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识别民族:独立于五十六个民族之外,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独特成员

之二贰叁 2024-03-26 19:45:17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但并非所有居民都属于这五十六个民族。还有一些人口较少、分布较为分散的群体,由于各种原因,尚未被认定为独立民族,被称为“未识别民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未识别民族人口为640101人。

未识别民族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其中贵州省最多,其次为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

以下是一些未识别民族的例子:

穿青人大兴人毕苏人亻革家濮人

穿青人

穿青人是一个主要分布在贵州西北地区的“未识别民族”。他们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朝,一般被认为是由明朝汉族征南将士与当地土族的后代组成,因“居土日久”而自称为穿青。穿青人并没有自称的专名,有时也被称为“里民子”或“大脚板的”。

穿青人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与民族习俗。他们将青色视为自己的民族颜色,传统服饰以青色为主打色,这也是他们被称为穿青人的主要原因。穿青人的妇女绝大部分都拥有着一头茂密乌黑的长发,挽成发髻用布帽包裹固定,这是他们独特的发型特色。

他们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毕节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黔南州等六个市(州)所属的二十多个县(市、区)。此外,云南镇雄一带也有人自称是穿青人,但他们在官方数据中的民族栏标注的大都是白族。

2014年起部分穿青人已经更换身份证,“穿青人”三个字终于写在了身份证的民族一栏里。

大兴人

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大兴县。大兴人自称“大兴”,汉族称其为“大兴蛮”。

大兴人的族源尚无定论,一说为古越人后裔,另一说为古僚人后裔。大兴人保留着许多独特的传统文化,如语言、服饰、习俗等。

大兴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苗语其他方言差异较大。大兴人的服饰以青色为主,男子穿长衫马褂,女子穿长裙。大兴人的传统习俗有跳芦笙、打铜鼓、过“三月三”等。

大兴人人口约2万人,主要聚居在大兴县的羊昌乡、大兴镇、新寨乡等地。近年来,随着大兴县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扩大,大兴人的传统文化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保护。

大兴人民族服饰

毕苏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澜沧县、勐海县和西盟县。毕苏人自称“毕苏”,汉族称其为“崩龙族”。

毕苏人的族源尚无定论,一说为古濮人后裔,另一说为古白族后裔。毕苏人保留着许多独特的传统文化,如语言、服饰、习俗等。

毕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群,与彝语其他方言差异较大。毕苏人的服饰以黑色为主,男子穿长衫马褂,女子穿长裙。毕苏人的传统习俗有跳芦笙、打铜鼓、过“四月八”等。

毕苏人人口约5000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澜沧县、勐海县和西盟县的邦崴、景信、勐腊等乡镇。近年来,随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扩大,毕苏人的传统文化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保护。

毕苏人

亻革家

亻(rén)革家,又称革家人,是一种未识别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黄平县、凯里市和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亻革家自称“哥摩”,汉族称其为“革家人”。

亻革家的族源尚无定论,一说为古羿人后裔,另一说为古僚人后裔。亻革家保留着许多独特的传统文化,如语言、服饰、习俗等。

亻革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苗语其他方言差异较大。亻革人的服饰以红色为主,男子穿长衫马褂,女子穿长裙。亻革人的传统习俗有跳芦笙、打铜鼓、过“三月三”等。

亻革家人口约5万人,主要聚居在黄平县的重兴乡、重安镇、大寨乡等地。近年来,随着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扩大,亻革人的传统文化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保护。

亻革家

濮人

濮人是一种古代民族,主要分布在今中国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濮人的族源尚无定论,一说为古越人后裔,另一说为古百越族的一支。

濮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于历史文献中。《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滇王有子曰哀牢,王滇而号曰昆明。昆明之君,其先皆濮。”由此可见,濮人在滇池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

濮人以农业为主,兼事渔猎和手工业。濮人的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已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濮人的手工业也较为发达,会制作陶器、石器和青铜器。

濮人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濮人的宗教信仰以自然崇拜为主,他们崇拜太阳、月亮、星星和祖先。濮人的节日有“跳月”节、“耍龙灯”节和“过三月三”等。

还有哪些你知道的未识别民族,请打在评论区。



0 阅读:0

之二贰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