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别人的阅读理解答案又全又高分,我的又挫又低分!

君达阅读理解 2024-06-08 03:34:51

少明老师第1799篇原创·持续日更

做语文阅读理解专业提分老师

编辑|少明老师

2024年6月7日

今日主题——

凭什么别人的阅读理解答案又全又高分,我的又挫又低分!

在面对阅读理解时,许多同学常感叹:“为何他人的答案既全面又得高分,而我的却显得粗糙又低分?”这背后的秘密,其实并不复杂,关键在于方法和策略。从读书笔记中汲取精华,让我们一探究竟。

01

掌握“概括压缩”的艺术至关重要。正如小学到高中,无论是概括故事梗概,还是分析文章内容,都是在锤炼我们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这一步,就如同烹饪前的食材准备,精选原料,去芜存菁,才能烹饪出美味。

因此,面对题目,先别急着下笔,回到原文,运用“谁的、什么事”原则,迅速锁定核心,再辅以“时、地、人、因、经、果”五要素,答案便呼之欲出。

02

深度理解文章的“情感共鸣点”。阅读理解不只是字面的解读,更是心灵的触碰。如同朱自清《背影》中的父爱,细腻捕捉那些打动内心的细节,理解作者情感的微妙流动,方能准确捕捉文章精髓。

在做题时,试着将自己置于作者情境中,问自己:“这处何以动人?作者为何如此写?”

03

深度理解文章的“情感共鸣”,关键在于细腻地捕捉并体验作者在文字间流淌的情感流,将心比心,感受其背后的思想、经历与情绪。

以下是几个步骤和策略,助你更好地把握文章中的情感共鸣点:

1.细致阅读,沉浸式体验:首先,放慢阅读的脚步,全身心投入到文章中,像观看一场电影那样,让每一个场景在心中缓缓展开。

留意作者的用词造句,尤其那些描绘情感细节和感官体验的部分,比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这些能迅速搭建起情感共鸣的桥梁。

2.寻找情感线索:在文章中,寻找那些能触动人心的瞬间或情感转折点,比如喜悦、悲伤、愤怒、惊讶、同情、爱意等。这些情感线索往往是文章的“情感高潮”,它们让读者与角色同悲喜同欢,与作者共情。

3.联系个人经历:尝试将文中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连结。比如,如果文章描述的是对家的思念,想想自己远离家乡时的感受;若是友情的温暖,回忆自己与好友共度过的难关。这种个人经历的投射,是共鸣最直接的触发点。

4.理解作者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时代背景,这些往往能帮助我们更深刻理解其情感的来源。比如,了解诗人的遭遇、时代动荡,能让我们更好地感知其诗句中的忧国忧民情感。

5.品味修辞与细节: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拟人、夸张等,常常用来强化情感表达,细细品味这些,它们能帮助我们更深入理解作者情感的细腻之处。比如,将夕阳比作老人的脸,不仅描绘了景象,更暗含了岁月的沉重和温柔。

6.情感分析:对文章中的情感变化进行分析,比如从哪里开始、如何发展、高潮、如何结束。理解情感的起承转合,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走向和作者的意图。

7.重读与反思:初次阅读后,不妨搁置一段时间,再回头重读。此时,或许有新的感悟,更深的情感共鸣点被发现。每次阅读都是与文章的重新对话,情感理解也随之深化。

深度理解文章的“情感共鸣点”不再是遥不可及,而是逐步走进作者内心,与之共鸣,感受文字背后鲜活情感的旅程。

04

千万不要别忽视“专业术语”的精准应用。不少同学常犯“术语堆砌”的错误,却不知其意。

记住,每个术语都有其特定适用情境,如“点明主题”、“揭示主旨”,并非万金油。理解这些术语的实质,结合文章实际分析,才能恰如其分,答案才能既精准又饱满。

05

实战演练与反思总结不可少。正如炸油条,原料、方法、工具缺一不可,阅读理解亦然。

历年真题是最佳练兵场,分析题型、归纳答题思路,让每道题都成为一类题的突破。做题时,时刻自问:“这题我是否真懂?”,不断回溯原文,确保答案“全凭文章”。

所以阅读理解高分的背后是方法的精炼与实践的积累。不迷信题海战术,而在于有质量的训练与思考。

从读懂到读透,再到精准表达,步步为营,方能让我们的答案既全又高分。记住,每一次练习都是与文本的对话,用心倾听,智慧自然流淌于笔端。

0 阅读:9

君达阅读理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