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诞生方式有几多?这些皇帝虽来自民间,却全都缔造了王朝盛世

磨叽和疙瘩 2020-04-13 09:29:18
纵观整个古代,除了“继承”,皇帝的诞生方式还有那些

关于“皇帝”这个称谓和职业,自上古“三皇五帝”时代便已有之,而且在上古时代,尤其是像《尚书》等古史书有载的尧、舜、禹时期便出现了“继承制”之外的第一种实际上皇帝诞生的方式,便是“禅让制”。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那是因为虽说在上古时代,从根本上讲“国家”这种社会组织形式还没有诞生,然而,在上古时代所出现的几个主要的“原始氏族”当中,“氏族”首领的传承方式其实主要便是以“继承”为主。

举个例子的话,“伏羲女娲氏原始政权”便是在上古时代第一个实际意义上具有统一性质的政权,这个政权的第一任首领便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伏羲”,第二任首领也是我们熟知的“女娲”,而他们之间是“兄妹关系”,这不是“继承”又是什么呢?

尧、舜、禹

当然,上述我所说到的“原始政权”,可能列位很少听到或看到过,然而,实际上它们却是在上古时代真实存在的,如果想更细致地了解,列位不妨到我专门解读上古时代的图文专栏《解读上古:洪荒时代的辉煌与精彩》去阅读一下其中的文章。

所以说,“禅让制”其实在整个上古时代仅存续了很短的时间,甚至可以说只存在于尧、舜、禹这三朝。

而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到“夏朝”时,“家天下”的帝位传承制度便又代替了“禅让制”成为了历史的主流。

夏启

此后,无论是“奴隶制”的国家夏、商、周,还是从秦朝开始的封建王朝,无论是“父终子及”,还是“兄终弟及”,甚至是“祖终孙及”,无一例外全部都是“继承制”,只不过是在由“谁”来继承“谁”方面有所差别而已。

而说到“继承”的话,每一个王朝的皇权都要有一个源头,而这个源头的诞生就跟“继承”没什么关系了,这便也是皇帝这种职业诞生的另外一种途径,而在这样的途径之下又会有着三种不同的具体方式。

第一种我称之为“白手起家”,举例的话,像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明太祖朱元璋等等,原本的身份都十分卑微却都能够通过苦心经营一跃登上至尊之位,成为一个王朝的开创者。

汉高祖刘邦

第二种我称之为“拥兵自重”,意思就是在建立一个王朝之前,这位开国之君原本就有着非常雄厚的实力,而当一个王朝进入末代之后,起义遍地,那么,这位开国之君便能够利用自身的实力与其他的势力进行角逐,进而缔造一个全新的大一统王朝,举例的话,像“文王建周”和“李渊建唐”皆是如此。

第三种我称之为“谋朝篡位”,这个自然不用多做解释,而且这样的案例也极多,比如“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便是如此。

从源头说完皇帝诞生的这三种特殊方式,我最后还要补充一个“继承制”当中的“特例”,这种“特例”一般也只会在极端的条件之下出现,这个条件便是上一任皇帝驾崩,但他却没有任何的子嗣,这种情况之下,往往都会出现由大臣们“拥立新君”的情况,有的时候甚至还要到民间去寻找宗室的后裔,举例的话,西汉的汉宣帝刘询便正是这样的一个幸运儿。

唐高祖李渊

这四位皇帝皆来自民间,却全都缔造了王朝盛世,只因他们深知民间疾苦

通过对皇帝这种职业诞生方式的剖析,我们还能从中发现一个特殊的“皇帝群体”,他们共有的特征便是:原本身份都比较卑微,皆从民间而来,不过,他们在登上至尊之位后却全都缔造了王朝盛世。

而他们之所以能够缔造盛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由于他们曾在民间生活过很长的时间,十分了解民间的“疾苦”,当然,这在他们所主张和推行的政策也必然有所体现。

这样的“皇帝群体”人数肯定不少,我自然不能够一一地解读,所以,这里我只选择了“大一统”王朝中的“四位”帝王来分别进行讲述。

晋武帝司马炎

这四位帝王其实在上面的内容当中,我全部都提及了,如果按照历史顺序来说的话,他们分别就是汉高祖刘邦、汉宣帝刘询、汉光武帝刘秀和明太祖朱元璋。

第一位汉高祖刘邦,他在后世的名气极大,毕竟他是第一个“长命王朝”的开国之君,那么他的出身我想列位都是十分熟悉的,原本只是沛丰邑中阳里的一个“亭长”,是一个极其末流的小官,主要的职责就是负责带领十几个服徭役的百姓去修长城。

然而,他却能够在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大潮之中,迅速组织并拥有了一支多达3000余人的农民起义军,此后,更是在“楚汉之争”当中击败项羽从而建立了“大汉王朝”。

汉高祖刘邦

一统天下之后,为了能够让刚刚建立的国家获得长治久安,刘邦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这里我重点挖掘一下他对百姓所实行的“惠政”都有哪些,而这也正是他“来之于民,惠之于民”的具体体现。

为了轻人民的负担刘邦首先免除了百姓的徭役之苦,而后又减轻了田租,采用“什五税一”的纳税方式,从而便能提升百姓生产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释放奴婢”的政策,宣布“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这样以来便能够增加劳动人口的数量,提高整个国家的生产能力。

刘邦剧照

再有便是让士兵复员归家,推行“以功劳行田宅”的政策,给予他们土地和住宅,也让他们进行生产劳作,如此“三管齐下”便能够迅速地恢复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最后便是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且还要加重其租税,这样便能够抑制和打击唯利是图的商人及残余的奴隶主阶级发展壮大。

而纵观刘邦在经济方面所推行的这些政策,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明显得以提升,释放奴婢的政策也使能说明刘邦赋予了百姓极大限度的自由权益。

在建国之初,他之所以会大力地发展农业,我想跟他来自民间,明白“农业为国家经济之本”的道理不无关系,也正因如此,刘邦才能在建国之初便能迅速地恢复国力,为西汉王朝后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汉高祖刘邦

第二位汉宣帝刘询,其实汉宣帝原本并不叫“刘询”,他是在登基称帝之后才更改的名字,他原名其实叫做“刘病已”。

从宗室脉络方面来讲,他是汉武帝的曾孙,同时也是“戾太子”刘据的孙子,而正由于他属于“刘据”这一支,所以便受到了发生在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的牵连。

当时的“刘病已”尚在襁褓之中,他所有的亲族都因为“巫蛊之祸”而被处死,只有他幸运地躲过了一劫,被收押于郡国在长安府邸当中临时设置的官狱里。

汉宣帝刘询

巫蛊之祸案发之后,原来曾经在朝中担任廷尉监的“丙吉”被汉武帝征召到了长安,武帝诏令他到“郡邸狱”去追查巫蛊之事。

其实丙吉心里早就知道当初江充所检举“戾太子”的罪过并无实证,不禁为还尚在襁褓的皇曾孙“刘病已”无辜被收监难过,于是,便让“郡邸狱”当中两个品性忠厚的女囚专门哺育“刘病已”。

后来,为了让这位无辜的皇曾孙得到更好的照顾,丙吉在与“刘病已”外祖母的兄长“史恭”商量之后,便又将“刘病已”送到了史家抚养。

汉宣帝剧照

此后,刘病已便在史家不断长大,也就是这段时间里,他遍游了长安周边的诸多城市和乡村,不断地在民间行走,甚至还成了亲,取了“暴室啬夫许广汉”之女“许平君”为妻,而且还有了一个儿子,名为“刘奭”,当然,此时的“许平君”和“刘奭”也都只是普通人而已。

直到公元前74年时,汉昭帝刘弗陵英年早逝,却没有任何子嗣,于是,寻找皇位继承人的重任便落在了当时执掌朝政大权的大司马霍光的身上。

说到这里,可能列位也都知道几分,霍光首先找到的便是因为陵墓被发现而闻名于世的“海昏侯”刘贺,当然,刘贺当时的身份是第二代“昌邑王”,而由于刘贺在登基之后行为极其荒诞,又被霍光废掉“帝位”而降级为“海昏侯”。

刘贺剧照

刘贺被废之后,霍光才将已在民间流落17年之久的皇曾孙“刘病已”定为了皇位的继承人,就在同年的七月,在霍光的运作之下,刘病已先去了未央宫见了皇太后,在受封“阳武侯”之后登基称帝,登基之后更名为“刘询”,并立许平君为皇后。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刘询”所推出的“惠民政策”,他认真地总结了汉武帝时期所推行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采取了刘邦在建国初期所推行的“与民休息”政策。

通过改革,他摒除了“盐铁官营”政策所存在的诸多弊端,使官吏徇私枉法、贪污腐败等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得到了有效控制,对百姓的“休养生息”起到了正向的推动作用。

汉宣帝剧照

刘询登基之前,各个地方土地兼并之风盛行,因此便出现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的现象,登基之后,刘询先后三次下令把“家财万贯”的地主豪强们全都迁到了“西汉帝陵区”的周边,让他们利用手中雄厚的资财在那些地方重新开拓耕种。

而后,刘询又将他们的土地或充为公田,或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民,除此之外,刘询还把国家的园林以及郡国的公田,借给了少地或无地的贫民进行耕种,这样以来,百姓们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摆脱地主豪强的控制,从而成为可以单独向国家交税纳粮的的“编户”,也能够使得“国库”变得更加充盈。

除了“让耕者有其田”之外,刘询还针对“年景”不好的地区采取了“减免税赋”的政策,他还专门委派农业专家为“劝农使”巡视全国,指导农业生产,使得农业连年大丰收,粮食产量与年俱增,甚至致使“谷价”在这一时期竟创下了整个汉代的最低价。

汉宣帝剧照

回看一下刘询推行的“惠民政策”,无一不是从百姓的疾苦出发,身为统治者,他丝毫没有顾忌那些地主豪强的利益,这自然也是跟他曾在民间生活十几年是有关系的。

“惠民政策”行之有效,使得大汉王朝在刘询在位时期一改汉武帝之后出现的“颓势”,呈现出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此时的西汉王朝,百姓温饱、富足,政通人和,农业快速发展使得国家的根基更加稳固,同样也能很好地支撑对外用兵、清除边患,整个西汉王朝的国力已然达到顶峰,后世史学家也将汉宣帝刘询所缔造的盛世称作“孝宣之治”。

汉宣帝剧照

由于“汉宣帝”是我要说的这四位皇帝当中最为特殊的一位,所以,我就进行了重点的讲述,后面的第三位和第四位皇帝,也跟刘邦一样,出身贫寒却都成为了“开国之君”,分别就是东汉王朝的开国之君“汉光武帝”刘秀和大明王朝的开国之君“明太祖”朱元璋。

这两位开国之君在后世的“名气”同样都很大,刘秀在创立东汉之前,虽说是“西汉宗室后裔”,而且还在长安读过“太学”,但由于“王莽篡汉”,他便只能回到他的“舂陵”老家成为一名农夫在田间劳作种植水稻。

朱元璋的出身,我想列位就更加熟悉了,原本只是地主老财家中的一个“放牛娃”,然而,这两位同样全都生逢乱世,同样在“农民起义”的大潮之中逐渐占据一席之地,最终在诸多势力之中脱颖而出,开创了新的王朝。

明太祖朱元璋

而要看这两位皇帝所推行的“惠民政策”的话,其实与汉高祖刘邦和汉宣帝刘询所推行的相差无几,最为核心的仍然是“与民休息”,通过抑制和剥夺豪强大族的利益,来帮助更多的百姓获得更好的生计,最为突出的仍然是“土地政策”。

只不过在细节上会有一些差别,在刘秀所推行的政策当中最具特色的便是“度田制度”,就是要丈量全国的土地,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便是为了不让那些地主豪强继续吞占土地,而在朱元璋所推行的政策当中最具特色的便是“移民政策”,就是让人口在整个国家范围内进行合理迁移,当然,目的仍然是让“耕者有其田”,实现劳动力的合理配置。

最后,总而言之的话,纵观这四位皇帝所推行的“惠民政策”,最直接的一个来源很明显便是他们在民间生活的体验,这使得他们实际上做到了“民为重,君为轻”,从而扎牢了国家的根基,继而缔造了“王朝盛世”。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