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克死了我儿子,滚出我们家!”
2019年,陈锦仪刚满18岁,就已经是孩子的妈了。然而,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这刚成年的姑娘身上。
与她恩爱无比的丈夫出车祸去世了。
丈夫的四七还未过,婆婆却吞下巨额赔偿金,扭头便将陈锦仪和几个月大的孙女赶出家门。
当陈锦仪艰难地带着幼女回娘家时,却发现“嫁出去的女儿如同泼出去的水”,这里也不再是她的家了。
天大地大,陈锦仪竟无处容身,这4年间,她究竟是怎么过来的?
01
2001年,陈锦仪出生在江西的一个小县城。家中的大人认为,女孩子将来就是别人家的人,能顺利长大就可以了。
勉强初中毕业,父母就让她学着操持家务,等着媒人来说亲。这是家乡的风气,女孩子只要不继续上学,媒人就会上门。
漂亮的姑娘百家求,在走马灯似的媒人引见下,陈锦仪与丈夫一见钟情。
那段日子真的非常美好:爸爸妈妈脸上的笑容多了,说话的语气也温柔了;男朋友会来约她去逛街、看电影,给她买冷饮。如果用一个字形容她的感受,那就是“甜”。男朋友的情话甜,冷饮甜,好像空气也是甜的。
很快,两家大人下聘礼,办婚宴,就算是完成了娶媳妇、嫁女儿的大事。家乡的习俗就是这样,没有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新人,领不到结婚证就先不领,但婚礼可以举行,亲朋好友以婚礼来认定这个婚姻。等到了法定的结婚年龄,两人再去办结婚证。
十月怀胎,刚满18岁的陈锦仪生下了女儿。婆婆掩饰不住满脸的失望,说:“先好好养身子,过段时间得给我生个孙子,有了孙子才算是有了后。”
但丈夫很喜欢女儿,经常抱着孩子说,“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我的小棉袄多喜人!”
美好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女儿会咯咯笑了,会翻身了,能歪歪扭扭地坐了。体贴的丈夫经常会带给陈锦仪一些小惊喜,她爱吃的小食品,她喜欢的一束花,和她喜欢听到的:“猜猜我给你带啥了?”
生活如果能一直这样,该有多好啊!但意外的到来,总是那么猝不及防。那天,在等丈夫下班的时候,陈锦仪等到的却是噩耗:丈夫遭遇车祸,人当场就没了。
陈锦仪不相信,那么年轻的丈夫,那么爱她和孩子的丈夫,怎么舍得离开呢?
她不知道那段时间是怎么过的,只记得原来孩子吃到撑的奶水,一下子就没了。孩子哭,她也哭。孩子是饿哭的,她呢?哭的是对丈夫的不舍和怀念。
好在,有女儿,家还在。陈锦仪天真地期盼着,婆婆正与肇事者及其保险公司协商赔偿金,不管赔偿金有多少,她和女儿今后的生活,都会有一定的保障。
02
赔偿金,婆婆什么时候拿到的?拿了多少?陈锦仪不清楚。她觉得,都是一家人,没必要算计那么清楚,只要她和孩子有吃的喝的,就行。
但是,还没从失去丈夫的悲痛中,挣扎出来的她,又一个打击,将她打蒙了。
那天还没到丈夫的四七,婆婆拿到了赔偿金。难得的,婆婆拉着她坐下,与她说话:“我儿子已经走了,你这个小家也就没了。我不能让你这么年轻就守寡,你刚18,再找个好人家改嫁吧。我帮你收拾收拾,下午送你回娘家。”
陈锦仪流着眼泪说,她哪儿都不去,这里有丈夫的气息,要在这里把他们的女儿养大。
婆婆的话,像刀子一样割着她的心:“你守在这儿,让谁养你?你和我儿子又没有扯结婚证,你就不算是我家的人。”
陈锦仪分辩道,不用你们养,先用赔偿金应对一段时间,等女儿稍大一点,她就出去工作挣钱。
听到“赔偿金”,婆婆口不择言了:“你别惦记赔偿金了,那是赔给我们父母的。你们没有结婚证,法律不承认你们的婚姻,赔偿金没有你的份儿。再说了,我儿子还是你克死的,我还没让你赔命呢。回你娘家去吧,收拾收拾,下午送你走。”
没有了丈夫,这个家就没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陈锦仪知道,因为生的是女儿,婆家不喜欢,他们是不会花钱养活自己母女俩了。
还好,娘家在,爸爸妈妈在,自己还年轻,能挣钱养活自己和孩子。
婆婆又在催了:“快点,别磨蹭了,这么远的路,我们还要返回来呢。”
陈锦仪又一次回过头,看看自己生活了一年多的家,她以前从没想过,有一天她会离开这里。她贪婪地深吸了一口气,她要记住这有丈夫味道的气息;泪眼婆娑中,她仿佛看到了丈夫的笑脸。
不舍,还是不舍……婆婆又在催了。她的倔劲儿上来了:走就走,离开你们家,我要活得更好。没有了丈夫这个纽带,他们这个家,从此与自己就没有关系了。这次,她没有回头。
回自己的娘家吧,她的闺房还在。
03
一进娘家门,陈锦仪就哭了。她委屈啊,丈夫刚走,自己和孩子就被婆家赶了出来。
妈妈流着眼泪接过孩子,谴责着婆家:“他们家做的不是人事!哪有丈夫刚走,就把人家老婆孩子赶回娘家的。”
回到了熟悉的家,看着为自己和孩子忙前忙后的爸爸妈妈,陈锦仪心里安慰了许多。
但是,这样的日子,也没过了多久。妈妈经常劝她,把孩子送回婆家吧,那是他们家的孙子,应该他们养。再说了,你带着个孩子,怎么再找婆家呢?
看着怀抱中冲着自己笑的女儿,她是那么可爱,那么乖巧!陈锦仪觉得:只要孩子在身边,就是自己想要过的生活,“我的孩子我自己带,我生了她,就会为她负责的,就要将她养大。”陈锦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又一次因孩子与妈妈争吵之后,陈锦仪带着孩子离开了娘家。她坚信,凭着自己能力,一定能将孩子养好、养大。
她来到了安徽安庆,这个她与丈夫曾经生活过的城市。刚开始是真难啊!租住在最便宜的小破屋里,背孩子卖气球、卖文具,挣得那点钱,根本不够她和孩子的吃喝,是爸爸妈妈的支助,才让她坚持下来。
最终,她选择了送外卖,可以带孩子,还能挣钱。
多少次,因为孩子哭闹,陈锦仪送单晚了,但看到她胸前兜着的孩子,听着她真诚地道歉,客户将不满的话,又收了回去。
陈锦仪学会了利用好间歇时间,见缝插针地给孩子喂奶、换尿布。小宝宝好像知道了妈妈的不易,哭闹逐渐减少,“咿咿呀呀”地和妈妈说着话。这就是陈锦仪咬牙坚持的动力,只要和女儿在一起,所有的困难都能克服。
这一坚持就是三年,现在小陈终于熬出来了。孩子上了幼儿园,不用她背着爬楼梯了。她的跑单经验也越来越多,收入从刚开始的两三千元上升到现在的七八千元。说到这些,陈锦仪的脸上,露出自信而满足的笑容。
有人问她:你觉得苦吗?陈锦仪笑着答道:“年轻人就要吃苦的,现在不吃苦,什么时候吃苦呢?”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自强自立的陈锦仪!
04
笑对生活,不要施舍,不要怜悯,靠着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和女儿挣来好的生活,是陈锦仪的追求。她用坚强,对待着生活馈赠给她的幸运或不幸。
好心人看到她的不易,送给孩子一个红包,希望能帮到她一点点,被她拒绝了。
“谢谢,谢谢你,但我不能接受,不轻易接受别人的馈赠,是我的底线。我希望一切都靠我自己!”
当一些同龄人,无所事事,躺在家里、理所当然地啃老时;或者为了追星,不惜拿父母的辛苦钱,刷存在感时,陈锦仪,这个年仅21岁的小姑娘,用三年的风雨兼程,树立了一个敢于担当、自强自立、善良豁达、笑对人生的高大形象。
“不负责任为什么要生她呢?我肯定要负责任的啊。”
“年轻时不爬楼,什么时候爬楼呢?”
“哪有那么多了不起,我不过是在硬扛!”
陈锦仪的故事,一看到她的不幸遭遇,使人愤愤不平;再看她的倔强和不易,令人心痛落泪;最后,她的担当和坚强,又让人敬佩和喜爱。
这是我们的零零后青年。
当你微笑时,世界爱了你;当你大笑时,世界便与你一起欢笑。
愿可爱的陈锦仪平安快乐,世界因你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