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讲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与之相反,中国高校,却热衷改名,乐此不疲。“高校改名”成为百度百科的词条,可见高校改名这一现象确实成风。
30多年来,中国大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合并改名史,基本每个院校都有过改名经历;
1981~2010年,全国79%的高校已经改了名或合并除了名;
2012~2017年,有超过200所高校更换了校名:其中2012年有30所,2013年有51所,2014年有36所,2015年有72所,2016年有39所,2017年有46所申请,2018年5月批准了40所......
2023年17所院校改名成功,2024年甚至高达40所。
一个好的校名即可收获招生“红利”,学校升格带来的是行政级别的提升,教育经费的增长。因此大学改名成了最快捷的方式。
学校改学院,学院升大学,是高校改名最普遍的方式。
例如杭州计量专科学校——中国计量学院——中国计量大学。从一个专科学校,一番运作,终于从一个普通专科学校变身高大上的中国计量大学,简直是狸猫换太子了,学校办学层次和社会声誉的得到了全面提升。
更多的是地方改成全省或全国。例如连云港的淮海工学院,改名为江苏海洋大学,青岛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河南的新乡医学院,改名为河南医药大学。
看看淮海工学院这校门的变化:原来零碎的几个小石头,变成了豪横的整块巨石。这一细节或许象征着高校实力的对比。
这当然是个玩笑。但是高校改名后招生门槛得到了提高,录取位次暴涨,却是实实在在的红利。
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4年5月正式更名为佛山大学。今年改名后的佛山大学首次招生,物理类和历史类专业的最低投档线都比去年有了显著提高,尤其是物理类,最低排位更是暴涨了5万多名!简直是从“默默无闻”变成了“炙手可热”。
闺女就读的淮海工学院,在她临近毕业前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她和同学们都非常兴奋。毕竟这毕业证上的“大学”字样就比“学院”更让人看着舒心。然而,没想到的是,她们最后领到的毕业证,竟然还是“淮海工学院”颁发的!真是让人郁闷,都说可能是学校毕业证印多了,舍不得换新。
学校改名受益最成功的例子,也在我家。
小舅子当年考取了上海建材学院,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大专院校。没想到,毕业前夕,学校竟然被同济大学合并了,毕业证发的,就是同济大学!虽然只是大专学历,但是在90年代的上海,同济的大专也是很吃香的。只是投了个简历,他就顺利被一家大型头部私企录用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好唬人[点赞]
西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