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一期(227)
国军少将——刘先临
刘先临(1903-?),河南唐河人,河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肄业。其叔父刘莪青,早年加入同盟会,曾参加辛亥革命,讨袁护法运动,受他的影响,刘先临与堂弟刘希程一起南下广州,1924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队学习。
毕业后留校任学生队区队长。1925年冬,由国共两党合作,中国国民党政治讲习班在广州成立,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党代表的中共党员李富春兼任班主任,刘先临奉命调任政治讲习班学生连排长。
1926年3月调回黄埔军校,接替李安定任第四期政治科大队第二队队长。
同年6月调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补充第一师(严重兼任师长)第二团第二营营长。12月补充第一师改番号为第二十一师,刘先临任第二十一师第六十二团第二营营长,随东路军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师长严重随即离开了部队,部队中的一些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包括第六十二团的黄埔一期生中校团附兼团政治指导员郭剑鸣、第二营营长刘先临、第三营营长孙树成等人都离开了部队。据宋瑞珂的回忆文章里提及,郭剑鸣、刘先临、孙树成等人都是共产党员。刘先临到底是共产党员,还是国民党左派,没有其它佐证,无法定论,因为当时的共产党员大多是秘密身份,只有少数的公开党员,一般人很难分清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
离开第二十一师后,刘先临与孙树成都到了武汉,5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成立了党员志愿兵团,孙树成任第一营营长,刘先临任第二营营长,参加了讨伐夏斗寅叛乱,保卫武汉的战斗。
同年7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是共产党实际控制的部队,部队中有很多共产党员,刘先临任第三营营长。编成后于7月下旬坐船赶赴南昌,到达九江时,因爆发了八一南昌起义,张发奎将教导团拦住缴械,刘先临就此离开了部队。以后教导团由叶剑英兼任团长,随张发奎南下广东,该团后来参加了广州起义。
刘先临此时去向不详,后来还是返回了家乡河南。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樊钟秀随冯玉祥反蒋,被蒋系飞机炸死,战后樊钟秀的部队被收编为新五军,蒋介石派郜子举任军长,后开到太康缩编为暂编第二十师,不久又改编为新编第二十师,郜子举改任师长。郜子举和刘先临既是河南同乡,又是黄埔时的教官,刘先临与同在家乡的刘希程一起投到郜子举部,
刘先临担任了特务营营长,刘希程任特务营营附。
1931年,刘先临入南京中央军校军官教育团学习,1933年7月任南昌中央军校驻赣暑期特别人员研究班(后改名特别研究班,主任康泽)学员大队大队长。
同年10月,康泽奉蒋介石之命,依托这个中央军校驻赣特别研究班,成立了军事委员会别动队,刘先临担任第二大队大队长。
1935年,为堵截红军长征北上甘陕,刘先临奉命率别动队第二大队赴甘肃,督导各县“办理保甲,编练壮丁,筑碉和坚壁清野等”。
同年12月调任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组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一六六师和第四十五师于1938年2月合编为第九十一军,郜子举任军长,侯镜如任参谋长。刘先临任第四十五师(师长刘进)副师长。
1938年5月,调武汉军官训练团第一期受训。
1938年12月,中央军校第七分校(主任胡宗南兼),新成立两个军士教导团,刘先临任第二团团长。
1939年9月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军官大队扩编为军官总队,刘先临任军官总队少将总队长,不久,奉胡宗南命令,为第七分校招生,赴安徽太和,任长淮招募处处长。后返回重庆,任中央各军事学校毕业生登记调查处副处长。
1946年10月任国防部少将附员,此后经历不详。有两种说法,一说是1949年秋在唐河被捕,解放后被镇压。另一个说法是1949年赴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