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问:“攻打楚国,需要多少兵马?”王翦答:“至少60万。”李信说:“不超过20万。”始皇让李信统兵伐楚,王翦回家养老,没多久,他就后悔做这个决定了。
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天下大势割席断义,六国争霸。然而,秦始皇对于攻打楚国的决策却让他左右为难。
当秦始皇召集百官商议国家大事时,殿上气氛凝重,诸位大臣肃然而立。皇帝俯视群臣,开口问道:“攻打楚国,需要多少兵马?”
这时,一个威风凛凛的老将踏出人群,面对着皇帝毫不畏惧地说:“至少60万!”他的声音如同磐石,传遍整个殿堂。
王翦,这位长袍加身的老将,经验丰富,曾在无数次的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他站得笔直,脸上流露出一股无可动摇的坚定。
在场的众人都为王翦的话语所震撼。然而,一个年轻的将领也挺身而出,他稳重地说道:“将军是老了,臣认为不超过20万足矣。”这个年轻将领名叫李信,他的年纪并不大,但却已经在战场上展现了出色的指挥才能。他的声音虽不高,却坚定而有力。
“20万?”秦始皇皱了皱眉头,对李信这位年轻将领似乎有所信任。他的眼神扫过殿上的众人,默默思索着。这是一个众口纷纭的时刻,殿堂里一片肃穆。
秦始皇心生疑虑,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老将王翦的经验丰富,而年轻的李信则充满朝气,秦始皇陷入沉思。
最终,秦始皇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他选择了相对年轻的李信,让他统领二十万大军伐楚。而老将王翦则被授予回家养老的荣誉。没过多久,王翦回到故乡,但秦始皇却对当初的决定后悔不已。
李信接到了南下伐楚的命令,随即率领着二十万大军踏上了征程。在他心里,对楚国的进攻毫不畏惧。然而,事实远比李信想象的要艰难。
楚国看似摇摇欲坠,但暗地里已经准备充分。项燕,这位精于战略的将领,深谙军事,洞悉秦军虚实。他决定采取计谋,等待着最佳的机会。
李信信心满满,对楚国的实力不以为意,他毫不犹豫地带领军队进军楚境。在他眼中,楚军如同纸上谈兵,轻而易举就能击溃。
楚国的行动恰恰符合了项燕的预期。楚军以退守的姿态引诱秦军深入敌境,然后在最不设防的时刻发动反击。李信率领的秦军完全陷入了楚军的埋伏之中。在一片混乱中,他们节节败退,死伤累累,秦国战局急转直下。
这场战斗对于秦国而言变得越发艰难,李信的军队在混乱中四散,无法有效地应对楚军的反击。楚国在战场上展现出的战略智慧,令秦军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秦始皇得知战局的严峻后感到震惊,意识到自己的前一次决定并非最佳选择。他决定亲自前往王翦的故乡,表达歉意并希望能够挽回局势。
在王翦的家中,秦始皇谦逊地表达了歉意,他对王翦表示自己的错误决策,承认王翦的见解更为准确,决定全力支持他。
秦始皇答应满足王翦的请求,再次授予他指挥六十万大军的权力,希望他能够成功征讨楚国。
王翦对于再次出征表示同意,但在准备出征时,他突然提出了一些额外的要求。他希望秦始皇能够给予更多的赏赐,不断向秦始皇施加压力。
秦始皇尽力满足王翦的要求,答应了他提出的一切,包括土地、财产和其他的赏赐。
但王翦似乎对这些还不够满意,他不断地索要更多,甚至在出征前不断提出各种要求,让秦始皇感到有些为难,但还是同意了。
他之所以这样做事为了让秦始皇知道自己是一个贪财的人,有弱点,即便有军功在身也没有那个野心篡位。
回到朝廷的王翦,并没有急着提出军事建议。相反,他在一段时间内努力恢复军队的信心,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为的是提升士兵们的士气。
一年后,王翦再次统率着庞大的六十万大军南下,这次他选择了一种不同的战术。与之前的急进不同,王翦采取了心理战术,刻意展现出一种谨慎的态度。
在进攻楚国的过程中,秦军未遇到明显的抵抗,王翦故意延迟了攻势,改变了作战策略,选择了防守的姿态。项燕见秦军谨慎行事,误以为对方无法轻举妄动,逐渐放松了在楚国内部的警戒。
这正是王翦期待的效果,他意识到楚军士气高涨的持久战将对他们产生疲惫感。在长时间的高度戒备之后,楚军的士兵开始感到疲惫,他们的战意逐渐削弱,产生了松懈情绪。
王翦精心把握这一时机,突然发动了总攻。他派遣各路精锐部队迅速包围楚国,将项燕的军队困在重重包围之中。楚军陷入混乱之中,一时间楚国内部一片混乱。项燕感到难以应付,王翦的巧妙战术逼得他节节败退,楚国军心渐渐涣散,士气大减。
最终,在一场旷日持久的攻防战后,楚国溃不成军,被秦军彻底击溃。王翦亲自率领大军,终于攻克楚国的都城,俘虏了楚王负刍。
这一战役成为了秦国一统六国的关键战役之一。而王翦凭借着出色的军事谋略和过人的指挥能力,成为了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将领之一。
胜利之后,秦始皇对王翦赞不绝口,为他举行盛大的迎功仪式,并特赐他大量的土地和财富以示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