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加对手成本:美国如何赢得与苏联的冷战?

瑞亭说历史 2024-08-31 02:28:11

美国和苏联的那场冷战持续了四十多年,结束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离今天真的不远。冷战的胜负就不用多说了,苏联这个一度可以挑战美国霸权的超级大国解体,美国完胜。

苏联解体后的15个国家

那美国为什么能赢呢?对这个问题曾经争论得很厉害。有人说是苏联犯了错误,也有人说是美国的体制更有活力,最后是实力获胜。这些观点有道理吗?都有。但他们忘了一点,冷战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高强度竞争的过程,只要是高强度竞争,那战略就一定是关键因素。

成功运用资源优势

你看冷战这个过程里面,美国的资源优势一直比较明显,从经济总量来说,苏联的顶峰时期也只有美国的60%,再看同盟,苏联的盟国基本上都是比较穷的,都要苏联援助。美国的盟友可是包括了世界上最富的两个部分,西欧和日本。1991年美国打伊拉克的时候,德国、日本这些盟国都是给美国钱的。这反差就很大了。

那这种资源优势美国怎么运用呢?在四十年冷战里,美国运用资源的时候基本上保持了均衡,实际上还是二战的那个思路,追求总分,不追求单科成绩。比方说在国防投入上,美国基本上是经济产出的10%多一点,苏联是多少呢?达到30%以上,基本上是靠勒紧裤腰带。所以美国的这种运用方式,确保了它资源的增长性和可持续性,四十年下来,它的优势最后越来越明显。这就是美国战略的成功之处。

但和怎么有效运用资源相关联,战略还有另外一个侧面,一般很容易被忽视。什么侧面呢?那就是怎么让对手错误地运用资源。你想,你是在和对手竞争,如果对手错误运用资源,运用资源的效率下降了,那不就相当于你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了吗?这一点美国在冷战后期运用得非常好,当时叫做竞争战略,核心内容就是“强加成本”。你苏联资源少,和我竞争的成本高,那好,我强加给你更高的成本,时间一长你肯定受不了。

马歇尔的竞争战略

讲到这个竞争战略,我就要介绍一个人,安德鲁•马歇尔。这可不是美国二战时的那个五星上将马歇尔,而是美国国防部的一名官员,一开始是在美国著名的智库兰德公司工作,后来长期担任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主任,官不大,也很低调,但美国很多政策背后的主脑就是他,被称为“五角大楼的尤达大师”。就是电影《星球大战》里训练绝地武士的那个小个子。他93岁才退休,今年刚去世,97岁。这个安德鲁•马歇尔就是“强加成本”竞争战略的发明者。

那他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我举个例子。他发现,苏联特别重视国土防空,但苏联那么大一个国家,建一个国土防空体系,包括各种雷达,各种防空导弹,再加上部队和指挥系统,消耗的资源可是相当大的。他就建议,美国的战略轰炸机要加快升级,不用多,哪怕只生产几十架,那苏联就不得不把整个防空体系都来一次更新换代,这样苏联的成本就远远高于美国。

服役100年仍不过时:B52战略轰炸机

那现实是怎么样的呢?后来事情的发展和安德鲁•马歇尔想的完全一样,美国新一代的战略轰炸机B1问世以后,苏联只能投入巨资把整个国土防空体系翻新一遍,要不然它的防空体系就落伍了。这个成本确实极其高昂。

你看,这就是美国的竞争战略的思路——强加成本,迫使对手付出比你更高的成本。你要是对竞争战略或者安德鲁•马歇尔这个人感兴趣,我介绍你读一下《最后的武士》这本书,副标题是《安德鲁•马歇尔与美国现代国防战略的形成》,非常值得一看。

那么这种强加成本还是在正常竞争的时候。那如果对手犯错误了怎么办?当然更要抓住机会,进一步加大对手的成本。

苏联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入侵阿富汗。从后来的史料看,苏联出兵的决策比较草率,苏共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和其他四位领导在别墅里一商量就定了,当时苏共总参谋部有很多反对意见,但都没听。苏军入侵以后,只用了两天就控制了阿富汗要害地点,但接下来就陷进了游击战的泥潭,和今天的美国人一样。

那当时的美国怎么利用苏联的这个错误呢?

首先当然是训练阿富汗游击队,就是那些所谓的圣战者,包括后来搞恐怖活动的本•阿登。再到后来,美国发现,阿富汗主要是山地,所以苏军在阿富汗的行动特别依赖直升机。美国就重点向阿富汗提供一种叫“毒刺”的肩扛式防空导弹,体积很小,一个人就能扛着发射,准确率又很高。第一批“毒刺”200枚运到阿富汗以后就击落了100多架苏军的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你想,一枚“毒刺”导弹也就是5万美元,一架苏军直升机可要500多万美元,这是完全不对称的。美国人把提供“毒刺”导弹这件事叫做“放血行动”,也是强迫苏联付出更加高昂的成本。

美国给苏联强加成本就是这些吗?当然不是。

美国还要让苏联对这些成本难以承受,怎么实现呢?那就是卡紧苏联的财源,用我们中国的话来说就是“釜底抽薪”。美国发现,苏联入侵阿富汗两年以后,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卖它的黄金储备了。美国一看,那就是一个缺钱的信号啊,那就让苏联的钱更少一点。要知道,当时苏联和今天的俄罗斯一样,主要是靠卖石油和天然气换钱。美国就找到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沙特,说你看,苏联入侵阿富汗就威胁了你们整个波斯湾,我可以保护你,但你也得配合我。怎么配合呢?在国际市场多卖石油,这样把石油价格压下来。结果在一年之内,沙特的石油产量从每天不到200万桶增加到900万桶,国际油价从每桶30美元下降到12美元。那苏联的损失是多少呢,我告诉你,石油价格每降1美元,苏联就损失5亿到10亿美元。

所以你看,一方面在放血,一方面又卡住人家造血。这种强加成本的杀伤力就大到让苏联难以忍受的程度了。

骗局还是幻想:星球大战计划

最后还有一招,你肯定听说过,那就是美国搞“星球大战”计划,在高科技上猛投钱,逼着苏联跟上。过程我就不多讲了,只说一点,苏联在全球油价下跌导致收入锐减,阿富汗持续放血的情况下,还被迫增加军费开支。增加了多少?1986年到1990年期间每年增长8%。

所以你看,美国这种竞争战略的核心就是直接或间接地增加对手的成本。这种做法是后来苏联支撑不住,最后崩溃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你也可以看出,赢得竞争实际上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比对手更好地运用自己的资源,效率更高;另一种是迫使你的对手增加成本,降低效率。美国赢得冷战用的就是这两种思路。

1 阅读:49
评论列表

瑞亭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