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随着一声枪响,我国最后一头野生犀牛在云南被猎杀,从此之后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再也看不见野生犀牛的身影了。
然而,100年过去之后,犀牛这一物种竟然又出现在了我国的土地上,而且足足有160多只。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我国野生犀牛不是已经灭绝了吗?现在出现的这些犀牛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云南石林繁育基地2009年,一个名叫“石林龙晖野生动物科研中心”的公司悄悄成立,企图谋划一件“大事”,那就是让野生犀牛重返云南。
因为云南曾经是中国犀牛的聚集地,无论是环境还是气候都是最适合犀牛生存的地方,所以要想“复活”犀牛,就必须要从云南开始,于是龙晖野生动物科研中心就这么成立了。
经过考察选址,科研中心就坐落在石林这里,这里距离乃古石林只有2公里,地理环境优越,温度适宜,适合犀牛的生存。于是在2010年从南非引进了白犀牛,开启了繁育白犀牛的艰巨任务。
据石林龙晖野生动物科研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从2010年开始基地就陆续地引进白犀牛。本来要引进的是亚洲犀牛,也就是印度犀、苏门犀、爪哇犀这三种。
但是这三种犀牛现在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里,贸易公约里规定,这些野生动植物是不允许买卖的,所以有此制约,就只能放弃引种。
退而求其次选择了非洲白犀牛,但是白犀牛的引进过程也非常艰难。因为白犀牛是非洲的独特物种,要想引进就得跟人家非洲去协商。人家独特的物种肯定也不会随随便便的就让你引种,不光要耗费财力和物力,人力也很关键。
要跟人家说清楚你引种要干什么,你开辟了什么地方作为繁育的基地,基地的环境如何,能不能给白犀牛很好的生活环境,你都有哪些配置,如何进行繁育......这些都是非洲考察的点。
所以从非洲引种白犀牛也是历经千辛万苦,最终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南非那边同意我国引进白犀牛,但是只给了6头。
这个数量其实就是试验的数量,让这6头白犀牛先来适应云南石林繁育基地这里的环境,如果可以就再考虑接下来的引进。
为了留住这6头白犀牛,石林龙晖野生动物科研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南非当地野生白犀牛生存的环境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并且模拟其生存环境,细心呵护这6头白犀牛。
在云南这个犀牛最后生存的地方,石林龙晖野生动物科研中心在这里建造了仿野生的环境,让白犀牛生活的很舒适。所以之后又从南非引进了77头白犀牛。到2021年,在云南石林繁育基地繁育的白犀牛幼崽达到了50多头,繁育初见成效。
截止到现在,繁育基地总共有164头白犀牛,这表明通过引种重建我国的野生犀牛群完全是可以实现的。
可能很多人有疑问,云南的气候环境和非洲也不一样,为什么非洲的白犀牛能很好的在亚洲的土地上生存呢?对于这个问题,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起初也很纳闷,因为他们也觉得这种引种可能不会成功,但结果却是成功了。
于是工作人员对白犀牛进行了基因溯源,发现非洲白犀牛在几千万年前是由亚洲犀牛分化出来的,它们的身体里带着亚洲犀牛的部分基因,来到我国的土地上,可以说是回到了自己本来的“家乡”,自然也就能生存的很好。
非洲白犀牛非洲白犀牛虽然和亚洲犀牛同宗同源,但是也有区别。
非洲白犀牛的体型非常庞大,现在世界上陆生脊椎动物中只有大象比它大了,像亚洲犀牛里的印度犀牛,在白犀牛面前必须得称“小弟”。
白犀牛的体长能达到4米2,体重能达到7200斤,这是目前最大的野生白犀牛的体重,圈养的白犀牛体重也有超过7200斤的,但这都是人类饲养的结果,野生的白犀牛能长到如此体重,靠的是自己的本事。
同大多数的犀牛一样,白犀牛也是个圆滚滚的“小胖子”,身体浑圆粗胖,皮肤比较光滑,浑身上下只有尾巴处和耳朵边边上有一点点毛。
而白犀牛的眼睛则比较小,分布在头的两侧,与庞大的身躯相比简直小的可怜。因此,白犀牛其实是个“近视眼”,它们看东西是非常模糊的,只有走到近处才能看清。
因此白犀牛在吃草的时候往往会待在一个地方吃七八个小时,除了确实是因为贪吃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不清,还不如在这里待着不动呢,怎么着也比去别的地方找东西吃强。
犀牛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当属它的两个角,一大一小分布在鼻子上。鼻子前端的角是所有犀牛中最长的,世界上已知的最长的白犀牛的角长达158.7厘米,都快要赶上一个成年女性的身高了。
白犀牛的这个角非常特殊,高高耸立在鼻子上,又细又长,向后稍微弯曲一点,这是它们坚硬无比的武器,因为这不是骨头,而是一种上皮组织的衍生物,全部都是用角质纤维堆积起来的,与皮肤相连,格外的坚硬。
如果碰到敌人,白犀牛就会用自己坚硬的角去顶撞对方,再加上其庞大的身躯,再强大的敌人也得打个哆嗦,思索再三才敢进攻。
尽管白犀牛很强大,但是它也始终强大不过人类,就凭人类手里的各种枪,再坚硬的白犀牛角也无济于事。所以世界上大部分的白犀牛其实是死在了人类的手里。
白犀牛现在的数量非常少,截至到2017年底,全世界野外的白犀牛大约有18000多只。
但是白犀牛对于生态系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人类也正在想办法挽救这一濒危物种。
白犀牛被保护的原因白犀牛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食草动物,白犀牛在草原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白犀牛能起到防止草原火灾的作用。
这主要还是得益于它们强大的食草能力。白犀牛是食草动物,它们通过吃草,能够控制草原上植被的生长,被它们啃食过的草,就像被推土机推过一样,又短又平整。
因此如果发生草原火灾,被白犀牛啃食过的草是很难被点着的,这也就从侧面阻碍了草原火灾的蔓延。
其次,白犀牛是生态圈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们与很多动物都有着重要的共生关系,就比如说牛背鹭和红肩丽椋鸟。
这两种鸟以白犀牛皮和白犀牛背部的昆虫和寄生虫为食。白犀牛为这些野生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如果白犀牛消失了,那么这几种鸟类失去了食物来源,很快也会消失。
保护白犀牛的措施但是现在白犀牛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威胁,由于过度捕猎和栖息地破坏,白犀牛的数量逐年减少。目前,白犀牛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濒危的物种之一。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白犀牛的保护和管理,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严格的保护法规等方式,为白犀牛提供安全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
就像石林龙晖野生动物科研中心一样,为了让犀牛重返我国的土地,特意打造适合白犀牛生存的环境。
其次,我们需要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参与到保护白犀牛等濒危物种的行动中来。
石林龙晖野生动物科研中心的保护举措也正是宣传保护白犀牛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宣传,让更多的人关注到野生动物的保护,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
最重要的是,我们还需要从源头上解决白犀牛面临的威胁。这包括打击非法捕猎、遏制栖息地破坏等行为。通过加强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等方式,让非法捕猎者付出应有的代价,从而减少对白犀牛的威胁。
总之,保护白犀牛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白犀牛这个珍贵的物种得以延续,才有可能让中国犀牛重返我国大地,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参考资料:
1.《云南石林已成最大人工白犀牛繁殖基地:引进非洲白犀,力争重建犀牛野外种群》央视新闻
2.《最后一批白犀牛正遭猎杀 世界12种濒绝动物详述》中国新闻网
3.《云南石林:建成世界最大人工白犀牛繁殖基地》正点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