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就是慈禧的宠臣,寇连材。
如此得宠的宦官,为何要被斩首?
寇连材小时候家里虽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但也不愁吃穿,还有十多亩田地,做个小地主也是绰绰有余了。
年纪轻轻,寇连才没有什么野心,他的父亲让他学习,他就努力学习,让他成家,他就成家,有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他的前半生过得还算顺利。
一直到1892年,寇连材家忽然出了一件事,那就是有一位当地的富商,看上了寇连材家的那块地,要将其占为己有,但寇连材的老爹却不肯。原本以为事情就这么算了,谁知道对方竟然和官府有关系,找了个理由将寇连才的老爹抓了进去,又用一些卑鄙的手段强行霸占了他们的田地。
寇家的老人,听到这个消息后,直接喷出一口鲜血,一命呜呼,原本好端端的一家,瞬间被“灭门”。
寇连材只好带着妻儿离开了家乡,另谋生路,他没有一技之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办法养活自己。
但幸运的是,他天性温顺,心地善良,无意中结识了一位宫中的公公,人称“梳头王”。
“既然你已经有了子嗣,那你在宫中当太监吧,这样你的收入会更高,也会让你的孩子不缺钱!”
这是一个很糟糕的想法,但寇连材却别无选择,只能在宫中阉割了自己的身体,当了一名太监。
“梳头王”对寇连材却是不薄,倾囊相授,倒也算是学到了几分能耐。
入宫后,寇连材运气好,被派去服侍慈禧,又有“梳头王”的教导,所以慈禧对他也是青睐有加,没过多久,他就成为了一名大内侍。时过境迁,获得慈禧的信任,寇连才被派去服侍光绪皇帝,表面上说寇连才是个好奴才,忠心耿耿。事实上,慈禧暗中吩咐寇连材盯着光绪皇帝,只要他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要第一时间向慈禧汇报。
一开始寇连材还老老实实的每天向慈禧汇报,不过跟着皇帝时间长了,寇连材的情绪也就变了。
他也看出来了,光绪帝确实是个忧国忧民的人,当年《马关条约》刚刚签订,身为皇帝的光绪帝深感屈辱,时常发泄不满,胸中一腔雄心壮志,无从发挥。
在旁边服侍的寇连材,也看出了这位皇帝的豪情,比起慈禧的所作所为,这位皇帝陛下明显是一个更好的统治者。久而久之,寇连材就再也没有向慈禧报告过光绪帝的事情了,而且还时不时的替她美言几句。
寇连材也是有文化的,虽然脑子不怎么灵光,却也能分辨是非,对于慈禧的一意孤行,他是无法接受的。
1897年,寇连材当机立断,对着慈禧跪下痛哭流涕,待慈禧苏醒后质问他干嘛?哭声令人心烦意乱。
寇连材壮着胆子说道:“如今国家危在旦夕,太后您要为天下苍生着想,也要为祖先着想,不能只想着一己之私,不能一味的享受,不能放纵自己,不能放任苍生自生自灭呀。”
如此离经叛道的话,让慈禧都要气晕过去了,寇连材以前也提过几句,但慈禧看在他跟随自己的份上,并没有理会。可现在,他却当着所有人的面,说慈禧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女人,这让他情何以堪?
立刻破口大骂寇连材疯了,要他好好反省一番。寇连材被逐出以后,非但没有灰心丧气,反而是请假回乡,与妻儿一一辞行,然后又回了皇宫,亲自上书十条治国之策,交给慈禧。
具体的事情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只有一条消息传了出去,那就是说慈禧一个人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让她将手中的权利还给皇帝。
这可把慈禧给气坏了,直接让人把他给拉出去,依照满清的法律,直接砍头。
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寇连材在临死之前,对着老家的方向,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虽然他对老婆孩子很愧疚,但留给他们的钱,足够他们母子生活了。他对着皇宫的方向磕了九个响头,这一瞬间,他真的很期待慈禧能苏醒,期待皇上能施展抱负,拯救天下苍生于危难之中。
寇连材死后被梁启超尊为“烈宦”,并著有《烈宦寇连材》,使其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