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讲清楚:解开量化股灾之谜

拾榴询 2024-02-24 08:12:27

本来这篇文章,老南应该前天写的,结果出了个诡异的事,公司的服务器挂了,一堆产品数据没法调用。

后来同事查了下,说是服务器硬盘挂了,这事诡异在哪里呢,当时我们买的还是最好的,某国外大厂的,服务器专用红盘,然后昨天,这块刚出质保3天的硬盘,挂了。

想到20年前,我刚工作时,在券商技术部门,刚入职学的就是各种备份,本地双备份,异地灾备。还有主、备交换机,主、备服务器,天(卫星)、地(专线)行情通道等的各种切换。

这么复杂、且昂贵的机制背后,就是对风险的绝对排斥,每一个风控手段背后,当年都是血淋淋的技术事故。当然,这里面经验也很重要。

如有一年,某大券商交易系统故障,交易暂停了不短的时间。听技术部的同事说,是某大品牌的小型机,盘中报警要做个操作,这家券商的员工就按照要求做了,然后服务器直接Down了。技术部说他们之前也遇到过这个报警,好在当时挖了这家服务器公司的大佬过来,大佬直接说没事,千万别按照要求操作,盘后再说,所以躲过一劫。

所以,不止金融,整个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风险管理史,不作不会死。

01

关于量化,过去几年老南在公众号里写过很多文章,如21年写的《量化投资,算法也逃不过人性的博弈》。

主旨就是让大家客观了解量化的本质,有别于主观投资基于价值选股,而是基于统计学量价分析的投资策略。

量化和主观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还有软肋。对于量化,没必要神话,也没必要妖魔化。无论是欧美成熟市场,还是公募基金,都有大量的量化策略在运行。

如这次春节前,我们看到了近10年来最大的一次,主流量化策略的,多个极端、小概率事件风险叠加,导致的风险爆发。

尤其是这两天刷屏的这张图,看上去非常吸引眼球,搞流量够够的。但实际上这个数据只能说明一半问题,原因我后面会说到。

这篇文章会分四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会比较枯燥):

1、春节前市场发生了什么?

2、春节前量化发生了什么?

3、未来会怎样?

4、一些感慨。

02

春节前,只要你手上有A股相关产品,都知道是非常痛苦的一段。从去年底的3000点一个多月,砸破了2700。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很重要的事发生,一个是1月以来大批量雪球产品敲入,一个是国家队救市买指数基金。正是这两个事,成为了量化崩盘的最后两根稻草。

雪球我们过去也写过大量文章,21年的《受吹捧背后,雪球产品当真包赚不赔?》、22年的《千亿“雪球”产品砸盘?其实是在救市》、今年1月的《雪球敲入不吓人,人吓人吓死人》。

雪球敲入的过程,和各种搞情绪的流量文章并不一样,本身卖出股票极其有限,真正大幅度卖出的,是做多的股指期货,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期货和现货的基差出现短期剧烈波动。

这个基差,你可以理解为是一些量化对冲产品的“对冲成本”,对冲成本一下子变贵了,不少量化只能调仓对应。

感受下那阵子,对冲的年化成本,非常吓人了。

但即使这样的极端事件发生,大部分量化产品的回撤也并没有到极值,还在合理范围内。

真正的最后一根稻草,发生在2月5日,国家队救市,之前主要买入的是沪深300,但效果一直不佳,2月5日这天,突然猛烈买入中证500和中证1000。

下图可见,2月5日起,500和1000的成交量,巨量放大。

不了解量化交易的估计不大理解,为啥买这些指数,会成为量化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相当市场上量化的主流产品,是基于中证500、中证1000作为基准,去赚超额收益的。注意,我们对量化的评估核心,就是稳定、持续的超额收益。

类似指数涨10%,指增涨20%,超额收益就是10%。国内股票型公募长期超额在5%左右。

量化呢?可参考下图,某券商做的500增强量化私募跟踪池,17年以来,均值超额数据非常靓丽。

18-20年,超额均值基本在20%以上,21-23年,超额也在13%左右。注意个细节,17年是偏弱的,因为那年权重股大涨,量化超额不好做,那年量化是跑输主观的。

这几年量化超额之所以靓丽,有很大的原因,是过去几年小盘股的超额更显著,说是500增强,但实际买入的很多股票,并不在这500只成分股票里。暴露了很多在小盘,甚至微盘。

当国家队突然买入500、1000,这些指数大涨,则意味着这些量化持仓的小盘股,突然拖了后腿,成了负超额。

量化产品只能立刻卖小盘股、微盘股,掉头回去买500,买1000的成分股。

可最麻烦的是,小盘股、微盘股的流动性是很差的,如今国内量化总规模,万亿是有的,当各家量化卖小盘、微盘,必然造成踩踏,所以那几天,我们看到大批量小盘股的跌停。惨烈就此开始。

这周,某家量化私募在给投资者的情况说明中,提供了一组数据,清晰的展现了那段惨烈:

这两组数据,分别是这家的500指增,和全市场选股。500指增产品在中证1000以外,还暴露了26%的敞口,全市场选股产品,更是暴露了71%的敞口。

这么多的敞口,在2月8日,500指增直接归零,全市场从71%降低到10%。你要知道,仅这一家量化的规模,就在600亿。

指数大涨,非指数成分股大跌,基差从深度贴水暴涨到升水,这种惨烈的冲击,直接造成了大量量化产品10年一遇的回撤。

03

对于量化而言,春节前几周,日子非常难过。

因为小盘股踩踏、基差大幅贴水、DMA交易受限、国家队暴力拉升,多个小概率事件,几乎同时发生。

这几天我和不少十年以上量化从业的机构从业者聊,都是活久见。

这时候对于量化而言,就产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不要人工干预,调整模型。

如同我最开始所述,量化的本质,是基于统计的量价模型,也就是认为人都是会犯错的,模型才是永恒的。

这几天,我看了n家量化写给客户的情况说明,也听了n场路演交流,发现分三种情况。

相当一部分,到最后回撤极大的时候,调整了模型;极少的一部分,在风险出现前,就调整模型;还有一部分,坚持不调整模型。

第一种是这次最惨的,吃到了几乎所有的回撤,然后反弹的修复,几乎都错过了,被左右打脸。第二种是大赢家,但实际非常少。第三种,本周产品快速修复。

今天下午和某家FOF聊,他们的指增子基金,本周超额也有5%左右,基本修复了之前一半的跌幅。

也正因为此,前几天有客人问我买的量化要不要卖,我的建议是等一等,让子弹飞一会,一般这种极端小概率事件后,会有个修复,至少等修复结束后再说,这个时间点在3月底。

不过,如果微盘股暴露过多的量化,这波反弹下,是要坚决减仓的。

所以,整体看,本轮量化崩盘,受伤程度是DMA(简单理解为杠杆中性)>中性>指增。

04

最后写一些自己的感想,先发三张很有意思的图。

蓝色部分,这是2007年,美国市场出现的一次量化大额回撤,本质也是策略雷同拥挤造成的,这个修复,用了一周。

第二张图,是量化出现严重负超额那几天,偏股基金实际上也出现了明显的负超额,4个交易日,负超额的均值在6%,其实也不小。只是大家都在吃量化的瓜,没注意。

第三张图,是我公司服务器修好后,我特地翻出来的,这是我收藏的一个PPT,时间是2012年3月,12年前了。

这是某大券商,当时和各家量化私募对接的情况。

这些公司的名字,别说普通客户,很多业内估计听都没听过,可这里面不少公司,在当年,可是赫赫有名的量化大佬,如今已如同古化石一样,消失在一轮轮的量化波动中。

投资市场没有新鲜事,量化不会死,量化公司会死。

此外,某家券商的资管总评价,这轮量化死的,做微盘的,以及一些DMA,一点都不冤。

微盘股,老南去年就写过《年化收益27%的指数,你买了吗?》,基本就是一堆垃圾,量化去搞微盘,本身就是拿客户的钱去赌博。

至于DMA,放杠杆做中性,今天看到有个业内做了个分析,长期持续杠杆,大概率是亏钱的。

图片来源:Beagle小猎犬号

去年底,我也拦下好几个咨询我,要去买DMA的客户,基本是避免了1、2个月,50%+的永久损失:

之前在网上刷到一篇2010年,高盛量化的一个匿名采访,其实当时提到的问题同这次一样。

“We had some analytics to figure out the deterioration of Sharpe ratio due to more assets chasing the same strategy. Also, being the biggest boy on the block, people take shots at you, front-running you”

量化模型的高度相关性,一旦遇到流动性收缩,就会异常快得凸显出来,最后风控措施,成为彼此互砍的利刃。

真正的优质的量化,还是基于合适的基准,产生稳定、持续的超额收益,而且有严格的风险约束。

看的不是简单的超额收益,而是减去风险暴露的α之后,真正的pure α。

另一方面,也是我过去几年一直反复建议大家,对于量化产品,普通投资者是存在大量盲区的,还是尽量通过优秀的FOF,进行组合投资,分散到多策略、多管理人。

当然,最关键的是,一旦发现啥资产、啥策略拥挤的时候,一定要躲一躲。

最后一句话,对于投资者而言,合理的投资回报预期,会让你躲开很多坑。

-END-

0 阅读:0

拾榴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