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上海人眼中的北京美食

思聪谈社会 2024-10-18 13:34:48

老詹小注:

王猪猪是上海人,来到北京,吃了两顿饭,写了一篇文章。

要说这两顿饭,也就一般般。但在会写字的人的笔下,也就不一般了。

写得那么随性,那么自然,仿佛你也跟着他们那一大家子去吃了一顿。

会写作的人就是有这好处。别人吃完了,抹抹嘴,拉倒。会写作的人却生生要弄出一篇文章来,让没去吃过的人,也跟着享受享受。

稍嫌不足的是,王猪猪这两顿饭,太一般了。下回来,多掏点钱,吃点稀罕的,自己饱了口福,别人也饱了眼福。

那样的文章,才算得是真正的好文章。

北京也是有美食的

王猪猪 猪眼看天下 2024年02月24日 13:10 上海

严格说起来,我在北京也是吃过北京菜的,有两顿。一顿是参观恭王府的那天中午,在后海边找了一家老字号饭店“同和居”;一顿是在姨妈家附近,我饿了,给自己加了个下午茶——爆肚儿。

同和居算是鲁菜馆子,始建于道光二年,取名“同怀和悦”之意,是旧日京城“八大居”之一。

鲁菜说起来是四大菜系之首,如今没落了,大家提到粤菜川菜淮扬菜都头头是道的,饭店也开得遍地都是。但是鲁菜呢?好像除了一个“九转大肠”,就没啥为外人所熟知的了。偏就那么一个“九转大肠”,还是因为一档子不正经的综艺节目火起来的。

我有个朋友就是山东人,我一直缠着他要他请我去吃山东菜,但是他自己都说不上来,山东菜到底有啥。况且,上海街头的山东馆子也极少,又不正宗。

但是鲁菜的后续影响可是深远得很,北京菜的一半底子是鲁菜打下的,正如淮扬菜、苏锡菜之于上海本帮菜。

因此这同和居虽以鲁菜发家,也可以算是老字号传统北京风味了。

我们一行七八人,以填饱肚子为目标,并不搞吃席那一套,所以我也就很简单地点了几道热炒,主食是米饭和炸酱面,唯一的凉菜是芥末墩。

芥末墩真不错,水灵,清脆,爽洁,酸甜带辣,甚是开胃。有的人嫌冲,我倒觉得挺有意思的。一口下去,一股浩然之气直冲天灵盖,爽!

这一盘大约十余个,一人一个差不多,但是好多人没吃,所以最后我一人吃了五个墩儿。

糖醋里脊、赛螃蟹、爆三样,都是下饭的硬菜,味道都过得去。爆三样的三样是猪肝、猪腰、猪肉,加京葱木耳姜片蒜末旺火猛炒至断生,口感鲜嫩,不膻不腥,有浓郁的镬气。

什么?你说“三高”?

害!一个人吃一大盆当然“三高”,这不人多嘛,每人分下来也就两三筷子。

所以说,吃饭还是人多的好。

这黑不溜秋的是当天最贵的一道菜,葱爆海参,一百八还是二百来着,我忘了。味道还可以,就是性价比有点不太高。其他几道,都是四十八五十八的。

这道菜上来的时候我很激动,我特地大声问:有认识的不?

别看我的亲戚们是北京户口,他们在上海算北京人,在北京算上海人,对传统老北京菜的熟稔程度未必超过我,毕竟我虽然没见过,但没事就爱瞎研究。

此名三不粘。意思是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齿。由鸡蛋、绿豆淀粉、糖、水混合制成,色泽金黄,形似蒸蛋,绵软香甜,又特别,又好吃。

我用筷子和调羹给大家分,光盘。

还点了小炸丸子,梁实秋说好吃的,我吃下来一般般。咱就是说,有没有可能,他那个时候吃猪肉比较稀罕,所以觉得好吃?

“我小时候,根本不懂什么五臭八珍,只知道小炸丸子最为可口。肉剁得松松细细的,炸得外焦里嫩,入口即酥,不需大嚼,既不吐核,又不摘刺,蘸花椒盐吃,一口一个,实在是无上美味。”——《雅舍谈吃·炸丸子》

还有一些其他的我忘了,最后埋单算下来人均七八十,在这个地段是偏低的,难怪生意很好。

再说第二顿,那个爆肚儿。我只能说,写是一回事,吃又是一回事,这就是两个领域的事。

我一边看着自己的文章,一边靠着想象把它们咽了下去。

爆肚儿拯救生活

还要了两份点心,杏仁豆腐和小豆凉糕。小豆就是赤豆,赤小豆。不太甜,蛮好的。

咦?怪哉!为什么中餐里对甜品的最高褒奖是,“不太甜”?

欲购鄙人新作《吃·生活》的朋友们:

线上购书,联系我的经纪人大卫·王。

电话/微信:13816803930

0 阅读:14

思聪谈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