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工头欠老人的钱,老人抚养他的儿子三年,他还了钱孩子不肯回家

祺瑞说情感 2023-12-29 06:51:06

刘忠海老人是湖北某农村人,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为了追回欠款,又见不到包工头的面,于是就把他的儿子带回家中,然而,这一呆就是三年多,孩子跟自己生活了三年,等对方把欠款还了,孩子竟黏上他,不愿跟爸爸回家。

年过六旬的刘忠海老人因为生病住院,儿子儿媳都不管他,无奈之下离开了家门的。他不得不外出打工,给自己挣养老钱。于是,他通过村里人介绍,来到市区一家建筑工地上打工。开始两年,包工头王启航还能按时支付工资,可是后来两年中,刘忠海的工资就一直被拖欠,其他要不到钱的人都走了,刘忠海没有找到新的工作,就一直留在那里,但王启航一直不露面,打电话也不接。

刘忠海不得不找到他的家中,可王启航提前获悉消息,就躲了起来。为了要回自己两年的工资,刘忠海都不知道找了刘启航多少次了,始终见不到对方的面。他只看见刘忠海5岁儿子小宇站在家门口,他索性将孩子带回家中,心想他见不到儿子,难道还不露面?

小宇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小男孩,刘忠海也没想到为难孩子,只是希望能够见王启航一面,让他把拖欠自己两年的工资给结了。老人将孩子带回家的第三天,刘启航电话就打过来了,只是说,“我现在没钱,你要把孩子留着,我也没意见。”然后,就挂了电话。老人没明白刘启航的意思,把电话打过去想问个明白,电话却无法接通。

刘忠海老人完全没有想到,此后一年多,王启航竟然一个电话都不打。期间,老人因为要照顾孩子,根本无法再出去打工,而且还得负担孩子的生活费。

曾经有人劝过老人,还是赶紧把孩子给送回去,讨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虽情有可原,但限制他人身自由超过24小时就会涉嫌构成非法拘禁罪,何况他带回家的是一个小孩子。刘忠海老人当时也感到害怕,就把小宇送回去,可是当他再次来到王启航的家时,发现门锁着,去了好几趟,也见不到人。再后来去的时候,房门虽然被敲开了,可房子已经换了主人。

刘忠海没法把孩子送回去,原本对他有意见的儿媳,整天在院子里指桑骂槐,说老人的坏话,让老人在家里根本待不下去。无奈之下,他只好带着孩子,四处打听包工头下落,差不多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在另外一个建筑工地见到了王启航。

面对刘忠海,王启航依然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模样,说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

刘忠海见确实要不到钱,就把小宇留下,自己转身走了。刚走了几步,小宇在背后喊道,“爷爷,爷爷……”孩子清脆的喊声在工地上回荡,他禁不住停下了脚步,小宇跑过来抱着他的腿不让他离开,老人心里清楚,小宇舍不得他。回头再看王启航,那家伙却无动于衷,还在对几名工人指手画脚。

刘忠海叹了一口气,抱着小宇离开了工地。他在家显然是待不下去了,只好在城里租了一间房子,把孩子送进学校读书,早晨送晚上接。房东是个老奶奶,住在楼上,在他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她就帮忙接一下。

一晃两年过去了,刘忠海已经习惯一边带小宇,一边打工,甚至习惯和小宇在一起嬉戏、玩耍,他完全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亲孙子呵护着。

这个时候,小宇的爸爸王启航找来了,看到老人把小宇打理得干干净净,养得白白胖胖,王启航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这三年多,王启航心里也挺苦的,老板欠他的钱,他没有办法要回来。媳妇与别人好上了,他又跟媳妇闹离婚,虽然最终和媳妇离了婚,却搅得他身心疲惫。终于到年底了,王启航从老板那里弄了一些钱,他就想着赶紧把小宇给弄回去。

王启航支付了欠老人的所有工资,偿还了老人帮他带孩子所有费用,可是当他呼喊着儿子的小名时,小宇却躲在老人的身后,直愣愣的望着他。老人把小宇抱起来,在他的脸上亲了一口,说:“孙儿,跟爸爸回家吧!”

小宇却紧紧抱着老人的脖子,不肯松开,任凭王启航怎么说,小宇就是不肯跟他走。刘忠海老人只好说,他送他们回家。坐上了王启航的车,把小宇送回家中,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老人悄悄的回去了。

回到自己的出租屋,刘忠海老人心中突然很一些失落,这种感觉就如同当初老伴离开人世的时候,眼泪竟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那几天干活的时候,他也总有些心不在焉,也总幻想着,有一天王启航抱着儿子出现在他上班的地方,然后看着孩子飞奔着扑向他。

一连好多天,都过去了,孩子始终没有出现在他的视野,他想,恐怕孩子把他给忘了吧,想到孩子,他的心里酸涩得厉害……

半个月后,王启航终于出现在了刘忠海的租房门口,王启航说,小宇整天念叨着他这个爷爷,可不可以请他住在自己家里,他给他支付工资,甚至以后给他养老送终。老人微微点了点说,等小宇不喜欢我的时候,我就离开……

刘忠海老人与王启航及其儿子之间的纠葛,不仅仅是一出关于欠债与还钱的戏码,更是一次人性的深度剖析。

作为包工头的王启航欠刘忠海两年的工资,这一行为本身就违背了基本的道义和劳动者的权益。他却躲着不见,逃避了应尽的责任,让老人承受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然而,刘忠海老人并没有采取过激的行动或言辞,而是选择了以一种隐忍的方式去应对。他带走了王启航的儿子,看似是一种反击,实则更多的是无奈之举。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有债必偿,但当债务牵扯到亲情和人性时,事情就变得复杂了。

三年的时间,对于王启航的儿子来说,刘忠海老人的家就是他的第二个家。这里有疼爱他的“爷爷”,有熟悉的环境,有深厚的感情纽带。而他的亲生父亲,在这三年间只打过一次电话,他的不闻不问仿佛是抛弃了这个孩子。这样的场景,让我们不禁思考:亲情、责任和法律之间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王启航偿还了债务,却未能挽回儿子的心。儿子对刘忠海的依恋超越了对父亲的思念,这在现代社会中并不多见。它触及到了我们对于家庭、亲情和道德认知的底线。王启航此时才意识到,物质的满足并不能替代情感的空缺。他想要弥补过去的错误,却发现已经错失了与儿子建立深厚情感的机会。

刘忠海老人的举动更是令人动容,他本可以带着这笔钱过上更好的生活,但他选择了把孩子送回给王启航。这种无私和善良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他悄悄地离开,不图回报,只为了一颗纯净的心,这种纯粹的情感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至此,故事并未结束,王启航为了报答刘忠海的恩情,决定亲自赡养他。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补偿,更是对人性的一次救赎。王启航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儿子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刘忠海的关系。这一次的转变是艰难的,却也是必要的,它标志着王启航从过去的自私与逃避中走向成熟与担当。

整个事件充满了道德与人性的张力,让人思考了许多问题:当面对亲情的疏离和物质的诱惑时,我们是否能够坚守初心?当欠债与亲情交织在一起时,我们该如何平衡和处理?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中,其实隐藏着许多复杂的人性和情感纠葛。

王启航与刘忠海老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在金钱与亲情的交织中,人性的复杂与脆弱。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亲情和真正的情感联系,不要让金钱或其他物质的东西冲淡了这些宝贵的情感。

故事的结局虽然充满了温情与感动,但它也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或许答案就在于我们每个人内心的选择和行动。只有当我们真正懂得珍惜、负责和关爱,才能建立起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

刘忠海老人的善良和无私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我们不能仅仅依赖法律或制度,更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情感纽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温暖的社会环境。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家人、朋友和社会的关系,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一颗纯净、善良的心。希望这个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用实际行动去传递爱与温暖。

图文无关

0 阅读:51

祺瑞说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