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柔弱,我代替他御驾亲征,得胜归来,迎接我的却是皇儿的死讯。

文签文化 2024-03-20 10:52:24

捡来的夫君成了皇帝,我由商女一跃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国难当头,夫君杨襄柔弱,我代替他御驾亲征。

得胜归来,迎接我的却是皇儿的死讯。

是太后害死我的儿子。

我要报仇,杨襄却包庇嫡母,责我不够恭顺,令我出宫反省。

杨襄,既然你以皇帝的权柄保她,我便让你国破家亡!

01

我是个父母不详的孤儿,幸而被师父收养才能活命,还学了一身功夫。

十四岁那年南下讨生活,一人一枪挑翻十三座山寨,贩过茶马卖过私盐,最终在楚国安家,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楚国蒋贵妃以巫蛊构陷皇后太子,太子起兵反叛,兵败被诛,其余皇子纷纷外逃。

我捡到了七皇子杨襄。

怪我色迷心窍,留下了他,还与他结为夫妇。

楚国大乱,蒋贵妃搅乱朝政最终被杀,作为唯一生还的成年皇子,杨襄被迎回都城建康登基称帝。

他为嫡母和皇兄翻案,封嫡母杜氏为太后,追封废太子为嘉怀太子。

嘉怀太子只留下一个遗腹子杨承运,杜太后自然偏袒自己的亲孙子。

恰逢郑国趁杨襄登基发兵来讨,楚国原就重文轻武,一场内乱更让大将凋零,楚军节节败退。危难之际,我以皇后之尊代替皇帝亲征。九死一生,终于击退郑国,保住了楚国江山。

这场仗打了八个月,我已经整整八个月没有见到杨襄,还有我们的儿子寿康。

我生产之时,杨襄不顾忌讳闯入产房,眼中半是心疼半是感激。

产婆把孩子抱过来,我让他给取个名字。

他身体僵硬,小心翼翼捧着儿子,一动不敢动。产婆教了好久才让他放松。

“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一生顺遂,福寿安康。就叫他杨安,乳名寿康,可好?”

也不知道寿康又长了几颗牙齿,还能不能认出我来。

还未看到建康的城墙,寿康的死讯便传来。我日夜兼程,寿康早已入土。

杨襄告诉我,是蒋妃的余孽将寿康和杨承运推入水中,杨承运年纪大些,捡回一条命,我的寿康却因风寒不治而死。

刹那间天旋地转,待我醒来看到是杨襄愧疚颓废的模样。

他自责没有把寿康带在身边,自责忽略了宫中防备,自责见儿子稍有起色便忙着筹措军粮。

战事胶着之时,杨襄将儿子送到太后宫中。杜太后虽不是他的生母,却在他丧母后悉心抚养,是杨襄最尊敬的长辈。

杜太后也是蒋妃最恨的人,所以蒋妃的余孽才潜伏在太后宫中伺机下手。我命心腹暗中再查太后宫中是否还有蒋妃的余孽。

可心腹告诉我,寿康的死,与杜太后有关!

寿康落水后发烧,有人半夜三更打开他房间的窗户,让他病情加重。

在太医尽心救治下,寿康恢复得极好,可就在我击溃郑国的捷报传来后,他的病情却急转直下,不治而亡。

我命人捉拿服侍寿康的太医,拿到口供后又唤来杜太后心腹,拷打之下终于弄清真相。

原来推孩子入水的并不是蒋妃余孽,两个孩子也不是一同落水,寿康被救上来后杨承运才被人推入水中,当时便被救了上来。

眼见我要回宫,寿康定会被我接走。杜太后一不做二不休,竟给寿康下毒。

我可怜的孩子喊了一整夜的娘,终于痛苦地死去。

他还不到三岁!

我带着人证去见杨襄,要杜氏给我儿子偿命。

可我没想到,杨襄竟为了所谓的孝道斩杀所有知情人,不许我再提此事。

我不愿罢休,提剑闯宫要杜氏偿命,却因伤势未愈被金吾卫拿下。

杜氏见事情败露证据却全部湮灭,以不敬母后为由逼杨襄废后治罪。

杨襄选择和稀泥: “不敬太后是大罪,皇后出宫好好反思。”

看着眼前的男子说出这么冷漠的话语,我怆然一笑:“不敬太后是大罪,谋害皇子又是何罪?你何不秉公处置!”

他背过身去:“古有圣人埋儿奉母,母后恩养我多年,我怎忍心加罪……”

“那我们的儿子呢!”

“我们以后还会有儿子,阿梧,我向你保证,太子必定是中宫所出,你就别再追究了好不好?”

寿康我不言语,只是死死盯着他。

“你何时才能明白,眼泪和乖顺才是女子最好的武器。”

原来是嫌我太过刚强。可是杨襄,若我只有眼泪,只懂乖顺,你的江山早就保不住了!

在一队金吾卫的“护送”下,我连夜被送出宫“修养”。

行至半途,车队突然停下,金吾卫中郎将贸然闯了进来,狞笑道:“奉太后旨意,送娘娘归天。”

“是吗?本宫倒要看看,谁是送谁归天。”

喊杀声随之响起,一队兵马从两道杀出。

此地是暗杀的的绝佳地点,也最宜设伏。

不消片刻,只余一地凌乱的尸体。

背后,是熊熊烈火,我没有回头,毅然离开渡江北去。

02

大江以北是周国的领土,我在博州稍事休息,准备潜入仍被朐衍占据的幽州。。

不曾想,却被枢密使萧介盯上了。

他一见我便又哭又嚎,嘴里只嚷嚷乖女儿。

当年他发妻携幼女回瀛洲探亲,正值朐衍偷袭,女儿连同乳娘被朐衍人掳走,生死不明。

我与他发妻长得极为相像,眉宇间与他也有几分相似,立时便断定我就是他丢失的女儿。

他能说出我身上的胎记,我们的血液也能相融。

“滴血验亲并不做准,有些人即使没有血缘关系,血液也能相融。”

萧介不甘心:“你到底怎样才相信?”

“除非血沥骨。为保妥当,还是请开尊夫人之棺椁,一验便知。”

萧介当即带我奔赴兰陵,我的血融入他发妻的骨中。

原来我并非孤儿,也不是不入流的商贾。

我出身兰陵萧氏,我的名字叫萧云鹤。

这是我生母为我取的名字,她希望即便身处乱世,我也能像闲云野鹤一般潇洒惬意无拘无束。

03

先帝死前,给小皇帝留下四名托孤大臣。除我父亲带兵在外,其余三名皆是文臣,刚烈正直,最爱犯言直谏。

小皇帝最不爱臣子对他指手画脚,联合宠臣宦官杀死三位托孤大臣。不知如何向我父亲交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父亲留在洛阳城中的家眷尽数斩杀,又派人来杀父亲。

家臣冒死逃出京都,向父亲示警。

父亲仰天大哭捶胸顿足:“老臣对先帝对陛下忠心耿耿,陛下何故听信谗言滥杀忠臣!”

部将纷纷去劝,大骂昏君。父亲却猛地抽出剑横在颈上,悲声道:“罢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老臣去了!”

部将又手忙脚乱地去拉。

我冷眼看着,等他们拉扯得差不多了方才开口:“父亲既自诩忠臣,又为何要做此不忠不义之举。”

所有人都愣了,父亲也直勾勾地看着我。

“奸臣为何要杀辅政大臣,他们想杀的真是辅政大臣吗?”

一部将立刻接话:“他们是要对陛下不利!”

“不错,辅政大臣的职责是护佑年幼的天子。若天子未成年而辅政大臣皆死,朝堂必为奸佞把持,天子危矣,社稷危矣。父亲自尽,看似尽忠实则陷天子于危险之中,如何对得起先帝的殷殷嘱托?”

“以我儿所见,为父该当如何?”

父亲目光灼灼。

“既然陛下被奸臣蒙蔽,父亲自当清君侧!既为忠臣报仇,亦不让陛下陷入危局,留下昏君之名。”

众将立刻下跪:“小姐说的是,属下等愿追随将军诛杀奸佞,护佑天子!”

在众人的“劝说”下,父亲最终决定带兵回京清君侧,只是看我的眼神越发深邃。

我不退不避,含笑与他对视。

父亲很是欣慰。

大周的小皇帝刚愎自用,听闻父亲起兵竟亲自迎战。可惜他无用兵之能,一触即溃,逃窜中被心腹所杀,含恨九泉。

父亲斩杀了弑君之人,奉太后懿旨追封小皇帝为哀帝,册立其庶弟为新君,改元章德。因勤王有功,父亲被封为齐国公总揽朝政,我也捞了个县主当当。

父亲又为我寻了一门亲事,让我嫁给他的表侄余文彦,我们很快便生下一儿一女。

“云儿,为父答应你伐楚。可新皇登基,朐衍虎视眈眈,此时伐楚必将腹背受敌,为父不能……”

“父亲,我明白。儿在幽州长大,亲眼目睹朐衍贵族以食汉人为乐。我与杨襄杜氏是私仇,但大周与朐衍是国仇,儿不能因一己之私害了苍生百姓。”

欣慰之余,父亲更加惭愧。

“我儿大义,如今为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我儿想要什么只管开口,便是要天上的月亮,为父也要为你摘下来!”

我郑重跪下:“父亲,孩儿有一不情之请。儿愿替父亲镇守边关,抵御朐衍!”

“这……”

“父亲,儿只愿收复故土,让我汉家儿女不再为蛮夷欺凌,不让兄弟姊妹沦为朐衍人的盘中餐!”

犹豫片刻,父亲答应了。

全家被杀的惨事让父亲明白,他不能再远离京都。但杀敌保疆亦是将军的本职。他不敢轻信旁人,如今只有我才能承担他的信任。

04

处在武人拥兵自重的乱世,不是拥有诏令就能服众。

将士不在乎你是谁的子嗣,更不会怜悯服从弱者,更何况我还他们压根就瞧不起的女人。

在尸山血海中拼杀出来的将军们皆是体型壮硕,这样才有足够的力量去进行生死搏杀。站在他们面前,我就像误入熊群狸猫,看起来弱小又可怜,他们当然不服,不但不听军令,甚至当面对我开黄腔,让我回家享福奶孩子。

只是他们没想到,我是一只长得像猫的母老虎。

我的功夫一半师父教的,另一半是跟道观里的狸花猫练出来的。

一般人出一拳的功夫,我能打出七八拳。战场是拼命的地方,敌人连碰到我衣角的机会都没有,怎么可能从我手下活命。

更何况我还练了纯正的道门内家功夫,完全可以弥补力气的不足。

不出三天,营中的刺头皆被揍得无法下床。随后又带领父亲给我的八百精兵奔袭塞外,打了朐衍一个措手不及,击杀数十名朐衍贵族,斩首两千。

一战成名。

可总有人面服心不服,认定从未有人闪击过朐衍,我只是运气好罢了。

此时,朐衍大军南下雄州。

朐衍可贺敦金平公主乃是哀帝的亲姐金平公主,她将哀帝的死怪在父亲身上,为给弟弟报仇,便鼓动朐衍可汗叶曼大举南下。

我熟知朐衍军的习性,准备充足将之击溃,叶曼可汗无奈退军。

从那之后,再无人敢质疑我的军令,我也得到了这支戍边铁军的绝对忠诚。

同生共死的袍泽之情远比虚无缥缈的情人誓言坚固,留在身上的道道伤疤成了我的底气,让我真正拥有了反击复仇的资本。

金平公主自然不甘失败,派遣间人入雄州,竟勾搭上我的便宜夫君余文彦。

余文彦被收买,竟要跟朐衍里应外合谋害我!

可他空有野心却没脑子,我将计就计,不仅挫败了朐衍的阴谋,还以反间计诛杀金平公主,重创朐衍。

半年后,叶曼可汗重伤而死,我在遣使臣吊唁之际说动两位小可汗作乱,朐衍一分为三,陷入内斗。

趁此时机,我果断出兵收复幽州,将朐衍赶回长城以北。

父亲如日中天被封为齐王,入朝不趋赞拜不名。我亦成为骠骑将军,得以入朝参政。

本该志得意满的父亲却因余文彦之死对我发难。

“他是你的夫君,你怎能……”

我装出一副悲戚的模样:“他要杀父亲,儿自幼长在道观,没读过几本书。可儿也知道孝字大过天。人尽可夫,可父亲只有一个,儿如何能放过想要伤害父亲之人!若纵容了他,将来有何面目去见母亲!”

提到母亲,父亲也流下男儿泪。

我是为他杀人,又搬出母亲,他怎么忍心继续苛责

我与余文彦生了一儿一女,他为我的儿子取名萧俊远,请旨立为世孙,加封金吾卫中郎将,地位甚至在我之上。

父亲将满腔心血放在我儿子身上,希望他能出人头地,对我的女儿则没有那么上心。

我此时没资格介意,只是加快了暗中结交朝臣的步伐。

父亲不知道,借着赫赫军功和领兵在外的自由,我已经取得了他七成部曲的忠诚,也收买了一大批文官。此番挥军向西,就是要收复被西蜀所占的四州,攫取更大的权力。

章德三年年十一月发兵淮南,次年六月收复淮南四州。

章德四年十二月发兵江陵府。仅三个月便攻破郑国国都,郑主王弘政出降。大周像一把尖刀插在蜀国和楚国之间,据荆州可上可下,令两国惊惶不安。

父亲的声望达到顶峰,众臣上奏请为父亲加九锡,天子允准。

就在我磨刀霍霍直指西南时,父亲却病危,一时间人心浮动。

05

我跪在父亲床前 ,半是恳求,半是逼迫,向他索要虎符。

“没想到,继承我萧介血性的竟是女儿,苍天对我也不是全然的苛刻。只是云儿,身为女子,你要走的路比男人更难。为父多希望你能自在逍遥,好好享福。”

“但我也知道,你若不牢牢掌控权力,定然下场凄凉”

父亲艰难起身,将虎符交到我手上。

“云儿,你要记住,你不能让任何人左右情绪,哪怕再愤怒也得忍着。掌权者就该让人捉摸不透。”

“是,孩儿谨记父亲教诲。”

他的目光开始涣散,却还是执拗地看着我,目光中满是不舍与担忧。

父亲身故,停灵之时我便召见归附于我们父女的部曲与朝臣,一番威逼利诱,他们认清形势,对我马首是瞻。

眼看就要到父亲入土的日子,可让我儿子继承齐王之位的圣旨却迟迟未下。

章德皇帝坐不住了,我就在等他坐不住。

潜伏在宫内的线人送来的可靠的消息,皇帝联合身边的宦官,打算在我父亲出殡之时将我们一网打尽。

这么好的消息自然不能我一人独享。

当夜我就率领三千精兵杀进皇宫,清君侧!

一众内侍宦官当着小皇帝的面被杀,小皇帝在我还在滴血的长枪下瑟瑟发抖,我趁机提出由我继承王位。

章德帝不愿,可兵权尽在我手,朝臣大半归附,只能不情不愿道:“朕立刻下旨,由将军继承齐王之位。”

我笑了:“臣领旨,谢主隆恩。”

06

以女子之身获封齐王引起轩然大波。天下士人对我口诛笔伐,直骂牝鸡司晨。

我可不惯着他们,严酷镇压。军权在手,大胜蛮夷带来的民心所向,他们的义正词严只能沦为逼逼赖赖,对我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伤害。

继承王位后我暂停用兵,开始丈量土地与民休息,很快稳定了朝局,也让我的地位更加稳固。

一年后,我再次来到小皇帝的寝宫。

这次是要他效仿尧舜禅位于我。

上次勤王吓破了他的胆,从此缠绵病榻抑郁绝望。

“朕已沦为傀儡,你竟还不满足,非要这至尊之位不可吗?”

我笑着对他说:“百年前胡族南下,中原便战乱不休,时代在召唤一个能结束乱世、统一六合九州的英雄,不巧,正是在下。我要的不是至尊之位,我要的是征伐在外时不会有人给我背后捅刀,不会因功高盖主的顾虑而裹足不前。你非英主,又对我们父女忌惮已久,你在位我可不放心。”

“我最厌恶欺凌孤儿寡母之事。所以陛下还是您禅位,免得妻儿为难。”

“哈,哈哈。”小皇帝边笑边咳,“如此清新脱俗的理由,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下旨吧,以后我再也不会用这种理由折腾你了,我顺遂,你逍遥,岂不美哉?”

小皇帝还想说点什么,却最终静默无言地盖上玉玺。“看在先帝对你父亲有知遇之恩的份上,饶过我的孩子们吧。”

“只要你愿安享富贵便能安度余生。若生了异心,我也不介意大开杀戒。”

一个月后举行禅位大典,我定国号为齐,改元建武,都城仍在洛阳,追封父亲萧介为高祖。开启了属于我的时代。

07

正当我准备大干一场时,杨襄遣使送来礼物祝贺我登基。

紫宸殿是前朝皇帝接见使臣之所,为彰显国威,王座高出地面一丈有余,遵礼仪使臣不能直视皇帝天颜,加上十二冕旒的遮挡,无一人发现我就他们的逝去多年的明睿皇后。

使臣带来最为珍贵的是一尊黄金释迦像,佛像的面容几乎与我别无二致。

为表感谢,我发兵十万二征淮南,再取江北十四州,楚国丢掉了大江以北的所有土地,由可攻可守变为被动防御。

大军直指建康。为求我罢兵,杨襄上表称臣,尊我大齐为宗主国,每年进献贡物十万。

对他的顺从我很满意,不仅退了兵,还要将养女淮安公主李瑛瑶嫁给他的太子杨承运。

瑛瑶是我同袍之女,她父亲战死母亲殉情,我怜她被同族长辈欺凌,便收养于膝下,待之如亲女。她也以我为榜样,希望以女儿身闯出一番事业。

“母皇,女儿是将门之后,要从军征讨南楚,要建功立业,才不要嫁给那个懦弱无能的楚太子。他配不上我!”

我不气不恼,将她搂在怀里。“瑶儿,娘是要给你开辟一个战场。”

因为寿康的死,杜太后与杨襄之间产生了裂痕,只要运作得当,他们早晚反目。

我悉心养大的公主前去联姻,给天下人一种我并不重视女子的错觉,也好稳固我的皇位。

除此之外,杜太后杀害寿康的证据已被杨襄毁灭,但雁过留痕,一定有残留的蛛丝马迹。我需要有人取得杜氏的信任,帮我重新寻找证据。

瑛瑶一点就通,当即答应。

我心中却涌起一阵不舍。

“瑶儿,即使杨襄称臣,为娘不能保证你一定平安,但是为娘可以保证,你的功勋不会被掩盖,更不会被张冠李戴到哪个男人身上!只要你做成了这件事,为娘便让你入朝参政。你是为了自己,为了大齐,更是为了天下千千万万的女子!”

瑛瑶更加坚定,郑重对我下拜行大礼:“儿臣必不负母皇所托,定要助母皇一统天下,扬我大齐国威!”

好,不愧是我养大的女儿。

瑛瑶入楚后,江南传出流言:若明睿皇后仍在,楚国便不会大败,从而失去江北之地。

同时,也有人对明睿皇后的死因提出质疑。

不过在有心人的引导之下,越来越多人坚信是郑国记恨兵败之事,杀害了明睿皇后!

08

占据荆州之后,我便决议对西蜀用兵。

建武三年正月,大军直逼成都,刘默举城投降,西蜀灭亡。

刘默的皇后正是杜氏的长女,在杜氏的哭诉和逼迫下,杨襄引兵救蜀,却被镇守荆襄的大军击败,只得上表请罪。

见他言辞恳切,又看在瑛瑶的面子上,我便收下楚国贡品,撤军北归。

建武五年,我派遣三路大军,共计十万余人水陆并进征伐南楚。

杨襄誓死抵抗,亦是摆出决战架势,想要与我鱼死网破。

如今楚国水军大都督是我亲手提拔,对我忠心耿耿,杜氏欲害我时,我就是借他之手假死逃生。我送去一封信,他便阵前倒戈,成为讨伐建康的第四路大军。

瑛瑶也在建康经营多年,借着杜氏的名义暗中发展出一批势力,齐军兵临城下时,她说动杜太后打开城门,引我军入城。

捷报须臾便至,我已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后的诸多事宜。

“令江南世家大族随杨氏北上,敢有不来着,族灭之。”

“将世家掌控的土地尽数分给江南无地百姓,免其三年赋税徭役,大军过境不扰生民,违令者,斩!”

“杨襄颇有气性,定会殉国,便为其厚葬,定谥号为……”

话音未落,捷报传来:杨襄封府库,请降。

我:“……”

打脸了,好痛。

09

杨襄在江南广施仁政,善待勋旧,安抚人心。江南百姓感其恩德,北上之时哭泣相送。为安抚江南民心,我免了他楼下献俘之辱,只在太和殿中接受他的请降。

而杨承运因是淮安公主的丈夫,和杜氏一同免了献俘,早早被送到公主府安养。

十余年未见,杨襄的容颜不见苍老,可整个人却暮气沉沉。他端端正正地跪着,目光低垂,像是将生死置之度外。

他自然不把我封的翰林侍讲学士放在眼里,只是听到封号为寿康公是浑身一僵,目中闪过一丝震惊与哀痛。

诏书宣读完毕,杨襄并未接旨,而是行了个大礼,低声道:“臣谢陛下厚爱,只是高僧曾言,臣妻已于出生之地转世,故臣请前往幽州修行,与臣妻再续夫妻之缘。”

朝堂顿时鸦雀无声,南楚降臣惊惧交加。

降君明晃晃的抗旨,这是在自寻死路!

我忍不住嗤笑出声。

“初登基时,你也有一统六合并吞八荒之心,怎么就被一群妖僧护忽悠得入寺修行,不问苍生问鬼神?”

听到我的声音,他猛地抬头,不可置信的双眸闪过一丝狂喜。

我面无表情地与他对视:“若你初心不改勤于政务,朕想克复江南还需下大力气。杨襄,天下大势浩浩汤汤,一统天下之事你不愿做,自有人来做。你本该是一代明君,却被蒙骗到如此境地,真是可悲可叹,可怜可恨。”

他嗫嚅着双唇,想说什么又说不出,只能直直盯着我。

“幸而你不曾祸害百姓,亦不曾负隅顽抗。朕愿你余生顺遂,福寿安康。寿康公,接旨吧!”

寿康杨襄,当年你为了所谓的孝道抛弃了寿康,今日,我就让你顶着寿康这个封号直到生命的尽头。

“臣,接旨,谢陛下隆恩……”

“我儿瑛瑶何在?”

瑛瑶出列,“儿臣在。”

“攻破江南,我儿立有不世之功。今日封汝为淮安郡王,邑万户,加封礼部尚书,入朝听政。”

“儿臣领旨,谢母皇!”

我封杜氏为诰命夫人,杨襄吓得血色尽失。

他知道我不会放过杜氏,隐忍不发的背后定是处心积虑的报复。

世上总少不了溜须拍马之人,酒过三巡,原来的郑国皇帝,如今的安定公王弘政便进言,我统一天下结束百年乱局,当封禅泰山彰显功绩。

环视四周,众臣皆一脸赞同,只有杨襄欲言又止。

“寿康公想说什么?”

斟酌片刻,杨襄缓缓道:“陛下,百年兵燹民不聊生,如今虽天下一统,但百废待兴,当与民休息,安抚百姓。封禅泰山耗费颇多,与民不利,望陛下三思。”

我笑道:“连年征战,朕亏欠天下百姓良多,如今该是偿还的时候。寿康公所言甚合朕意。今日群臣皆在,朕就当着众卿的面发个誓。”

“终朕一朝,绝不新建一处亭台楼阁,若修缮宫室,定要就近取材,不用名贵木材,不饰金银珠翠。朕死后,丧葬从简,不用金丝楠木,更不得陪葬金银器皿。诸皇子公主及其妻妾夫婿皆不得奢靡,更不得扰民。”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我懂。

0 阅读:17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