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给予唐朝以重创,自此再无大唐盛世,应该说,如果不是安禄山起兵一年就意外死亡,唐朝也就是一百三十多年。安禄山能够成事,主要依靠的是麾下三大名将,即,勇绝安守忠,智绝史思明,仁绝蔡希德。实际上后期还有三个人,也就是田承嗣、李宝臣和李怀仙。
这三个节度使显然没有安禄山和史思明的魄力和才干,安禄山与史思明先后死去之后,尤其是在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围剿之下,三人眼见大势不妙先后全归降了大唐。当然这仅仅是名义上的归附于朝廷,实际上还是自己说的算。这三个人拥兵自重,完全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这就是“河朔三镇”。当地民风彪悍,骁勇善战,本地又产一流的战马,因此并不缺乏精兵悍将,所以这三镇有枪,有人,有地盘,就是唐朝最大的军阀。此时的朝廷真的无力管控,只要不是真造反。只好睁一眼闭一眼,采用姑息政策。
河北三镇之中,田承嗣实力最大,最有政治头脑,也最为嚣张。田承嗣一族久居河北一带,世袭将门出身,卢龙军裨校,他本人是安东副都护田守义之子。跟随平卢节度使安禄山造反,屡立军功,作为先锋官率先攻取洛阳,迁左武卫将军。安史之乱平定后,他归降朝廷后,田承嗣拜检校户部尚书、郑州刺史,迁魏州刺史、贝博沧瀛等州防御使。
由于田承嗣割据河朔魏、博、德、沧、瀛五个州,唐代宗无奈封田承嗣任魏博节度使。其麾下号称有十万之众。他从中选了一万精兵,充作近卫部队,号称“牙兵”,待遇优厚,战力特强。当时流传一句“长安天子,魏博牙兵”。大头兵与皇帝并称,可见其影响之大。
河朔三镇中,本来最强的应该是李怀仙卢龙镇,当经过安史之乱之后被打残了,元气难以恢复。在田承嗣的时代,最强的藩镇是成德镇李宝臣,成德镇把守着井陉通道,手里还有一支强大的异族骑兵,军事实力是田承嗣的那些牙兵不能比的。但李宝臣个人能力不足,没有政治头脑,再加上魏博镇的经济实力远超成德镇。因此田承嗣成为“河朔三镇”之首。
郭子仪
田承嗣虽然称霸一方,唯独畏惧郭子仪,每每遇见郭子仪的使者都言:“兹膝不屈于人若干岁矣,今为公拜”,可见郭子仪的威仪。
但随着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等又老的老、死的死。势力的不断壮大,田承嗣的野心也逐渐膨胀起来,眼见着代宗为代表的朝廷软弱无能,宦官当家。田承嗣想当安禄山第二的想法就越来越强烈。大历八年(773年),他向朝廷大言不惭地表示,自己可以担任宰相。接着又做了一件轰轰烈烈的事情,那便是为“大燕政权”的前后四位皇帝——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建造祠堂,尊称他们为“四圣”,当成神一样供着,日日烧香祭拜。为这天下公认的四位反贼建立祠堂,其异心昭然若揭,是吃定了上下两边的心思。“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为安、史父子立祠堂,谓之四圣,且求为相;上令内侍孙知古因奉使讽令毁之。冬,十月,甲辰,加承嗣同平章事以褒之。”
当时河北民间崇拜安禄山父子、史思明父子的大有人在,这一举动无疑就是收揽人心。而这在代宗看来这与造反也差不多,但囿于朝廷实力疲软,代宗也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代宗以黎元久罹寇虐,姑务优容,累加检校尚书仆射、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雁门郡王,赐实封千户。及升魏州为大都督府,以承嗣为长史,仍以其子华尚永乐公主,冀以结固其心,庶其悛革。而生于朔野,志性凶逆,每王人慰安,言词不逊。”
在这种情况下田承嗣也就顺水推舟,毁掉了“四圣祠”中安史父子的灵位,而如此纵容,无疑助长了田承嗣愈的野心。因为田承嗣对魏博的军事力量十分自信,就算唐军来了,也未必是他们魏博军的对手。
实际上,朝廷似乎已经接受了河朔藩镇的存在。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幽州节度使李怀仙,各自拥有精兵数万人,操练军队,修筑城池,自行任命文武官员,不向朝廷上贡赋税。河朔藩镇之外,还有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自称平卢、淄青节度使的李正己,这些地方藩镇们互相联姻,因此便能互为表里,遥相呼应。而朝廷一直采取了姑息政策,让这些藩镇成为实际上的独立王国。这些节度使虽然称为藩臣,但实际上仅仅是维系朝廷与地方名义上的关系而已。
田承嗣
在这些节度使里田承嗣与相州节度使薛嵩(名将薛仁贵的孙子)不睦。薛嵩虽然也是个安史叛将出身,但他归顺朝廷后,很忠心。他对田承嗣也不大感兴趣。薛嵩去世,其子十二岁的儿子薛萼继任相州节度使,田承嗣就想借机收割相州的地盘,大历十年(775年),田承嗣首先地成功收买薛萼的旧部斐志清,并挑拨斐志清挑战现任领导薛萼。随后田承嗣调和矛盾的借口出兵快刀斩乱麻,连续拿下相、铭、卫、贝四州。“二月,乙丑,田承嗣诱卫州刺史薛雄,雄不从,使盗杀之,屠其家,尽据相、卫四州之地,自置长吏,掠其精兵良马,悉归魏州。”部队全部改编为魏博军。
这种公然兼并其他节度使的地盘的方式,朝廷再不出手的话,必然有人有样学样,到时候必然天下大乱,朝廷脸面全无。恰在此时,机会来了,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恨着田承嗣杀了自己弟弟,加上淄青节度使李正已也和田承嗣有矛盾,二人上书,表示愿意讨伐不守臣礼的田承嗣。这就太好了,在唐代宗看来自己窝里反最好不过,无论谁胜谁负朝廷不吃亏。
这年四月,朝廷召集了八个节度使,分路向田承嗣进攻。这下田承嗣吃不消,有点慌了,他再厉害,也打不过八个节度使联手,没多久,李正已拿下德州,李宝臣包围卫州,田承嗣几个部将投降官军。“五月,乙未,承嗣将霍荣国以磁州降。丁未,李正己攻德州,拔之。李忠臣统永平、河阳、怀、泽步骑四万进攻卫州。六月,辛未,田承嗣遣其将裴志清等攻冀州,志清以其众降李宝臣。甲戌,承嗣自将围冀州,宝臣使高阳军使张孝忠将精骑四千御之,宝臣大军继至;承嗣烧辎重而遁。田承嗣以诸道兵四合,部将多叛而惧,秋,八月,遣使奉表,请束身归朝。”
不过,能在乱世中呼风唤雨,田承嗣自然也不是无能之辈,是有两把刷子的,他一面向朝廷认错,一面开始分化进攻联军,八个节度使里实力最大的就是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他辖下十五个州,田承嗣把辖区内人员、财物编成册,派人送给李正己,表示:“承嗣今年八十有六,溘死无日,诸子不肖,悦亦孱弱,凡今日所有,为公守耳,岂足以辱公之师旅乎!”李正己一听就迷糊了,看田承嗣如此上道,就暂停进攻。可李正己也不去查查田承嗣到底多大岁数,实际上田承嗣到死才七十五。
这边田承嗣还没有等处理好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李宝臣就和朝廷犒劳的宦官闹翻了,“于是天子遣中人马希倩劳宝臣,宝臣归使者百缣,使者恚,抵诸道,宝臣顾左右愧甚。诸将已休,独武俊佩刀立所下,语之故。武俊计曰:‘赵兵有功尚尔,使贼平,天子幅纸召置京师,一匹夫耳。’曰:‘奈何?’对曰:‘养魏以为资,上策也。’宝臣曰:‘赵、魏有衅,何从而可?’对曰:‘势同患均,转寇雠为父子,咳唾间耳。朱滔屯沧州,请禽送魏,可以取信。’宝臣然之。”
魏博形势图
范阳节度使是朱滔,也是进攻魏博的八部之一。田承嗣就挑拨他和李宝臣的关系。很快,朱滔开始与李宝臣死磕。眼见轰轰烈烈的讨伐叛逆的战役,已经让田承嗣分化瓦解成功,代宗没办法,只好放弃。表示既往不咎,下不为例。田承嗣还是魏博节度使。
大历十四年(779年),75岁田承嗣奄奄一息,他死后上本由侄子田悦承袭已位。朝廷也只好承认,唐代宗还追赠田承嗣为太保。就此开创了节度使们父子叔侄私相授受的先河。安史之乱,田承嗣是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