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时候曾带回了月球的一些样本。
这让研究人员可以对月球的物质进行分析,尤其同位素的辨别。
根据这些物质的分析发现:月球的年龄和元素组成与地球很相似,尤其是氧的同位素很接近。
氧的同位素可以说是太阳系内天体的识别码,每个天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但分析的那些样本显示:月球和地球氧的同位素却几乎一样。
好像它们是双胞胎具有相同的诞生起源。
所以在这之后,1984年的时候天文学家在夏威夷的一场有关月球起源会议中达成共识,他们认为月球起源可能来自大碰撞,这次会议被称为科纳会议。
大碰撞假说说的是:大概在45亿年前的时候,地球的轨道还有一颗比地球小一点的天体,大概火星大小,天文学家给它起名为忒伊亚。
它和地球发生了碰撞,碰撞的碎片以及忒伊亚的残余物最后形成了月球,这次的碰撞也让地球的自转轴发生了倾斜。
所以科纳会议之后,这个说法便成为了目前月球起源最为主流的说法。
不过这个说法虽然可以解释天文学家大部分的疑问,比如月球的密度、它和地球同位素的相似之处。
但也有一些问题一直令天文学家很困惑。
比如月球的轨道之谜。
若月球真是由大碰撞诞生。
那碰撞后被甩出的物质首先应该会在地球赤道上方形成一个碎片环。
碎片环远离地球的洛希极限后就会慢慢凝聚形成月球。
所以理论上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轨道应该更靠近地球的赤道平面。
但事实,月球的轨道与地球赤道面存在很大的夹角,在18度-28度之间。
相反,它的轨道更接近黄道面,黄道面是各大行星公转的一个假想平面。
所以介于这个情况,天文学家对大碰撞假说有了一丝的疑惑。
起码这使得另一些天文学家相信捕获假说更能解释这个问题。
比如天文学家达伦威廉姆斯和他的团队。
他们在2024年9月24日发表了一项研究。
他们对行星如何捕获大卫星展开了详细的介绍。
之前捕获假说之所以认为不可能是因为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它是很难捕获月球如此大的卫星,若是捕获,它需要很庞大的大气层。
因为这会使得经过的天体消耗很多能量,从而减速被捕获,但事实地球可能并没有这样的大气层。
所以捕获假说之前被认为不太可能。
但这次威廉姆斯和他的团队经过详细的计算,他们认为若是一对双星系统经过地球的话,地球是有能力捕获其中一个质量在0.01到0.1个地球质量的天体,另一个则会被弹出。
所以按照这个说法,像地球这样大小的类地行星,不但可以捕获月球这么大的卫星,它甚至可以捕获像水星甚至是火星那么大的天体。
不过这样捕获过来的卫星轨道并不稳定,它会是一个细长的椭圆轨道,它和月球如今接近圆形的轨道不符合。
所以之后威廉姆斯又进行了讨论,他们认为在地球和卫星潮汐作用的影响下,捕获天体的轨道会逐渐趋于圆化。
并且这样被捕获天体的轨道取决于旋转双星与行星相遇的方向,所以的轨道随机性会更强,形成的卫星轨道倾角范围就会更广。
这比大碰撞假说更容易解释月球的轨道之谜。
但关于同位素相似的特征却没有大碰撞假说解释的更有利。
所以关于月球的真正起源到底是什么,我们目前还是不能肯定,这次的研究只是让之前认为的月球起源从一个选择变成了两个。
由单选变成了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