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阜阳成为集才聚才的“强磁场”
截至2024年6月底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40家
人才总量突破110万人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
增加值同比增长10.2%
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84.15亿元
登记科技成果207件
34个科技计划项目完成验收
……
一个个数字
勾勒出阜阳创新活力的“上扬曲线”
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当前,阜阳正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化政产学研用金服合作,打造更多高能级创新平台,实施“颍淮英才计划”,厚植创新创造沃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打造更有竞争力、更加开放的科技创新环境。
资料图
01
以高技能人才培养赋能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阜阳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不断创新改革,主动作为,在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方面下功夫,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义务教育提质扩容行动、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特殊教育学生关爱行动,以强校带弱校、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市有义务教育集团47个,覆盖学校162所,学生25.54万人。
资料图
当下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
职业教育与产业结合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培养好大量高技能人才
成为赋能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子
在阜阳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智能制造车间,学生利用德玛吉五轴数控机床进行叶轮的实训加工。 资料图
阜阳理工学校深入推进“校中厂”,精准建设“厂中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阜阳职业技术学校创新“工学交替”模式,探索“校—校—企”联合培养;阜阳技师学院创新开展“校长围绕厂长转、专业围绕产业转、教学围绕生产转,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老师像师傅、学生像徒弟”的“三转四像”职教发展路……越来越多的职业技能人才走向精彩人生舞台。
在阜阳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人工智能实训室,学生在进行机器人示教编程的实训练习。资料图“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紧密联合,合作模式多种多样,有引企入校、前店后校,还有在企业办教学点、支持师生创业。”市教育局副局长赵宇表示,通过灵活的校企合作,阜阳理工学校、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与奇安信集团、瓦大集团、晶宫绿建、京东集团、中科宽智、纽龙船舶动力等行业领军企业紧密合作,推动校企共同培育技能人才。
资料图
▷ “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30多亿元,支持阜阳理工学院、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阜阳工业经济学校新校区等建设发展。
▷ 同时,大力支持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省级“双高计划”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建省级“双高计划”培育单位。
▷ 全市职业院校培养的近6万名高技能人才实现在皖高薪就业,越来越多中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成长为有技能、有学历、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02
像对待未来一样对待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对待科技创新的态度
就是对待未来的态度
↓↓↓
阜阳欣奕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品质检测实验室内,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光刻胶检测。庞诚(摄)
一台台自动化设备高效运作,身穿防护服的工人通过电脑监控设备运行情况;实验室内各类仪器运转繁忙,工程师们抢抓研发先机……走进位于阜合园区的阜阳欣奕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科技、智能化的场景令人目不暇接。
2013年,公司成立之初,彼时还是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博士、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材料博士后的黄常刚就暗下决心,要改变中国显示和半导体产业上游材料不能自主供给的状况。
在黄常刚和团队的努力下,2015年,阜阳欣奕华实现相关光刻胶产品的国内首次国产化应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庞诚(摄)
2023年,阜阳欣奕华持续深耕先进材料领域,提供系列光刻胶产品、OLED精品材料等技术解决方案,在巨量转移、钙钛矿等前沿材料领域完成技术布局。
“成绩背后,是企业重视人才引进和研发投入。”阜阳欣奕华CEO黄常刚介绍,企业始终坚持科研经费的高投入,引进海内外行业专家和领军人才,承担多项国家部委和国内面板、芯片领域龙头企业及顶尖院校重大项目合作开发工作。
企业是科技创新大潮中的主力军
在阜阳这片土地上
处处涌动着创新的力量
↓↓↓
▷ 2023年,吉祥纺织工程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批组建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并入选安徽首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
安徽吉祥三宝车间正在生产高保暖仿生绒。徐丹丹(摄)
▷ 贝克制药、天鸿新材料2家省级院士工作站获批备案;
▷ 新认定省重点实验室5家、省企业研发中心34家,全市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超300家。
王彪(摄)
今年1至5月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
增加值同比增长10.2%
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84.15亿元
登记科技成果207件
34个科技计划项目完成验收
……
03
让城市成为集才聚才的“强磁场”
科技攻关的实践一再启示
解决“卡脖子”问题
关键不仅在“投钱”,更在“投人”
8月16日,我市举行2024年暑期“阜阳学子家乡行”活动。市委书记刘玉杰第三次面对千名返乡学子,以一座城的名义发出深情呼唤——发展向上的阜阳日思夜想的就是人才,热忱期盼莘莘学子学成归来,共筑梦想。
资料图
哪里可以更好地干事创业
哪里就是人才主场
2014年从北京科技大学硕士毕业后
回到家乡发展的牛辉辉最有发言权
↓↓↓
“人才的首要因素是发展空间,毕业后入职北矿磁材(阜阳)公司,我很快就得到了成长。”如今已是公司副总经理的牛辉辉告诉记者,十年来,阜阳发展日新月异,公司的成长一日千里,他在这座城、这家企业一步一步成长,幸福感满满。
资料图
一套套人才政策“组合拳”
一项项创业就业新举措
让重视人才在阜阳具象化
↓↓↓
一组数据显示工作成效: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突破110万人,建成院士工作站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4家,获批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8个,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14家、高新技术企业740家。
资料图
众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阜阳成为集才聚才的“强磁场”
是因其以服务为先,持续优化人才生态
▷ 近年来,阜阳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通过举办人才座谈会,邀请人才参加“企业家日” “企业家早餐会”等活动,认真倾听企业人才诉求,顶格推进涉企涉才事项办理;
▷ 制定高层次人才分级分类服务事项清单,优化安居保障、子女入学、旅游服务等方面服务事项119项;
▷ 建设“人才呼应”平台,建立问题采集、信息流转、限时办结、结果反馈的服务机制;
▷ 评选杰出人才、拔尖人才547人,为高层次人才发放“颍淮优才卡”;
▷ 2023年以来,连续在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阜阳学子家乡行”系列活动99场次,吸引高校毕业生留阜来阜就业7.5万人,创历史新高。
来源:阜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