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病该从什么思路调理?

楚风评健康 2023-07-03 23:31:03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八百二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於春,春不死,持於夏,起於長夏,禁溫食飽食濕地濡衣。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於甲乙,甲乙不死,持於丙丁,起於戊己。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靜。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黃帝內經·臟氣法時論》 (接前文)再往后看,“湿地濡衣”湿地是什么呢?就是潮湿的居住地,比如说你住在地下室,尤其是南方的那些地下室,又潮湿,到了冬天又冷又潮,你住在这种环境下,你可不就是身体上坐病吗?就容易有一些寒湿的病。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原先在北京创业,有一年夏天他住的那地方就是一个非常潮湿的水泥地地面,每天晚上就睡在那,睡了一夏天之后,身体赶上潮了,长湿气了,所以经常起皮疹,年轻的时候那一年不注意作的病,所以经常起湿疹。 那怎么办呢?就是用祛湿的药,祛湿的药必须用温药和之,“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张仲景说的这句话其实也非常适用于病痰湿或者湿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要用温性的,祛湿的还能通行经脉,为什么有很多人说为什么不用凉药和之呢?凉药它本身就往里收,不利于湿气从体表而散。 所以化湿的时候,我们经常用上化湿,比如纯化湿,像茯苓、白术这些药,同时你得用一些散的,你像防风、荆芥、苏叶或者用一些散发性更强的,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用到麻黄、桂枝之类的,给他从体表往外散。张仲景就喜欢用麻黄、桂枝、细辛,甚至是附子,要给他散这个寒湿。平心而论,湿热的人多还是寒湿的人多呢?其实是寒湿的人多,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寒湿的人比湿热的人要多,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我们冰箱里拿出来东西是凉的,空调吹的是凉的,很多年轻人不注意,比如剧烈活动之后吹空调,到了冬天之后穿特别凉薄的衣服,也没有遮住风寒,风寒也容易侵袭,到最后作下的病全是寒病,寒和湿一合就变成寒湿。 还有就是冰箱里边的食物,还有空调这些风,然后还有一些冰镇的饮料等等的,这些东西你年轻的时候不觉得,但是你给六七十岁的人喝他敢喝吗?他喝不了,除非特殊体质也有,但是很少,大部分都喝不了,为什么呢?阳气不足了。所以年轻时候有很多人喝那些冰镇的,你不注意养生,没有把这些湿化开的话,那可能到了中年,到了老年之后,身体上寒湿的病就多,所以我们在门诊上平心而论的话,寒湿的患者比湿热的人要多。 所以我在临床上就是用一些扶阳的药,之前我还写过一篇论文,就是专门讲用扶阳的方来治疗皮肤病的,其实就是用温药和之,用温药把身体的阳气浮上来,身体阳气浮上来之后,自动的就往外排湿排寒,身体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你正气足了会自动排这些邪气,所以有的患者吃药之后,他为什么腹泻,为什么身体皮肤的疹子又加重了,就是因为它在往外表走,你把它往外排,往外排的过程当中,有可能会短期会加重,或者有腹泻,还有的人有呕吐,这种情况这都正常,过去之后身体就清爽了,皮肤也就好了。 我治的那个患者,他一开始吃中药的时候,他身上原先皮肤瘙痒,我就教他一些简单的处理的方法,挺过去之后,结果出现表证了,出现表证之后,赶紧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直接给他从小便从皮肤就排出去了,就彻底好了。这是什么呢?这是居住在湿地引起的。 还有的人湿气是因为穿着湿的衣服,《黄帝内经》的原文叫濡衣,一个三点水,一个需要的需,濡指的就是湿漉漉的,湿漉漉的衣服,大家想想湿漉漉的衣服披着身上那是什么感觉,要是风一吹,湿气一下子就浸到身体里面去了,这不就是湿吗?(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你年轻的时候火力盛,能用阳气给它蒸发掉,上点岁数之后,这些湿气肯定都浸到身体毛孔里面去,时间长了之后,就变成脾中之湿,或者皮肤上的湿,经络上的湿,或内脏的湿。脾气是最怕湿的,所以《黄帝内经》讲的“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这个温食,后世医家认为是冷食,就是不要吃凉东西,不要吃的过饱,不要居住在潮湿的地方,同时不要穿湿的衣服,这其实都是养生的方法。(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八百二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0 阅读:0

楚风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