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娥教授解读:极端浅前房白内障手术的挑战与破解之道

有眼的视野 2024-07-15 00:10:45
编者按:随着眼科医疗技术的日益精进,白内障手术已成为一种越来越常见的治疗手段。然而,对于浅前房等复杂病例,手术难度显著增加,对医师的技术和经验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十六届亚太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医师学会年会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届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术会议(36th APACRS & 24th CSCRS)上,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赵云娥教授凭借其深厚的临床积淀,就“极端浅前房的白内障手术”这一课题进行了讲解。《国际眼科时讯》有幸采访到赵云娥教授,围绕极端浅前房白内障手术的难点、注意事项、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策略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探讨,以期为眼科同仁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启示。 《国际眼科时讯》:临床上患者出现浅前房和极端浅前房的原因主要包括哪些?极端浅前房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有哪些难点? 赵云娥教授: 浅前房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尤其我国人群具有眼轴偏短、前节偏小、晶状体较厚等特质,导致前房深度不足。当前房深度小于2.5mm(包含角膜厚度)时,通常被认为是浅前房。然而,今天我要重点介绍的是一种更为严重的浅前房情况,即前房几乎消失的状态,我将其定义为“极端浅前房”。极端浅前房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前节偏小、晶状体较厚、悬韧带松弛或部分悬韧带离断导致的晶状体前移,以及青光眼手术后或外伤造成的睫状体或/和脉络膜脱离等。这些情况均可能导致前房深度急剧减少,甚至几乎消失。在处理极端浅前房病例时,手术难度极大,因操作空间极为有限。当伴随睫状体或/和脉络膜脱离时,通常伴有低眼压症状。 此时,手术治疗并非首选方案,而应优先考虑采用药物疗法进行干预。然而,若药物治疗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即持续存在眼压偏低、浅前房、睫状体脱离,则手术可能成为必要的治疗手段。但此类手术往往较为复杂,操作难度较大。此外,恶性青光眼作为一种严重的眼部疾病,其成因复杂多样,可能包括青光眼手术后的并发症、缩瞳剂的使用等。在某些情况下,即便是进行激光虹膜周切手术,也可能诱发恶性青光眼。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晶状体的存在,前房会变得异常浅。甚至伴随真性小眼球等复杂情况,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难度。 为了应对这些复杂的眼部疾病,需要通过一系列检查来明确前房浅的具体原因。在这个过程中,B超检查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助于排除脉络膜脱离或/和睫状体脱离的可能性。一旦确诊存在睫状体或/和脉络膜脱离,优先采用药物治疗,如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局部或全身治疗,再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进行手术治疗。 《国际眼科时讯》:您认为对无前房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是什么? 赵云娥教授: 首先要明确的是,角膜位于眼睛的前方,因此进行白内障手术时必须保持角膜内皮的完整性,防止其失代偿。由于手术空间有限,必须做好充分的保护工作。此外,后囊膜尽量保持完整,后囊膜的完整对于一台成功的白内障手术至关重要,能够有效防止潜在问题的出现。同时,也要考虑到一些可能存在的其他因素。例如,有时可能会遇到浅前房的情况,但并未伴随睫状体或/和脉络膜脱离。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干性玻璃体切除术。通过平坦部切除部分玻璃体,减小其占据的体积,从而使前房得以加深。这是之前多次提及的一种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时,应确保能够清晰地看到玻切头的位置。然而,有时由于白内障病情严重,完全变白,无法看到玻切头,这无疑增加了白内障手术的难度。此时,可一步一步地、慢慢地、耐心地先做一个切口,注射少量粘弹剂后,慢慢形成前房,使用针头进行撕囊等操作。若晶状体膨胀程度较重,可补充少量注射粘弹剂,稍微形成一点前房的情况下抽取部分液化的皮质,再补充部分粘弹剂,可以进一步加深前房。这些操作都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技巧。 此外,还要关注白内障手术可能合并的其他问题,在手术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白内障的处理,还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对于睫状体脱离的情况,需将其复位;对于恶性青光眼等合并症,也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国际眼科时讯》:在对极端浅前房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时,术中可能会出现哪些比较凶险的并发症,应该如何进行处理? 赵云娥教授: 对于极端浅前房患者,若无其他合并症且当前状况相对良好,那么手术中面临的挑战在于手术本身的难度以及可能引发的角膜内皮失代偿。手术过程中,角膜内皮失代偿情况可能并未立即显现,但术后却可能引发严重问题,甚至需要进行角膜内皮移植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必须竭尽所能进行防范,尽管这是一种远期并发症,但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此外,我还想强调的是另一种更为凶险的并发症,恶性青光眼或小眼球导致的极端浅前房患者可能出现脉络膜爆发性出血。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将可能导致手术无法继续进行,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威胁。为了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对于患有恶性青光眼的患者,术前应进行甘露醇脱水以降低眼压,并采用球后麻醉以软化眼球。在手术过程中,谨慎操作,逐步扩大切口,缓慢降低眼压;若晶状体混浊度较轻,可以观察到玻切头,则也可以考虑从平坦部切除部分玻璃体,减小玻璃体容积,增加前房深度,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对于真性小眼球患者,还需警惕可能出现的葡萄膜渗漏综合征,这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并发症。如果手术切口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脉络膜鼓起,玻璃体腔容积减小,进而引发晶状体囊袋外移脱出等严重后果。因此,手术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手术过程中,必须保持切口稳定,确保眼内结构、前房和眼压的稳定性,最大程度地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至于如何在手术台上处理这些并发症,我认为在睫状体脱离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使用张力环顶压睫状体,使其贴附在眼球壁上。虽然过去可能采用睫状体上腔放液和缝合等方法,但这些方法操作难度较大。相比之下,使用张力环可能更为简便有效。当然,如果张力环缝合后睫状体仍未复位,可能考虑行进一步的睫状体缝合手术。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国际眼科时讯》:您认为青年眼科医师在进行复杂性白内障手术时,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处理原则? 赵云娥教授: 关于复杂性白内障手术的处理原则,我认为最为重要的便是循序渐进与扎实基础。只有拥有了扎实的基础,才能够有信心和能力去挑战更为复杂的白内障手术。因此,我建议大家先从单纯的白内障手术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确保每一步都做得稳扎稳打。在掌握了基本技能之后,便可以逐步向复杂白内障手术进军。 《国际眼科时讯》:请您谈谈本次会议上您关注了哪些热点? 赵云娥教授: 本次会议对屈光性白内障的新进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尤其是各种新技术的涌现和应用。我特别关注了MASTER CLASS,它是一个非常注重基本技能培训的项目。在临床实践中,以单纯性白内障患者为主,仍需运用扎实的专业技能进行精细处理。随着国采人工晶状体的成功落地,高端人工晶状体的价格已经逐渐变得亲民,使得更多的医生和患者有机会选择使用这些高端产品。 本次会议也深入探讨了生物测量和计算方面的最新进展。众多论文聚焦于如何根据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因素进行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此外,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和景深延长型人工晶状体的出现,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项,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然而,无论使用何种类型的人工晶状体,掌握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熟练掌握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应用这些新技术和新型人工晶状体,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医疗服务。因此,仍需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和患者需求。
0 阅读:0

有眼的视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