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比美国仁慈?马克龙过河拆桥,法国力挺制裁中国电动汽车产业

小蛮狠浪漫哦 2024-10-06 09:50:03

近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引发各方高度关注。10月4日,欧盟27个成员国投票通过了这一决议,其中法国等10国投赞成票,德国等5国投反对票。此举意味着欧盟可能对中国电动车征收高达45.5%的关税,这不仅将给中欧经贸关系蒙上阴影,也折射出欧盟内部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

作为欧盟"领头羊",法国总统马克龙此次力挺对华制裁,其态度转变令人费解。就在不久前,中法两国还在多个领域深化合作,中国采购大量空客飞机更是为法国经济注入一剂强心针。然而,马克龙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了"过河拆桥",其用意耐人寻味。

回顾这场风波的起因,要追溯到今年9月初。当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表国情咨文时表示,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她声称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价格比欧洲同类产品低20%,认为这背后存在不公平竞争。

这一表态立即引发中方强烈反对。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指出,欧方此举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全球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发表声明称,中国电动车性价比高是企业长期技术积累和规模效应的结果,绝非政府补贴所致。

然而,欧盟似乎并未因中方反对而改变立场。10月4日的投票结果显示,包括法国在内的10个成员国支持对华制裁,而以德国为首的5个国家则投了反对票。这一结果不仅反映出欧盟内部的分歧,也折射出各国利益诉求的差异。

作为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国,法国汽车业近年来面临中国电动车的强力冲击。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电动车在法国的市场份额已接近8%。为保护本国产业,马克龙政府一直主张对中国电动车设置壁垒。此次投票中,法国自然站在了支持制裁的一方。

相比之下,德国的态度则显得更为谨慎。作为欧洲最大汽车生产国,德国汽车企业与中国有着广泛合作。大众、宝马等品牌在华投资巨大,同时也依赖中国的零部件供应。贸然对华制裁可能会伤及德国汽车业自身利益,这或许是德国投反对票的主要考量。

值得一提的是,欧盟此举与美国对华政策有某种程度的呼应。去年8月,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对使用中国电池的电动车征收高额关税。如今欧盟也打出"反补贴"牌,无疑给中国电动车产业带来双重压力。

有分析认为,马克龙此次力挺对华制裁,某种程度上是在向美国靠拢。近期法国在台海问题等敏感议题上频频发声,似乎有意淡化此前的"战略自主"立场。马克龙政府这一系列举动,或许意在修复法美关系,同时提升法国在跨大西洋联盟中的地位。

然而,马克龙的如意算盘能否如愿以偿还是未知数。事实上,欧盟对华制裁很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这将打击中国电动车在欧洲的销售,为欧洲本土品牌争取喘息空间。但另一方面,这也可能引发中方的报复性措施,影响欧盟对华出口。

以法国为例,中国是法国第五大出口市场。2022年,法国对华出口额达到234亿欧元,其中农产品、奢侈品占据重要份额。如果中方采取反制措施,法国红酒、奢侈品等产业可能首当其冲。这无疑会给法国经济带来不小冲击。

不仅如此,欧盟此举还可能影响全球汽车产业链的稳定。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和生产基地。许多欧洲车企都在华设厂,同时也依赖中国的电池和零部件供应。贸然设置壁垒,可能会打乱现有的产业链布局,最终损害欧洲车企自身利益。

面对欧盟的制裁威胁,中国政府和企业并未坐以待毙。商务部已表示将密切关注调查进程,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同时,一些中国车企也在积极应对,包括加快在欧洲的本土化生产,以规避可能的高额关税。

例如,比亚迪已宣布将在匈牙利建立首个欧洲工厂。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也在积极寻找欧洲合作伙伴。这些举措显示,中国车企并未被欧盟的威胁吓倒,而是在以更加开放和灵活的姿态应对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欧盟此次投票通过了对华制裁决议,但具体措施仍需进一步磋商。根据欧盟规则,反补贴调查通常需要13个月时间。在此期间,各方仍有谈判空间。一些专家认为,最终结果很可能是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

无论如何,这场风波无疑给中欧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中欧合作对世界经济复苏至关重要。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双方更应秉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而非陷入零和博弈的窠臼。

马克龙曾多次强调欧洲的"战略自主"。然而,此次力挺对华制裁的做法,却似乎与这一主张背道而驰。在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当下,欧盟是否应该重新审视其对华政策,平衡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