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胀饱闷卧不安,柴胡疏肝解忧烦

扬眼 2024-08-07 11:45:56

刚入职不久的小玉最近遇到了一些麻烦,每天顶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却吃不下也睡不好,整个人时常处在焦虑抑郁的状态下,感觉自己快“疯了”。她表示看过我之前写的几期胃病的科普,觉得自己的情况有相似之处,却又不是很对得上,索性直接联系我来当面诊疗。问及症状,小玉说特别苦恼,一吃饭就胃胀,吃得快了还会觉得堵在食管里咽不下去,饭后1~2个小时开始胃痛,有时两边肋巴骨也疼。每天晚上都很累很困,但一躺下就开始胃疼,范围波及前胸后背,无法入睡,翻来覆去,焦躁不安,有时能浅睡一会儿,却夹杂着乱七八糟的梦,情况不好的时候只能睡着3~4小时。小玉前段时间去医院查了胃镜,结果都是正常的,只是有点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数值也不高,医生说没什么问题,注意饮食作息就好。

“我都这么难受了,怎么可能没有问题呢?说注意饮食,我现在冷的油的都不吃,可还是胃疼呀!”在叙述病情的过程中,小玉眉头紧锁,频频叹气。她的脉象弦细略数,舌象尚可。诊毕,我告诉小玉,她的情况确实不属于之前科普中提及的任何一种,而是属于“肝胃不和”。

肝胃不和,是中医理论的一种病机概念。在人体内,胃有许多邻居,“肝”就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厥阴肝脉环行胃腑,对脾胃有调节作用。在五行关系上,肝木克脾土,“土得木而达”,肝气调畅则胃气和顺,肝气郁结则胃气不降。从气血生化关系上来看,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赖于肝藏气血的滋养。肝疏泄正常,则气血运行畅通;肝气郁结,血行不畅,则胃络不通,不通则痛。仔细想想,这些胃部症状是不是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诱发或加重?说到底,一切根源都在于“肝郁”,那么治疗的关键就是“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明代医家张景岳创立了一个方子,叫做“柴胡疏肝散”,因为疗效佳良而流传至今,成为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慢性肝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溃疡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经典名方。此方由炒枳壳、炒白芍、柴胡、川芎、香附、陈皮、炙甘草7味药组成。方以柴胡为君,条达肝气、疏解郁结,是升发阳气、解除肝郁的根本;以香附、川芎为臣,加强疏肝解郁之余,兼能行气活血止痛;以陈皮、枳壳、白芍为佐,陈皮理气行滞而和胃,枳壳行气止痛、疏理肝脾,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再加甘草,不仅能调和药性,还可以增强白芍的缓急止痛之功。

考虑到小玉的焦虑情绪和失眠情况比较严重,所以拟方时,我又在柴胡疏肝散的基础上又加了生龙骨、生牡蛎、佛手3味药,并嘱托小玉在服药期间注意作息,按时吃饭,避免熬夜,尽量保证每晚11点前睡觉。

一周后,小玉欣喜地反馈服药期间胃痛都没再发生过,睡眠也好转了许多,但停药时会有所反复。于是我在前方的基础上又稍微做了调整,半月后小玉痊愈。她还有些担心复发,我提醒她在工作压力大时要及时调节情绪,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冥想等方式减轻焦虑。此外,肝胃不和的患者在突然不适时可选择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快胃片等中成药中的一种药服用,暂时缓解胃痛。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当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王露凝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院)

校对 李海慧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