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了!千金之裘非一狐,绮罗之辈非蚕人

迎曼溪学 2024-09-08 15:49:05

朋友们,在历史的织锦上,古人对华衣的钟爱犹如绚烂的花朵,绽放着无尽的魅力与向往。

然而,在这斑斓色彩之下,《幼学琼林》这句“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绮罗之辈,非养蚕之人”,却如同细针密线,巧妙地穿透了华丽的外衣,揭示了隐藏在背后的社会真相与劳动的价值。

这不仅是对古代服饰文化的深刻洞察,更是对人性、社会与劳动之间复杂关系的哲思探讨。我们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感兴趣的朋友,要坚持看到后面哦。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绮罗之辈,非养蚕之人”的意思是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并不是仅仅由一只狐狸的腋下皮毛制成的;穿着华丽丝织品(绮罗)的人,并不是那些养蚕的人。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这句话意味着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并不是仅仅由一只狐狸的腋下皮毛就能制成的。

用狐狸的毛制成的衣服,我们通常把它叫做狐白裘。

它是古代上层人士的服饰,以狐狸腋下的白色皮毛制成,因其柔软、洁白且保暖性能极佳而备受推崇, 主要用于冬季穿着,以显示穿着者的身份和地位。

在古代中国,狐狸是非常神秘的动物,狐皮因此非常珍贵。

大家口耳相传这样的俗语: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白居易也有诗“柔如狐腋白似云”,吟咏的就是狐白裘的柔和与洁白。

除了狐白裘外,狐狸的其他部位皮毛也被用于制作各种服饰,如披风、围巾、帽子等。

朋友们,“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强调了一个事物的成就往往需要多方面的积累和众多的贡献,而非单一来源的功劳。同样,成功或高价值的成果背后,往往凝聚着无数人的努力、智慧和资源。

“绮罗之辈,非养蚕之人”则进一步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不公与贫富差距。

绮罗指的是华美的丝织品,而养蚕之人则是这些丝织品原料的直接生产者。然而,穿着这些绮罗的人,往往并不是那些辛苦养蚕、抽丝织布的人。

封建制度下,劳动人民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他们自己却往往无法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相反,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却能够过着奢侈的生活,穿着华丽的服饰。

这种社会现象显然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因此“绮罗之辈,非养蚕之人”这句诗就带有对剥削者的讽刺和对劳动者的同情。

可以说,“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绮罗之辈,非养蚕之人”,不仅是对古代社会分工与劳动价值的生动写照,也提醒着我们:真正的奢华与价值,并非仅仅体现在外在的华丽与显赫之上,而是源自于背后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

0 阅读:0

迎曼溪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