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喧嚣的闹市,登临险峻的山峰,既能体会山林的静谧和幽深,又可摆脱俗世的羁绊与烦恼。林荫小道、曲径通幽,翠碧植被、一尘不染,虫鸣鸟叫、令人舒心,清溪白云、让人沉醉。
古代很多骚客咏士愿意结交僧侣,一些高僧也喜欢舞文弄墨,大师们以禅入诗,他们随遇而安,无求自得,从自然界获得灵感,在林泉中感受禅意,并用精妙的文字,抒写朴素而又深刻的道理。下面一起读诗:
早渡嘉陵江登锦屏山
明代 • 紫柏真可
日上长峦渡彩虹,隔江烟树古蚕丛。
危峰欲堕松根抱,浩露初残花影空。
山水不殊前代色,衣冠犹带野人风。
白鸥讶我登临晚,来去飞鸣锦浪中。
真可大师,明代高僧,俗姓沈,世称紫柏大师,世居苏州。他17岁时在虎丘一座寺院出家,后来还曾在武塘景德寺闭关,期满后访游各处古庙名刹。
紫柏喜欢写诗,其诗作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并给人一种遐想和启迪。这首诗记载了这位高僧登临四川嘉陵江畔之锦屏山时的感受,值得人们细读。
高僧出家修行,虽然生活清苦、生活单调,不过因为远离世俗的喧嚣,没有了杂事的羁绊,心思单纯,不慕名利,也容易安静地读书吟诗。
诗歌不能兑现俗世的欲望,所以高僧的诉求其实与现实无关,而当世人目睹其孤独和超拔的身影,内心或许会涌起别样的感慨。
开篇描绘了山间的奇幻景象,“日上长峦渡彩虹,隔江烟树古蚕丛。”作者登上险峰,隔江而望,只见朝日初升、彩虹悬空,同时晨雾未散、笼罩山林。古蚕丛,是指古老的蜀道。
“危峰欲堕松根抱,浩露初残花影空”,这两句虚实结合。诗人又环顾周围,发现高耸的山峰奇骏峭拔,并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千年的古松坚韧挺拔,遒劲的松根盘曲绵延。浓重的露水沾湿了残花的花瓣,阳光照射到花丛中,在地面留下了斑驳的影子。
一个“抱”字,展现了松根盘踞于巨石中的情形;一个“空”字,又生动地描述了作者当时的感受,他仿佛进入了一种禅境氛围,也显示出作者不凡的文采。“初残”二字,则点出时值暮春。
颈联描写了当地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山水不殊前代色,衣冠犹带野人风。”作者说蜀地的山水与前朝的景物没有太多差别,当地百姓们依然穿戴着古老的服饰。
作者注意到,蜀地一方面距离中原地区较远,相对来说显得与世隔绝;另一方面也说明,蜀地的百姓们不愿轻易放弃传统的民俗,也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
作者从江南来到四川,不仅感受到蜀地行路之难、山水名胜之美,也深刻地体验到当地淳朴而又独特的民俗,可谓大饱眼福。
“白鸥讶我登临晚,来去飞鸣锦浪中”,最后两句以景结情。一个“讶”字,表达出惊讶的意思,采用了拟人手法,意思是说,自己很希望像白鸥那样,可以悠然地盘旋在碧波之上、自由地翱翔于天地之间。
大师面对迷人的景象,不仅感到惬意舒心,而且也仿佛进入到一种禅意的世界。那里没有纷争,毫无搅扰,可以静思,能够坐禅。花开花落,显得从容不迫;云散鸥飞,也是如此随意,更令人心如止水。
明代高僧的一首七律,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最后两句更有弦外之音。全文技巧高超,既描绘了山中美景,又委婉地展现出作者与世无争的旷达心境。大师淡然处世,心无旁骛,一颗禅心宛如流水,又似皎洁明月,其诗文则显得大道至简,意境深邃,值得人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