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说书大师张俊功(6)

乡村侃动态 2024-02-26 13:02:58

  张俊功的创新就在于,故事为次,从唱词唱腔,不断融入各种带有鲜明的时代元素和地方色彩元素,使其更加贴近生活,直接拉近跟听众的距离,尤其加入各种插科打诨的内容,让人常听常新,百听不厌。

  当然,张俊功的说书生涯几乎能在一夜之间走向高峰期,是整个大环境在变化。所以与其说,张俊功的说书一夜之间走向成熟,不如说,整个时代发生了剧变。其实张俊功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这时期,对于任何一个行业和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大有可为,很多人的才华和本事都有机会展示。给电影《北斗》配音之后,张俊功已经预感到,属于他大展身手的时代要到来了!1979年5月,张俊功重组甘泉曲艺队,自任队长。

  大地春回,各行业复苏,新时期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乡间,很多地方也不再搞各种政治禁忌了,各地重修庙宇,大办庙会,而说书是庙会上必不可少的节目,以张俊功的说书水平,各地庙会当然争相邀请他来说书,张俊功说书,是撑起整个场面的保障。只要有张俊功说书,不仅当地的村民会闻名而来,十里八乡的人也都奔走相告,不远几十里路上而来,只为现场听张俊功说一场书。

  改革开放之初,张俊功已经闻名全国,他也早已非当年独身一人出道时候可比了,而是广收徒弟,成立了属于自己的说书团队。张俊功说书团队,走州过县,足迹不仅踏遍陕北各县,连邻近的宁夏、甘肃、山西、内蒙等地也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的独具魅力的嗓音和说书风格,唱响整个西北大地……

  进入音响时代,陕北说书走向了市场,而张俊功的说书所创造的市场价值和利润更是成倍增长。1982年,陕西音像出版社为他录制了《快嘴》《武二郎打会》《卖婆姨》等说书磁带。录音机的普及,让张俊功的声音走进千家万户,响彻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凡张俊功的说书磁带上市,在短时间内便立即告罄,简直供不应求。与此同时,各种复制、盗版更是呈几何级增长,很多人买不到正版张俊功说书磁带,就买盗版的,即使盗版磁带,只要是张俊功的,在销量上也大有保障。

  当时港台音乐和流行歌曲,也在内地风靡一时。但是在陕北地区,甚至在整个西北地区,张俊功的说书磁带,在销量上还是远超各类流行音乐磁带。当时还有人说,张俊功干掉了电影。这里说的是,当年电影下乡。在改革开放之前,民间的文艺活动受到管制,农民唯一的娱乐基本上就是每年有两场电影可看。不过说实在的,很多人看电影,主要是因为没有别的娱乐活动,看电影其实是看新鲜,但是电影上的故事,几乎没人记得。完全不同于说书,说书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而张俊功说说唱唱及活灵活现的口技等表演,更是给群众带来巨大的欢乐,对其说书,很多人如数家珍,沉迷其中。

  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市场意识,电影院也开始收票了,但很多电影院经营惨淡,无人问津,电影票根本卖不出去。后来电影院被录像厅所取代,尤其是港台武打等电影进入内地以后,录像厅才有了市场,但当时还是远没有张俊功的说书场子叫坐,张俊功每场说书,必然会产生轰动效应,出现人山人海的壮观场面,这当然是录像厅无法想象的,而电影院更加望尘莫及。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后,受开明政策所赐,张俊功说书再次走向民间,可以说,从民间来还是要回到民间去。而之前的韩起祥,使民间艺术走上了政治的舞台,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成为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工具,以编新书、说新话,来迎合随时变化的政治形势,因此尽管韩起祥不断出新,但同时对传统的说书没有更大的发扬,难以算得上推陈出新。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时代的开明政策出台,农村得到不断的解放,张俊功有了在民间社会活动的机会。他本人也表示,他更愿意当一个民间的说书艺人,而不愿意通过自己的一技之长成为“公家人”。有人说,张俊功一把三弦、一张秀口将陕北说书由庙堂拉回炕头。他的口头禅是,“我不爱跟公家人打交道”。他常对徒弟们说:“老牛力尽刀尖死,伺候君王不到头”…

0 阅读:0

乡村侃动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