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最新报道,在科罗拉多州阿斯彭安全论坛的聚光灯下,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再次放大“中国援助俄罗斯国防工业”的指控,抨击中国此举为错误路径,且立场不当。他进而发出警告,若中国不重新审视其被指称的“与俄罗斯站队”的决策,美国已准备好采取更为严苛的制裁手段。
同时,布林肯在同一场合上,不断强调着华盛顿与七国集团及北约对中国的联合告诫之声,重申中国不应在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采取中立或双重支持的态度。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他巧妙地将焦点转向台湾问题,以颠倒逻辑的方式声称,正是这些国际力量对中国施加的压力,使中国减少在台湾地区等敏感区域的任何可能被视为破坏性的行动。这一论述试图为外部干预披上正当化的外衣,并暗示中国的稳定与克制是对外部压力的一种积极且建设性的回应。
拜登政府目前正陷于特朗普持续施压与对华策略坚持的双重困境中,既需维持对前任总统的防御姿态,又坚持对中俄的强硬立场。这种策略在外界眼中,既可视为拜登政府试图以强硬姿态扭转局势的冒险一搏,也可能被解读为一种策略上的决绝,似乎有意将复杂的国际挑战留给特朗普作为政治遗产。尽管特朗普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依旧显著,特别是在某些议题上声音响亮,拜登政府仍坚定不移地推进其遏制中俄的战略。
最新例证是美国太空军计划部署新型陆基干扰器,这一举措旨在削弱中俄卫星在潜在军事冲突中窥探美军情报的能力,并保留反击手段。然而,此举无疑将中美、俄美之间的紧张氛围推向了一个新高点,对于本就面临内忧外患的美国而言,似乎并非一条通向缓和与合作的明智之路。相反,它可能进一步复杂化国际关系,削弱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信誉与合作基础。因此,拜登政府的这一行动其长远效果和广泛影响尚待时间揭晓。
特朗普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演讲中,指责拜登政府通过压制性政策和错误决策,破坏了美国与中国、俄罗斯之间原本可能更为和谐的关系基础,这一说法虽充满个人色彩,且特朗普个人的外交记录亦非无瑕,却鲜明地反映出他对现任政府的强烈反感。他进一步暗示,若能重返白宫,将致力于重启与中俄的对话,尽管这一表态的真实意图尚待观察,但它无疑成为了特朗普竞选策略中的一张外交牌,旨在彰显其在外交领域的灵活应变能力。
而拜登政府及其民主党盟友显然不会袖手旁观,任由特朗普在外交舞台上自由发挥。民主党方面预计会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旨在阻碍共和党在外交领域的单方面行动,确保自身政治利益与外交原则不受侵犯。因此,无论未来白宫主人是谁,中美俄三国之间的复杂关系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两党政治博弈的焦点之一,而真正的外交突破与合作成果,则高度依赖于双方能否超越党派利益,共同聚焦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与促进全球和平稳定的大局之上。
近日,拜登宣布因考量民主党和美国的整体利益,决定放弃参与2024年美国总统竞选。紧接着的第二天,副总统哈里斯宣布成功获得民主党内部的总统候选人提名。随后,民主党全国委员会迅速行动,将拜登原有的竞选团队更名为“哈里斯竞选总统”,并将近9600万美元的竞选资金正式移交给哈里斯,以支持其竞选活动。
随着选举年的脚步渐近,特朗普在枪击事件后的支持率飙升,而拜登在电视辩论中的不佳表现,不仅引发了美国民众的广泛质疑,也令民主党内部出现了要求其退选的呼声。更甚者,美国的欧洲盟友也对拜登的连任前景持观望态度,信心明显不足。为了重振士气,特别是巩固盟友对美国领导力的信任,美国政府迫切需要展现出更为坚定的立场与行动力。
在俄乌冲突的紧张局势下,美国采取了更为强硬的立场,并巧妙地利用“援俄”这一借口,对中国实施了制裁措施。这一行动的本质,是对中国进行战略打压,并借此机会在全球舞台上展示美国的领导地位与影响力。至于中国是否真的涉及“援俄”行为,以及美国提出的相关指控是否建立在坚实证据之上,这些在复杂多变的政治博弈中,已逐渐边缘化,不再是决定行动合理性的核心要素。
倘若未来真如沙利文所言,美国计划对中国实施制裁,那么中国必将有充分理由采取迅速而有力的反制措施。正义的立场站在中国一边,因此,在反制行动上,中国无需迟疑或犹豫,而应迅速、精准、有力地直击美国痛点,让美国深刻认识到中国绝非轻易可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