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混得不好,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其实是因为家长混得不好,帮不上忙,而且少数家长还又穷又狠。还有更深次的原因,不可描述。
一个社会的重压以及各种积弊,不应该放到年轻人身上,他们没有承受、解决这种积弊的能力和义务。
作者:施南(抱朴财经评论员)
讲两个新闻:
8月份,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8.8%,比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上升,且创今年以来新高。
▲图源:财新
还有就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发布的一则录用公示引发关注。
该公示信息显示一名24岁物理学研究生拟被聘为该中学勤杂工。9月21日晚,该学校负责人对媒体表示“是工作人员失误,该应聘者实为本科。”
大学生脱下了长衫,做起了勤杂工,某些人满意了吧。
01 不仅脱下长衫,而且有了勇气想起了某篇文章:2023年3月,央媒发布了一篇文章《正视“孔乙己文学”背后的焦虑》,里面有些观点颇有争议。
比如“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
读书获取学历,可以丰富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能力,扩充我们的格局,让我们以书本知识为起点,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而不是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给自己设置条条框框,让学历成为束缚手脚的长衫”。
还有一句“经济正在复苏,就业形势正在逐渐改善,青年一代将会有更广阔的平台、更多样的机会和选择。”
这篇文章发布于去年三月,如今,年轻人的就业情况如何?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8.8%,创今年以来的新高。说好的更广阔、更多样呢?哈哈哈。
过去一年里,关于年轻人就业发生了哪些劲爆新闻呢?
说一个大家都有印象的:
4月22日,广州市民政局发布的民政局直属事业单位拟聘用人员公示名单中,出现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的三名毕业生,他们的拟任职岗位均为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遗体火化工。
这不仅仅是脱下了长衫,而且还有了非凡的勇气。
5个月之后,我们就看到了本科生去学校干勤杂工的新闻。
02 研究生扩招解决两大问题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研究生、博士生的数量在飞速增长。
兰州大学日前发文称,该校2024年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且2019年研究生年度招生人数就已超过本科生。
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2022-2023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显示,2023年北京高校预计全日制毕业生数量约29.6万人,其中研究生16万余人,比本科生多出3万人。
今年,清华本科生不足3800人,而研究生近1万人。
拥有多所重点高校的上海同样出现了类似情况。同济大学2023年本科毕业生约4400人,硕博毕业生人数约6500人;上海交通大学2022年本科毕业生有3928人,而研究生人数高达6422人。复旦大学2022年新生15651人,其中博士硕士占比74%,本科生仅4120人,占比约26%。
很有意思的是,《正视“孔乙己文学”背后的焦虑》这篇文章的作者去年就提醒学生和家长们——“根据信号理论,学历是个体能力和潜力的识别信号。获得学历者只能表明个体在某一阶段完成某项能力测试,和身份并无明显关联。
学历的价值,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的情况下才能得以体现。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
这么多学生、家长给自己套上了心头枷锁,以后怎么办?恐怕还是要脱下长衫。
如今,研究生、博士生找不到工作其实是平常事。不是学历无用,是没有这么多工作岗位提供给硕士、博士。
让孩子们继续读研究生,读博士,其实有两重功效:
第一,促进消费,稳定高校老师的就业。
孩子进大学要交学费,去学校要坐车、坐飞机,还要添置被褥、洗漱用品,周末还要外出吃饭、看电影、打球等。
如此一来就解决了老师的就业、食堂工作人员的就业,以及周边商铺人士的就业。
大学生多的城市,确实在消费方面会有一些优势,虽然他们消费能力一般,但总量大。
当然,从长期来看,比如20年,绝大部分大学都面临招生困难的问题,因为人口少了,这事儿到时候再说。
比如可以把招生不足的大学全部改建为老年大学,增设很多轮椅通道,让老人们活到老学到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第二,推迟就业压力。
这些在读研究生、博士生不进入就业市场,等于延缓了就业市场的压力。如果不是研究生、博士生大规模扩招,估计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肯定不止18.8%。
如今,一纸文凭引不少学子继续求学,让家长欢天喜地掏钱,确实算高招,大家都高兴,虽然,家长到头来还是要面对压力。
03 重压不应该放到年轻人身上采取了这些大招,就业压力依然大,还有大学生去做勤杂工,可能有人说这年轻人的学校可能是三本,以及他的专业本来也不好。
这都不是我要讨论的问题,我认为大学生去做勤杂工也没什么。
只是家长要很清晰地认识到:
是不是一定要读大学才能做勤杂工?以及是不是一定要在中国读大学,别的国家读大学一定很贵吗?
据我所知,这种勤杂工不过是临聘人员,没有编制,所以,连假的“铁饭碗”都算不上。要不,读完高中就去打工?既然已经选择做蓝领。只是大学老师们的饭碗怎么办?
据我所知,和中国关系不错的德国(德国在中国有大量投资),读大学和技术学校都是免学费的,但德语要过关,而且很容易找工作。
所以,如果家里没钱,学一下德语是可以逆天改命的。
世界上有37个发达国家,不是每个国家都卷到飞起,当然某些国家找白领工作确实不容易。
当父母不是一个技术活,而是一个高等技术活,那种为了孩子的成绩成为一流,把孩子往死里逼的家长要想想:
万一孩子抑郁了呢?
万一孩子985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去美团呢?
万一孩子211毕业之后去做勤杂工了呢?
家长们有没有想过:分数在20年前很重要,现在没那么重要?
孩子混得不好,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其实是因为家长混得不好,帮不上忙,而且少数家长还又穷又狠。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不可描述。
善待孩子,理性看待分数,把视野放到全球,给孩子找便宜的、免费的出路,如果家里富裕可以找热门国家热门赛道,这才是家长应该做的事情。
一个社会的重压以及各种积弊,不应该放到年轻人身上,他们没有承受、解决这种积弊的能力和义务。
说句难听的,孩子们混得这么惨,都是因为我们这些年长一些的人没有竭尽全力争取那些该争取的东西。
大学生脱下长衫去做勤杂工,下一代呢?
其次,就算做蓝领,能不能给年轻人创造一个友好的环境?
比如,蓝领、白领、事业单位员工、公务员的收入差距不大,退休待遇差别不大。
既然,经济复杂了,遇到困难了,可不可以大家一起来扛这个困难?
有些人天天抱怨年轻人不肯脱下长衫,但是他们从来不肯为蓝领人士的待遇发声,这些人不是蠢,而是精致的利己主义,是坏。
我对所有脱下长衫,愿意躬身做事的年轻人点赞,你们本可以有更好的工作,更广阔的未来,但是……
真心对你们说声“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