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不敢,理财怕骗?
理财方式的排行榜主要根据安全性、灵活性、收益等因素来划分,以下是一些主流的理财方式及其特点:
银行定期存款:被认为是较为安全的理财方式,适合保守投资者。尽管其收益率相对较低,但提供了较高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即使用户在急需用钱时也能方便地取出资金。
国债:由国家发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收益率通常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国债的流动性较好,但限量发售,往往供不应求。
银行理财产品:由银行设计发行,提供了比存款更高的收益,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从R1到R5,等级越高,风险和潜在收益也越高。
基金:包括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等,由专业人士管理。基金适合希望获得专业投资建议的投资者,但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和收益也不同。
余额宝等宝宝类产品:对接货币基金,提供较高的利率和资金的灵活性。尽管近年来收益率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一种受欢迎的理财方式。
智能存款:一些中小型银行通过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发行的产品,提供高利率和流动性高的特点,适合追求高收益的用户。
股票和股票基金:虽然提供了较高的潜在收益,但也伴随着高风险。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
外汇投资:虽然风险大但可控,操作灵活,有杠杆效应,适合有经验的投资者。
房地产:属于高投资、高理财的一种方式,适合资金充足、抗风险能力强的投资者。2023年以来一直下行,谨慎。
2024年5月13日,财政部办公厅对外发布《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的通知,明确了后续国债发行计划。2024年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有三类期限,分别是20年、30年、50年。从发行频次来看,30年期特别国债规模预计最多,其次是20年期,最后是50年期。首批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在5月17日发行,为30年期;年内最后一批定于11月15日发行,为30年期,也就是11月中旬前完成今年全部特别国债发行工作。付息方式均按半年付。
本次“超长期特别国债”的特点
回顾历史,从1998年开始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作为国家预算内基础设施性建设专项投资,直到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最后一次提及,我国的长期建设国债持续了11年,总规模达到1.13万亿元,主要投向投资建设领域。我国曾在1998年、2007年、2020年发行过3次特别国债,主要用于补充银行资本金、抗疫支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购买外汇缓解流动性过剩等,整体用途较为广泛但单次发行专款专用。
在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看来,相比其他特殊国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是当前经济承压下积极财政政策表面谨慎实则积极的重要体现。
首先,此次特别国债仍具有专款专用、专门服务于特定政策的特点。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专家认为,其发行既可以拉动当前的投资和消费,又能筑牢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在超长期特别国债前期准备工作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介绍,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已经研究起草了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行动方案,经过批准同意后即开始组织实施。
据介绍,行动方案坚持目标导向、精准突破,集中力量支持一批事关现代化建设、发展急需、多年想办而未能办、需要中央层面推动的大事要事难事,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夯实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基础。
“与以往特别国债发行用于补充银行资本金、向特定金融机构注资或支持抗击疫情等具体事项相比,本轮超长期特别国债将聚焦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涉及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这些领域均与未来几十年内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对于奋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将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此次特别国债的期限与持续时间长。根据发行安排,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从5月17日首发到11月中旬发行完毕,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品种分别发行7只、12只和3只。
本轮特别国债发行期限明显更长。从此前历次特别国债的发行期限上看,短的只有3年,5至10年的相对集中一些,最长的为30年。
连平表示,20年至50年特别国债覆盖了2030年、2035年、2049年等关键时间节点,不但能够为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慢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等提供充裕的超长期资金,并避免造成国债集中还本的压力。
从发行节奏上看,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表示,目前尚未公布每次发行的规模等信息,大概率会呈现小额多发的特点。从发行安排看,今年1万亿元特别国债的发行周期要长于市场预期,发行节奏较为平缓,可避免集中发行给市场资金面造成阶段性压力。
“相比此前特别国债在2至3个月内集中发行的安排,更加平缓的发行有利于逐步推进项目落地,且避免与一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形成叠加。”东吴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李勇表示。
过往特别国债往往是应对冲击推出的临时性政策,本次特别国债强调要“连续几年发行”。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难以一蹴而就,亟需财政政策的持续发力,对经济进行逆周期调节。连续发行的用词体现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基建行业中长期的支持,可见基建板块估值修复空间较为广阔。
再有,与长期建设国债不同,特别国债不列赤字,其发行仅纳入当年国债余额限额管理。“在今年预算赤字率保守安排3%左右的情况下,发行万亿元特别国债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发力点,兼顾了发展需要与财政可持续,也为未来宏观调控增加了灵活性及空间。”袁海霞表示,但还需注意,超长期特别国债依然会增加中央政府杠杆率,根据中诚信国际测算,今年发行1万亿元特别国债或增加中央政府杠杆率0.7个百分点至25.2%。
国债现“日光”抢购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国债热度持续高涨。
随着部分商业银行跟进下调存款利率,国债利率已高于同期限定期存款收益率,再加上国债保本保息、收益稳定的特点,让它备受投资者青睐。国债发行时,均出现“日光”的抢购情形。大部分网点销售额度均在当日就售罄,有的甚至一小时内就被抢光。
据了解,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将当期储蓄国债(凭证式)计划最大发行额按发行通知中规定的代销额度分配比例,分配给承销团成员。由承销团成员统筹规划销售网点,合理分配额度,方便投资者购买。因此,尽管是同一天开售,每个银行网点的国债额度不尽相同。据悉,本次两期国债均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种,最大发行总额300亿元。其中,第三期期限为3年,最大发行额150亿元,票面年利率为2.38%;第四期期限为5年,最大发行额150亿元,票面年利率为2.5%,且两期产品的票面利率与上个月发行的电子式储蓄国债利率持平。
多数银行在线上无法购买此国债,个别银行虽有显示,但并无购买本次储蓄国债的相关购买链接。招商银行上海某网点从业人员表示,因为本批发售的储蓄国债为凭证式,换言之为纸质版,所以需要投资者去银行网点柜台处购买。
对于当前储蓄国债的认购情况,上海某银行从业人员表示,认购仍然非常火热,基本上从开售不到上午便全部能够卖掉。“这种购买需要靠抢的,如果等到下午再来基本上买不到。”
同样,这种“抢购热”情况也体现在北京地区。工商银行丰台区某网点客户经理称,在早上该网点分配到的两个品种的储蓄国债总规模不到400万元,早上8点半开售后就迅速卖完了。“由于前面有人买了上百万的储蓄国债,导致本次仅有几个人抢到了。”
不过,多家银行网点从业人员也表示,本次对储蓄国债的销售采取将额度分给各家银行的总行,分支行不另外拆分额度。
“如果有额度,基本上在一家银行网点就能购买到,无需再跑去其他银行网点购买,这相当于全国范围内大家一起抢,也更难抢一点。”某股份制大行网点从业人员称,本次买不到也无需担心,大约在今年6月左右,还将发售电子式储蓄国债,届时线上操作即可。
此外,从本次认购国债的投资者情况来看,工商银行上海某网点工作人员称,“现在虽然中老年群体仍是购买主力,但近期也陆续有90后等年轻人前来网点或致电咨询投资储蓄国债产品,并加入到认购队伍中来。”
需货币政策加以配合
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此举旨在推动宏观政策靠前发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5月17日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启动发行,叠加上地方专项债的提速,当前债市是否能有效承接为外界所关注。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长期国债收益率出现下行,比如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2.56%下降至2.29%,3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年初的2.84%下降至2.46%,分别下行27个和38个基点。4月末,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升到2.3%以上,3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升到2.5%以上。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今年年初以来的一轮“债牛”的主要驱动,在于低利率环境下的高息资产荒,市场对于30年期超长债的追捧也是出于这一因素,因此债市理论上可以较好地承接特别国债的集中发行。从狭义流动性角度来看,当下资金利率稳定在政策利率附近,同业存单利率基本维持在年内低位,政府债供给增加虽然可能引起财政性存款环比涨幅扩大,进而增大流动性缺口,但在资金面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这一部分增量的影响可能相对可控。从广义流动性的角度来看,4月信贷、社融增速放缓,政府债发行能有效扩充政府融资以带动社融总量改善。由此可见,政府债发行加速是存在较好条件的。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称,目前,我国利率水平相对较低。不管是超长期特别国债、还是专项债,选择在这个时间窗口发行,一是有助于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品种选择,同时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较小;二是有助于降低政府融资成本;三是如果能够实现在上半年发行,有助于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更好发挥稳增长、优结构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改善预期、增强发展信心。
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马光荣看来,超长期国债是长期安全资产,金融市场上投资者对长期安全资产存在巨大需求,尤其是保险公司、养老金融机构有动力配置长期安全资产,但我国超长期国债规模偏低。今后超长期国债规模持续扩大,对于补足长期安全资产具有重要意义。国债收益率曲线是利率市场的重要基准,超长期国债的缺乏也使得国债收益率曲线在长期限波段不完善。今后超长期国债规模的持续扩大,有利于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为全市场金融产品提供更好的定价基础。
当前低利率环境有助于承接政府债券的放量,但也需要货币政策加以配合。
白彦锋表示,从货币供求情况来看,政府债券的发行过程具有“回收流动性”的影响,因此需要货币政策配合以保证资金供求的总体平稳。当然,未来政府债券投资使用的过程,又具有增加货币流动性的影响。考虑到政府债券的规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必不可少。
明明说:“超长期政府债集中供给可能会引起长端利率的抬升,考虑到降成本目标下货币政策有必要维持相对较低的利率环境以促进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改善,后续数量端可能会存在降准或是央行购买国债操作,而价格端可能存在降息操作,且价格端工具或早于数量端工具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