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南唐,人们最先想到便是后主李煜这一千古词帝,以及他的绝命之作《虞美人》,如果再有更多他的为人所知的事迹,便属南唐亡于李煜之手了。但南唐衰败之势在李璟手中之时便已非常明显,甚至已经不可逆,更何况到了一个本无意当皇帝,又善音律、好诗书才艺的天子手中?
南唐是由徐知皓篡夺吴国皇权所建,而徐知皓也在建立南唐之后改名李昪。其在位期间,对邻国友好,国家还算强盛,民间陶俑工艺也因此兴起;但到了李中军李璟即位后,因其好大喜功,想要一统江山,并且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低估了邻国实力。开始时的确打赢了闽和楚,但这些国家也并不弱,不久又打了回来,因而南唐便陷入了战争的漩涡中。如此折腾,国力自然衰弱。
李璟
《新五代史》记载:吴临江王濛者,怨徐氏舍己而立溥,心尝不平,及昪将谋篡国,先废濛为历阳公,使吏以兵守之。
到了李煜即位时,南唐已无力回天,为了尽可能的保全江山,一再称臣纳贡,但终究还是逃不过南唐在版图消失的命运。李煜虽为亡国之君,但其在词坛文艺方面的贡献不可忽视,接下来我将结合南唐衰亡命运分析李煜对中国文坛的贡献。
引言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天生重瞳(在古代,重瞳是帝王之相)。因相貌奇特俊俏常被其他兄长猜忌,而其为了避祸,更是无意称帝,便醉心于诗书经典、词坛文艺中,并且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等,已表明自己的心志。
李煜
但天意弄人,仿佛重瞳者真乃帝王之命,李煜的五个哥哥都死掉了,无心称帝的他意外做了皇帝。但南唐势微,李煜再如何苟延残喘、苟且保国,也难逃被宋消灭的厄运,而李煜本人也做了宋朝的违命侯,南唐的亡国君。
李煜不仅仅是一个帝王,其名垂千年,更因为他是一个文学才子,在中国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称帝后的他醉心诗词,疏于朝政,创作了不少名篇。在降于赵光义之后的某日,有感于小周后的屈辱,以及对故时美好时光的思念,作出了《虞美人》,那天是农历七月七日,七夕,他的生日。据说,那天也是他的亡期,因为《虞美人》,宋太宗认为他“人还在心不死”,便赐其牵机毒酒,饮而卒。
逍遥自在真文艺
要说这后主的词,就不得不提到大周后。大周后“善歌舞,尤工琵琶”,连李璟都对她赞赏有加,赐予其焦桐琵琶。而李煜善诗词,通晓音律,这两人在一起,可谓才子配佳人。抛开他皇帝的身份,这二人也当真是般配,一人奏琴,一人曼舞,简直妙哉。
大唐强盛文化的标志《霓裳羽衣曲》自安史之乱已失传近两百年,到了南唐只剩下些许残谱,李煜有幸得此残谱,便与大周后一同补全了它,使此曲清越可听,按理说李煜算是做了件好事,让得此曲流传了下来,虽不至于和原曲一样,但能让后人一窥这唐朝大名鼎鼎的《霓裳羽衣曲》,便已劳苦功高。可惜在金陵城破时再次被毁,此佳作再次暗无天日。
《文献通考》记载:自兵乱以来,《霓裳羽衣曲》其音遂绝。江南伪主李煜乐工曹者,素善琵琶,因按谱得其声。煜后周氏亦善音律,又自变易自兵乱以来,《霓裳羽衣曲》其音遂绝。江南伪主李煜乐工曹者,素善琵琶,因按谱得其声。煜后周氏亦善音律,又自变易。
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珪墨、澄心堂纸、婺源龙尾砚在南唐时被誉为文房四宝中的上品,其中澄心堂纸更是成为李煜的御用纸,重价不售。这澄心堂纸坚滑如玉,细薄光润,如冰如茧,实在深得后主后主喜爱,南唐的著名书画家也多用澄心堂纸创作,澄心堂纸在南唐的风靡程度,可见一斑。后来南唐不再,澄心堂纸流向民间,文人遇之仍视如珍宝。
蔡襄《澄心堂纸帖》
朝堂之下信谗言
皇帝疏于朝政,江山危矣,疏于朝政的君王处理起政务来,更是危矣。南唐已然衰弱非常,但仍有不甘国家就这样走向灭亡者,潘佑便是其中之一。他上书李煜,推荐陛下让李平做尚书令,以便仿照《周礼》的井田制等变法思路进行变法。为国为民、心系苍生,理应无错,但奈何任何事都有反对派,更何况遇上的这个君王平日里吟诗作赋、歌舞升平,对于朝政来说,并不专业。
所以变法一开始就遭到了徐铉、张洎等人的反对和抵制,且这两人在背后告潘佑,李煜二人的状,当然那些罪名都是子虚乌有的,而后主也心思单纯,信了他们的话,变法也在开始之后不久就以失败告终。李煜想要将主张变法的两人打入牢狱,但贤臣都有一种自命清高的奇特默契,汉时萧望之如此,今日潘佑等也是如此,潘佑在家中自尽,李平在也在狱中上吊而亡。
影视剧中的潘佑
后来李煜在降宋后,与一同降宋的昔日旧部闲谈时,感叹曾经不该错杀贤臣,哪怕只听信了他们的一两句话,也不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但感叹归感叹,时间又曾给过谁后悔的机会?普通百姓没有,重官大臣没有,即使是一国之君——李煜,也没有任何悔改的机会了。
《新五代史》记载:五年,煜下令贬损制度。下书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为司会府,御史台为司宪府,翰林为文馆,枢密院为光政院,诸王皆为国公,以尊朝廷。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六年,内史舍人潘佑上书极谏,煜收下狱,佑自缢死。
金陵亡君名千古
金陵地势险要,山水环抱,在战国时就被认为有“王气”,但在此处建都的王朝却又都不那么长寿。对佛教顶礼膜拜的梁武帝,或者说一个才华横溢的才子的朝代亡于此地;遗臭千年的陈后主之三阁、隔江后庭花、祸国妖姬张丽华在此灰飞烟灭;但金陵最有名的亡国君,却还是李煜。
《新五代史》记载: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
南唐金陵城
他是从一开始就无心朝政的,当皇帝之前如此,意外当了皇帝之后也是如此。大周后在时,吟诗作对、赏月填词、奏曲曼舞,一首《一斛珠》道尽闺中动容之处,一曲《邀醉舞破曲》,尽显二人爱之深沉,不分彼此尊贵。
金陵城破时,李煜想要自焚,以死殉国,堆上一堆木材以后,思索良久,觉得自己还年轻,现在就死实在可惜,便不再想殉国之事,出门投降去了。若他那时便已殉国,只怕再没有今天的《虞美人》了。只可惜他出降时,把珍藏的钟繇王羲之等人的书法大作原本尽数焚毁,一件都没有保存下来。
陈后主亡国后作了俘虏,仍不改荒淫无度之劣性,而李煜不一样,虽做了亡国奴,但他还是一个文人,留下的诗篇感时伤怀,艺术手法手法之高超、情感之真挚动人,是其他亡国君不能比拟的。金陵亡君,当属李后主最负盛名。
绝命词帝昙花现
农历七月七日,七夕,后主诞辰。说来也巧,李煜痴情,其生日竟是在七夕。但亡国君哪有生日可言,有的只是屈辱。小周后被赵光义召去人未归,心中万般愤怒又无可奈何,昔时座上君,今日亡国奴,这屈辱直叫人心痒难忍,一时之间不禁想起来曾经锦衣玉食,佳人伴于旁侧的君王生活。才子就是才子,思来想去,感时伤今,伴随着乐曲的清越,一首《虞美人》就此诞生。
此作不说惊天动地,日月为之色变,但赵光义却是因为它有了杀李煜的理由。一杯牵机酒,辞别后主命。《虞美人》,就像一朵鲜艳绝世的美艳花卉,用尽了李煜毕生的才华,生长了出有大周后倾世容颜的绝世辞藻,只是,此作出,大周后娥皇早已香消,李煜也因此殒命。可赞可叹......
《宋人轶事汇编卷四》记载:顷间,李主纱帽道服而出,铉方拜,遽下阶引其手以上,铉辞宾主之礼。李主曰:“今日岂有此礼。”铉引椅少偏,乃敢坐。后主相持大哭。及坐,默不言,忽长呼叹曰:“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铉既去,有旨再对,询后主何言。铉不敢隐,遂有赐牵机药之事。牵机药者,服之前却数十回,头足相就,如牵机状也。
牵机马钱子
后人以“以血书”评判后主之词,在我看来,一点都不为过。其一生逍遥自在,
畅游诗词,玩弄乐赋,亡国前词风亮丽,亡国后则尽显伤愁之态,情感更加令人动容。此作堪称李煜的巅峰之作,也是其生涯的最后一首词,其手法技艺之高超有目共睹,谓之以血书,形容得半分不差。
评价
李后主作为南唐的一代君王,时值国势衰弱,理应思变兴国。但其实在疏于朝政,整日只知吟诗作乐,过自己的神仙日子。对外一味称臣纳贡,只求偏安一隅,做他的江南君主,实在算不得一个好君王。
但南唐历经三代,至李煜手中时已经不可逆转颓势,要说责任,其父李璟应为最大。因为李璟发动战争,和周边邻国撕扯,导致国力倒退,只是因为他死得早,南唐才没有忘在他手。李后主李煜,也算是替李璟背了亡国君的黑锅。
但李煜对文坛的贡献是不可或缺的,《一斛珠》的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令多少男儿情愫骤生,《虞美人》更是成为千古名作。其词作抒情手法直接大胆,和以往花间词派等的花瓶式委婉词风截然不同,对后世苏轼等豪放派的词作皆有影响。
另外,李煜的词诗词取材广泛,不再拘泥于深闺花前,给宋词的繁荣铺开了道路。李煜的创作与他的曲折人生经历分不开,可以说他的人生成就了他的词,他的词也成就了他的人生。千古词帝,他当之无愧。
文献参考:《新五代史》《文献通考》《宋人轶事汇编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