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成绩论已经过时,创新人才应该如何培养?

霹雳火科技 2024-05-31 12:01:15

图为学生在体验生活

不知道大家过去有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话,“一切为了更好的成绩”“一切为了更好的学校”“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诸如此类,曾经遍布大街小巷,在很多学生、老师、家长和学校眼中,这也是无可辩驳的真理。

举个例子,曾经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会给孩子安排一个“极度充实”的暑假,每年的5月初,他就会给孩子报一个夏令营,语数外更是有分3期,每期10天的辅导班。除此之外,还会有其他的安排,总而言之,一个暑假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这样的情况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前,属于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在学生、家长之间也流传着“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同桌放暑假”的“名言”。而这些补习最终也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分数,为了成绩。

为了扭转这类唯成绩论的教学思想,为了将孩子从繁重的学业中解放出来,也为了培养更全面的人才。在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便有了后来的双减政策。该项政策落地3年来,已经在努力破除继续教育领域“唯成绩论”的观点,很多小学也不再将考试的分数公开,而是以综合评级的方式衡量学生学习的成果。

同时,为了遏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无序增长,双减政策实施的第二年,原来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被大幅度压缩,很多没有资质的机构被清除出市场,线下培训机构压减幅度为92.14%,从12.4万个变成了9728个,而线上机构也被削减到34个,削减幅度达到了87%。

无效重复的作业减少了,结构合理的作业成了主流;校外培训机构减少了,学生再也不用承担繁重的培训压力,培训市场也更加规范了,唯分数论也逐渐回到全面发展的正轨上,家长和学生的焦虑也有所缓解。双减政策落地3年,义务教育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图为学生尝试手工创新

不过,我们还需要明白另外一个问题,双减政策,减课业,减校培,乃至于破除唯分数论,也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那么,什么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呢?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拥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简单来说就是多元化的创新型人才。而双减政策之所以能够为培养这类人才提供政策支持,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一方面,双减政策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要素,以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每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课本知识,应付各种考试,升入一个好学校上。然而,这种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具备解决书面问题的能力,却没有自主思考,举一反三的思维。

同时,在高强度的学业压力下,学生也不具备参与创新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双减政策落地之后,为学生们把不必要的学习压力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上拿掉,便是给予了他们更多活动的空间,可以让他们去参与更多书本之外的活动。

另外一方面,双减政策正在推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向符合培养多元化、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转变。双减之后,校外培训机构相应地减少,学生的时间也多了起来,尤其是在一些学校,存在放学后两课时,学生无人照料的情况。

图为课后延时服务

为此,多地中小学也开展了课后“5+2”服务,不仅解决了放学时间和家长上下班时间的冲突,还为多元教育提供了可能。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学校不再以课堂教学为主,而是将学校之外的众多教学内容引入学校,如民间艺术、天文等非学科内教学正在逐渐地促进教学朝着全方位发展。

因此,我们也可以思考第二个问题,在双减政策的环境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和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首先,在基础学科教育之上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拓宽教学通道和平台,将更多的前沿技术平台引入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如太空课堂等。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化的过程,因此,越早开始越好。因此,利用越来越发达的在线教育平台,推动传统课堂的改革,提升教学的效率,增长学生的见闻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为太空授课

就比如利用“天宫”空间站进行的太空授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平台可以实现多地多校同步收看和学习。而且太空授课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太空环境下人是如何生存,物质会有哪些变化等等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其次,进一步推动校外培训机构的转型,着重支持AI、编程等看重动手、动脑能力的机构向前发展。虽然双减政策削减了数以十万计的校外培训机构,但是这些校外机构依然是基础教育领域可以借助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他们手里握着的资金。可以引导这些机构向培养创新人才所需要的领域进行转型升级。为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沿科学知识,提供足够广阔的平台。

最后,鼓励学生在空余时间参与基础的科创比赛,激发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说到底,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培养,是要通过无数次的训练才会不断提升的。因此,在理论教学之外,也应该支持学生多参与类似的活动,让他们从实践中去检验科学道理。而学校、社会、家庭应该多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条件,在平衡学习、休息的时间前提下,去支持学生。

总而言之,双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双减之下,不论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都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唯成绩论终究会成为过去,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孩子,才更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教育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尽管双减政策已经推行三年,但是更深层次问题依旧需要我们去挖掘,去解决。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让学生和家长轻装前行。

0 阅读:8

霹雳火科技

简介:上天入地黑科技,尽显大国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