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近百亿!车圈最大“回旋镖”来袭!命中的竟是上汽?

指尖挑选电动车 2024-10-25 04:37:53

前几天,吉利正式宣布旗下子品牌几何,将并入银河品牌的时候,我们特地写了一篇分析:合并代替倒闭?汽车市场大洗牌,轮到中国的大众了!

结果没过几天,上汽集团也爆出了类似的消息。

在最近的一张海报中,荣威和飞凡的LOGO已经放到了一起,底下写着“双剑合璧 誓领新程”8个大字。

与此同时,前几天也有媒体曝光了一份飞凡内部的通知。

里面提到,飞凡的员工管理系统终端,要统一并入上汽乘用车进行管理,原先飞凡的账户和无线网络会在近期全部关停。

到10月29号,飞凡员工原先的邮箱也会无法使用,需要将邮箱后缀改为上汽乘用车的后缀才行。

种种迹象表明,荣威和飞凡的合并,基本上实锤了。

*上图引用自杰兰路。

有一说一,虽然吉利和上汽两家都在搞子品牌合并,但之前的定位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原本平行的银河和几何,更像是新品牌兼并吸收旧品牌,一同做大做强;

飞凡和荣威这边,却像是扔了个回旋镖:从荣威独立出去的飞凡转了一圈又并入荣威,感觉和出国镀金的海归一个样。

这一点,从很多方面都有迹可循。

首先从最近一年的销量来看:

去年年末,飞凡冲量还是很猛的,巅峰时甚至接近4500辆,到了今年就有些后劲不足了。

同时,在今年车圈这么卷,新车发布就像“下饺子”一样的大环境下,飞凡竟然一辆新车都没有发布!

相比之下,沉寂了两三年没发布过全新车型的荣威,这段时间却活跃了起来——

先是在去年11月份发布了荣威D7,然后又在今年5月专门搞了个声势浩大的DMH混动技术发布会,不仅自称为“最强插混”,还玩起了谐音梗外号“大美好”。

要知道,飞凡汽车作为上汽乘用车首个独立运营的新能源品牌,曾被上汽集团寄予厚望,与智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并称为“上汽双子星”的存在。

那么,飞凡汽车到底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今后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先跟大家简单盘一下荣威和飞凡的过去。

早在2010年,荣威就推出了首款混动车型荣威750 Hybird,之后又推出了荣威e550、荣威e950、荣威eRX5等插混车型,以及荣威e50、MARVEL X、荣威Ei5等纯电车型,可以说是自主品牌电气化的先驱之一。

在2020年以前,荣威在国内电动车市场绝对算得上第一梯队,算是仅次于“大哥”北汽新能源的存在。

不过,随着特斯拉实现国产化,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分水岭,从以前的以B端出租、网约车为主,快速向C端私人市场转变。

在这一背景下,上汽也和广汽、北汽、东风一样,准备独立一家面向C端的纯电品牌。于是在2020年5月,飞凡汽车的前身——“R汽车”诞生了。

当时,R汽车还隶属于荣威旗下,将原本已经上市的MARVEL X/MARVEL R迁移到了R汽车售卖。

成立后不久,就推出了一款新车ER6。长这样:

发布之后,就有外界吐槽,说这台车是荣威i6的换壳车型,本质上还是一台“油改电”,也没完全脱离B端的渠道。

除此之外,也有用户觉得R汽车没和网约车撇清关系,是因为R标就是“róng”的首字母,是荣威的精神延续。

这段时间的R汽车,总给人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智己成立后接近1年的2021年11月,R汽车正式宣布开启独立运营,同时改名为飞凡汽车,开启了上汽“双子星”时代。

讲真,从产品力上来说,独立运营后的飞凡要比之前的荣威“油改电”好太多了。毕竟成立就花了70亿,真金白银的付出是实打实的。

比如在智驾上首次使用能够测量高度的4D毫米波雷达,配合自研的全融合算法,能高速、快速路的领航辅助驾驶;

改款后的“巴赫椅”,也迎来了车主们的一致好评;

77kWh起步的中大型SUV只要不到20万,性价比够高;

除此之外,最最吸引人的点就是,飞凡R7和后来推出的F7,都是支持换电的。

这也让有些人认为,飞凡发展起来之后很有可能会成为蔚来的有力竞争对手。

按照飞凡公开的规划,到2023年要投建换电站300座,2025年投建近3000座。

但目前来看,飞凡换电站的铺设进度还是有些滞后。截至今年7月,实际仅建成26座换电站,其中有17座位于上海。

致电飞凡客服询问此事,则会得到客服统一回复“正在规划”,这让不少车主感到非常不满,甚至有人用非常规的渠道换上其他的电池包,解约换电合同。

在前期获得了不错的用户口碑后,飞凡出现了新车、基建以及宣传后劲不足的情况,或许背后与上汽集团的资源分配有一定关系。

毕竟,从定位上来说,身为“大哥”智己的定位是高端,主攻的是30万元以上市场,而后来者“二哥”飞凡的定位是中高端,主攻20-30万元市场。

但智己起步时销量不及,使得智己不得不为了销量采取价格下沉策略,如今智己的起售价将将突破20万元,续航也是650km起步。

这时,智己一搞下沉,被夹在智己和荣威之间的飞凡,就很难受了。

并不算差的硬件成本摆在那,让整车价格下调空间十分有限,使得飞凡与智己的定位于价位重叠度过高,造成了流量分流。

另一方面,从资源分配的角度上来说,上汽集团的第一要务,必然是先把智己给拉起来,更何况智己背后还有阿里和张江高科两位金主爸爸盯着。

因此,飞凡与荣威,这两个原本血脉相连的兄弟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

上汽“双子星”时代结束,或许是个必然的结果。

毕竟在如此内卷的时代,集中力量办大事,肯定比多生儿子好打架要容易出效果。

从宏观上来看,飞凡与荣威的合并,这恰恰映射了上汽当下的处境。

以往,上汽和很多其他国内传统品牌一样,大部分都是以合资品牌作为中流砥柱的。

但今年明显能感觉到,合资品牌正在加速落幕。

今年1-9月份,上汽大众销量下滑7.24%,上汽通用下滑61.55%……照这个趋势下去,合资品牌的“铁饭碗”,大概率是靠不住的。

另一方面,去年荣获出口量第一的品牌名爵,今年也因为欧盟制裁的加码,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想要重新把出口业务提起来,也只能靠加速海外建厂了,而建厂又需要花大量时间去磨,很难短期内在销量上得到成效。

尽快把自主品牌扶起来,几乎就成了上汽唯一一条能走得通的路。

从目前来看,上汽将大部分资源投入到智己上,确实收获了不错的效果。

在技术层面,智己掌握着“真875V”高压平台技术、后轮转向技术、无图城市领航辅助驾驶技术等等,包括固态电池方面,也有不少的技术储备。

但这还不够。

这年头,一个新品牌想要提振销量,必然得火出圈。

上汽的做法,也是优先追求流量。

智己CEO刘涛,就毅然决然的肩负起了头牌的重任。于是就有了前段时间刘涛在发布会上,亲自驾驶智己LS6现场表演漂移的场面。

除了刘涛以外,其他上汽高管也开始走到台前。

比如,成都车展期间,公开炮轰小米抄袭的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

这一切的一切,恰恰反映着如今的上汽对于出圈是多么渴望。

写在最后

流量固然重要,但如果发力过猛,也许会起到反作用。

上汽近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逐步进行转变。

据晚点Auto报道,在上汽近期举行的2024 年年中干部大会上,新任总裁贾健旭在会上直言不讳道:

“要悄悄的干,不要说,只干!要一鸣惊人的干,等出来的那一天就是惊艳,要让所有人知道。”

“我们要学会跪着做人,只有你跪着做人的时候,永远不要让人看到你有多高。等你哪天站起来的时候,你就会真正成为巨人。

“现在我们有很多干部很骄傲,头抬得比天还高,有用吗?砖头砸下来第一个砸死你。”

有一说一,在跪着做人、一鸣惊人这一方面,小米汽车就是一个典型的正面案例。

小米从宣布造车到落地,一跪就是3年。

各种谣言满天飞的情况下,仍然能保证绝大部分信息密不透风,到最后关头全部吐露出来,让人应接不暇,这就是小米汽车能瞬间打出一波强劲爆发的原因之一。

今年车圈惨烈的内卷,让车圈宣传口的浮躁气息愈发浓烈,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得到。

也正因如此,越是沉得住气的选手,越能笑到最后,消费者看的是结果而非过程。

唯有技术实力配套完善的服务体系,才是永恒的致胜法宝。

0 阅读:0

指尖挑选电动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