖等一批优秀将领展开严密的军事训练。

汉武帝决心已定,即便是张骞杳无音讯,即便此刻孤立无援的境况,他也要对匈奴进行反击。这次廷议中,大汉帝国的文武大臣一致同意停止之前奉行的防御政策,主动进攻。

刘彻计划亲率三十万大军,以和亲为诱饵,在马邑围剿前来迎亲的匈奴军队。虽然,这场被称为马邑之谋的计划因为遭到泄露而被迫终止,却拉开了大汉反击匈奴的序幕。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胸怀宏图大略的年轻君主,他将大汉帝国快速带入了一个开疆拓土、 威仪天下的崭新时代。

02丝绸之路

在匈奴生活了五年的张骞似乎已经归顺了,匈奴人觉得自己的策略是奏效的,于是他们渐渐地放松了对张骞的戒备和管制。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张骞: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张骞性格坚韧,心胸宽广,信义待人,逐渐赢得了匈奴人的喜欢。因此,他为自己争取到了更为宽松的活动空间,匈奴人对他的监视也逐渐放松。

不仅如此,匈奴单于还将使团成员和甘父送回到了张骞的身边。当张骞再次见到甘父时,他的心情是复杂的。

可他没有责怪甘父,还宽慰他说:“我不怪你,你本就是匈奴人,归顺大汉逼不得已,没有人愿意一辈子当奴隶,你现在是自由的。”

甘父听了张骞的话,愧疚不已,他决心自此效忠于他,帮助他逃离匈奴。

虽然张骞的活动范围变大了,但是匈奴人并没有放弃对这位来自中原王朝官员情感瓦解的努力,匈奴单于将一名貌美的匈奴女子送到了他的面前。

汉人有句话,温柔乡就是英雄冢,匈奴单于显然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可是他不明白,张骞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无人能将它抹去,那么,娶了匈奴女子又何妨!

一开始,匈奴妻子打算用自己的美貌诱使张骞臣服于匈奴单于。可是,随着对张骞的深入了解,她沦陷了,她开始由衷地欣赏起这个来自大汉的男人。

一日,张骞发现自己的匈奴妻子正在翻看他的书简,他立刻认定妻子是在偷偷搜集情报,可当她突然转过头来时,张骞发现竹简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他的名字。

匈奴女子雀跃地说道:“你看,我会写你的名字了。”

张骞诧异道:“你为什么要学我的名字?”

匈奴妻子却说:“你的一切我都想知道。”

张骞的心开始动摇了,他开始心疼起这个女人。这大概是张骞单调枯燥的戈壁生活中唯一的一抹亮色,或许正是匈奴妻子带来的温暖让张骞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时光匆匆,张骞已经在匈奴的监管下生活了九年,九年的时光足以磨灭一个的雄心壮志,有时候,张骞怀抱匈奴妻子,温暖的感觉会让他感到一阵心慌。

只有匈奴妻子知道,她的丈夫时常会眺望东方。那一定是长安,是他的故乡,是他的国家,他还未完成大汉帝国交予他的使命。

公元前129年,匈奴人对张骞的看管更加松懈了,张骞意识到,逃跑的机会来了。

这日,张骞和甘父准备好打猎用的武器,暗地里备足了干粮和水。准备就绪后,他们喊上使团成员,假装像往常一样外出打猎。

谁知,他们刚刚走出营帐,就被匈奴士兵拦住去路。当张骞准备带着众人强行冲出营地的时候,他的匈奴妻子急匆匆了抱着一个包裹赶了过来。

她将包裹一把塞进了张骞的怀里,对着匈奴士兵说道:“你们放心,他不会走得太远,我最近身子不舒服,他去打些野味给我补身子。”

匈奴士兵听了匈奴妻子的话便抬手放行了,张骞松了一口气,可他的脸上没有一丝兴奋的表情,他打开匈奴妻子送来的包裹,里面是浆洗好的衣服和她的嫁妆。

他愧疚地看着妻子,妻子仍是劝慰他说:“夫君,我知道你是大汉的使节,你从未忘记你的使命,你要走了,我们或许不会再见,但无论你走到哪里,请一定要记得我。”

张骞带着妻子的嘱托,头也不回地走了。

公元前129年,张骞穿越匈奴人的关卡,一路狂奔。此刻,他并不是要回长安,而是继续西行,完成汉武帝交给自己的使命。

张骞和使团成员在甘父的带领下,马不停蹄地向月氏急行而去,他们翻过冰雪封冻的葱岭,来到了生产汗血宝马的大宛国。

此时的大宛国深受匈奴侵扰多面,大宛国王得知张骞的来意后喜出望外,他热情地接待了张骞一行人,并派出向导护送张骞继续西行。

一切似乎十分顺利,可是当张骞一行人真正踏上征途后才发现了一个重大变故。经过多年的分化,月氏已经一分为二,小月至被匈奴人控制,大月氏已经迁往更遥远的西部。

张骞只得继续一路西行,茫茫无际的沙漠中,时而飞沙走石,时而热浪翻涌,人烟稀疏,没有水源,粮食也快吃完了,张骞一行已经到了生命的极限。

他看着手中仅剩的一块饼,心中有些绝望。使团成员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了,他们用生命护送着张骞,这位大汉使节历经千难万苦,终于抵达了传说中的大月氏。

大月氏王对张骞的到来十分惊奇,更敬佩于他能穿越重重戈壁来到这里。但是,他拒绝了张骞,大月氏不愿再回去和匈奴人打仗了,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是他们新的家园。

月氏王的拒绝让张骞感叹道:“时间果然能消磨人的意志,即便是灭国之仇也终究会烟消云散。”

张骞在大月氏滞留了一年多,他再三邀请大月氏王共同攻打匈奴却始终得不到明确答复,尽管他有些失望,可是他仍觉得不虚此行。

这里有汗血宝马,是大汉最缺少的优良马匹,这里的人不会使用耕作的农具,而大汉有最精良的器具,这里的女子热烈美好,若是穿上大汉的丝绸,会更加绚烂夺目。

此刻,张骞看到了更多的未来。战争终是会远去,只有贸易和文化才能流芳百世,造福百姓,他要去探寻一条连通西域和大汉的天路。

借居大月氏期间,张骞曾越过妫水南下,抵达大夏的蓝氏城。他带着竹简和笔,记录下每个地方的见闻,不仅有西域各国的地理位置、兵力人口,还有织布作物,十分详尽。

公元前127年,在外漂泊多年的张骞决定带着这些沉甸甸的竹简,踏上了返回长安的路程。

为了防止再次遇到匈奴骑兵,张骞决定放弃来时的路线,改从羌人控制的区域返回大汉。但是,他们还是低估了匈奴人强悍的战斗力。

这些年,匈奴人大肆扩张,羌人早已沦为匈奴的附庸,如今等待张骞的并不是通向长安的坦途,而是通往地狱的大门。

当他们一路行至羌人的部落时,他们发现羌人的营帐上挂着匈奴的旗帜,当他们准备调头逃跑时,已然被匈奴士兵发现了。

张骞再次成为了匈奴的俘虏,这一次,他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但令人惊奇的是,匈奴单于再一次放过了这个逃跑的大汉使者。

他被扔回了匈奴妻子的营帐,看着一年多不见的妻子,他内心的窃喜盖过了被抓的苦涩。这是上天眷顾他,重新给了他一个机会,找回了这个美丽善良的妻子。

公元前126年,匈奴单于病逝,张骞抓住机会再次出逃,这一次,匈奴妻子义无反顾地跟着他踏上了东归的路。

长途跋涉,重重险阻,张骞终于回到了长安。此刻,他的身边只剩下甘父和他的匈奴妻子,而他也从英姿勃发的青年人变成了饱经风霜的中年人。

他跪倒在地,热泪盈眶:“十三年了,整整十三年,长安,我终于活着回来了。”

消失了十三年的张骞犹如时空穿越般出现在了长安,长安轰动了,帝王震惊了。张骞带回了西域的地图和那些从未见过的种子,他向汉武帝描绘了他勾勒出的宏伟蓝图。

他相信,战争的硝烟终会散去,仇恨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消弭,这条走了十三年的路会成为一条通商大道,它从长安出发,通向遥远的西域。

那里会有望不到尽头的驼队,会有往返西域和大汉的商人,他们会从长安带走精美的丝绸,运来最优良的马匹,这里会有汉人、匈奴人,会有世界各地的商人汇集于此!

03最后

公元前123年,四十一岁的张骞被封为博望侯,有广博瞻望之意。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攻灭了河西走廊的匈奴势力,随后在河西设置了匈奴四郡,从此打开了大汉帝国通往西域的通道。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与西域各族建立了友好往来。

张骞的所见所闻让大汉帝国视野大开,他们的目光可以越过巍峨的崇山峻岭,穿过河西走廊,看到西域、中亚,甚至是罗马帝国。

他两次被俘,九死一生,持汉节不失,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交给他的使命,没有动摇打通西域的意志和决心,河西走廊也记住了这个坚韧不拔的探路者。

张骞开辟出来的丝绸之路将大汉与中亚许多国家联系在一起,从那以后,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开始传入中原,大汉的丝绸、铁器、瓷器也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

史学家曾这样称赞张骞:

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

纵使时间过去了两千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遥远的大汉帝国,一个名叫张骞的中国人用双脚丈量土地,踏出了伟大的丝绸之路!

3 阅读:70
评论列表
  • 2024-06-10 21:22

    题主,书难道就读到狗肚子里了吗?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悦己,我觉得还有传播与辩解何为善正。理越辩越明!

映菡历史趣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