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印度的德里有很多的眼镜蛇,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还有经济的发展。
为了处理这个问题,地方政府出台一项措施,要是处理一条眼镜蛇,就能到一笔奖励。
很快,当地的眼镜蛇少了很多。
就在大家准备松一口气的时候,忽然发现有很多人开始养殖眼镜蛇。把蛇养大了,就去领奖励,可以致富。
不得已,当地只能废除这项措施。
没有了奖励,养殖的人“无利可图”,就把眼镜蛇都放到野外。导致当地的眼镜蛇,进一步泛滥。治理问题更加突出。
这就是有名的眼镜蛇效应。
一个地方,处理问题不妥当,会滋生一系列的问题;一个家庭,也是如此。
男主人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往往掌握家运行规则的决定权、经济大权,若角色把握不准,或者角色作用发挥不妥,家庭走向失败,就不奇怪了。
通常,一个失败的家庭里,男主人多半是以下几种状况。
01
日子太忙:除了赚钱,顾不上家。
在知乎上,有人问:“父亲很忙是什么体验?”
高赞的回复就是:“他们很忙,就算空闲下来,也和你无关。他们在乎的,就是钱,然后告诉你,这么好的生活,都是他换来的。”
是的,见过太多的父亲,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并且,幸福的家庭,都是他花钱打造的,功劳第一的人,就是他。
在父亲的眼里,一切以经济为中心。
他们不知道,忽视了对家人的爱,只是给家人钱,会带来什么后果。
其一,钱多了,儿女可以坐享其成,因此滋长奢靡,从而败家的可能性更大。
其二,妻子拿着钱,请 保姆干活,自己啥都不要干,从此纸醉金迷,遇到第三者的概率更大。
其三,丈夫只是看钱,因此人心不足,从而陷入贪婪的地步。甚至走向堕落。
其四,没有时间管家庭里的一切,父亲的角色就没有到位,从而家人的凝聚力下降。
作家三毛说过:“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就像饲养眼镜蛇的人一样,为了钱,不顾道德,不怕危险,结果是很可悲的。钱多了,反而滋生了歪风陋习。
02
脾气太凶:除了生气,就走极端。
一个地方,因为一项措施,导致了养殖眼镜蛇的人增多。后来,也不管后果,立马废除措施。这就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过:“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作为男主人,如何用好自己的决策权,应该深思熟虑,有硬性的措施,也有弹性的做法。
若父亲从不闻不问,到什么都过问;从狠抓,到一概不管,这就让家庭走极端,从而失败。
在春秋时,有一个叫闵子骞的孩子,亲生母亲过世后,父亲再婚,又有了两个儿子。
闵子骞长期被后母打骂,但是父亲一直忙自己的事情,从未发现。
有一个寒冷的冬天,闵子骞为父亲驾驭马车。
因为浑身冰冷,闵子骞哆嗦着,驾车不稳。父亲就用鞭子抽打他。很快,衣服烂了,里面的芦花飞出来。
父亲这才发现,闵子骞被后母薄待,冬日穿的也是芦花衣服,而不是棉袄。
回到家,父亲一气之下就要休妻。
还好,闵子骞跪求父亲,不能休妻,避免两个弟弟,无家可归。父亲听了,打消了休妻的念头。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
男人的脾气上来了,这是很可怕的,他的决策和行为,往往是很极端的。
在走极端的情况下,要管好家庭,要促进家庭和谐,是不可能的。最终,只能是后悔莫及。
作为父亲或者丈夫,管不好自己的脾气,就会瞎吼,从而家庭里的规则,也是瞎胡闹。
03
格局太小:除了眼前,不看未来。
任何一项政策,都要考虑到长远发展,并且涉及到方方面面。
政策和政策之间,是一环扣一环的,马虎不得。
在家庭里,男人的格局,孩子的结局,婚姻的结局,家业的结局。
一个没有考虑长远的男主人,在施号发令,这是不敢想的。
父亲的设想,就是家庭的百年大计,不能马虎,不能随意开始和废止。
春秋时,鲁国有一项措施,就是从其他国家赎回、带回鲁国的奴仆,就可以得到一笔奖励。
子贡是一个有钱的生意人,他从外地赎回了奴仆,但是不要奖励。
孔子知道这件事,马上找到子贡:“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就是说,子贡不要奖励,就起了一个不好的开头。大家都会因为得不到奖励,不做这件事了,导致措施失效。
虽然子贡有钱,但是赎回奴仆,还是要去拿奖励,让措施完整运行,也长期可持续运行。
男人,在买房、送儿女读书、找家庭出路、安排父母养老、家庭规矩形成,都要考虑长远,稍有差池,半途而废,那就意味着前功尽弃。
04
培根说过:“男人看似无所不能,实际上却被身后伟大的感情所支配统驭。”
如果一个家庭走向失败,男主人也无能力为,家人不要一味责怪,而是想办法一起改变。
其一,加强内部沟通,促进群体智慧,达成共同目标。
其二,妻子要当好贤内助,做到提醒,帮助改变的职责。
其三,我们要看一代,谋划三代,并且每一代人成年之后,及时成为家庭的主角,要顺利换代,而不是一个男人到老,还是一把手。
古人云:“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宽心。”
好家庭,夫妻携手,父子同心,一起创造未来。
好家庭,家有家规,适时变通,一直高瞻远瞩。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