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临时夫妻”,除了满足性需求,还有其他深层次的真相?

驴压马路 2023-09-23 16:00:40

这几年国家一直非常关注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国内的绝大多数城市也确实在他家的共同努力下,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在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的光鲜亮丽,却看不到背后默默付出的农民工群体。

之前有学者发现,不少农民工工地上都存在临时夫妻的现象,而且听说,除了满足性需求,还有其他深层次真相,这是真的吗?

一、经济压力之下的精神寄托

在城市当中,农民工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群体。之所以要将这一类人称为是农民工,就是因为他们原本是农民身份,但却因为现实的无奈,不得不加入城市打工人的队伍当中。

而绝大多数农民出身的工人都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不具备可以在城市立足的能力。

所以,他们只能辗转于各大工地,靠出卖劳动力,赚取相应的劳动报酬,以此来养活自己和留在家乡的妻子儿女。

农民工往往做着一个城市里最脏最累的活,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但与此同时也是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一类群体。

部分农民工为了能够找到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往往会去到离家乡更远的发达城市。

这些经济发达城市往往有着较高的生活成本,很多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期间,不仅仅要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同时还要面临着长期离家的孤苦和寂寞。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寂寞的男男女女自然而然就会走到一起。

他们顺应需求组成工地上的临时夫妻,短暂的居住在一起。等这一期工程完成之后,又要劳燕分飞,去往各自新的工作岗位。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或许又会组成新的临时夫妻。通过这种不断重组的方式,满足自己的精神寄托。与此同时,组成临时夫妻之后,双方可以彼此照应。

一方面是两个人共同分摊房租,双方的经济压力都有所减轻。另一方面则是女方可以为男方做做饭、洗洗衣服,男方则可以给予女方更多的安全感。

这样一来,在城市务工的日子不至于那么难过。

二、城乡二元结构之下的归属感

众所周知,现在我们并没有真正实现户籍的合并。目前我们的户籍大致可以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农村户口,另一类则是城市户口。

前者大多生活在农村地区,具有农民的身份。后者则大多生活在城市,以工人居多。

这几年伴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发展差距也有所缩小。但受一些历史因素的影响,现在仍然有不少城市人瞧不起农村人,似乎城市人的身份就能让自己高人一等。

与此同时,现实生活中也对农村外来人口有诸多限制。比如说农民工的子女很难在城市完成学业,农民工要很努力的在城市安家落户,才能够真正的融入到城市当中。

而这对于绝大多数在外务工的农民工来说,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不少年轻的农民工,虽然满是干劲,你对未来充满希望。但从贫穷的现实来看,他们与城市人口之间仍然有着较大的收入差距和文化差距。因此,他们将很难融入到城市群体当中。

因此,他们只能将目光转向和自己同样的出生农村的异性农民工,通过组成工地临时夫妻的方式来解决双方需求,为彼此带来精神上的慰藉。

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农民工之所以会在工地上组成临时夫妻,主要是因为双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更加相似,因此才更容易走到一起。

我们在提起农民工的时候,往往会第一反应想到这一群体在物质经济收入上的困境,却忽略了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

不管是农民工还是都市白领,都是有着丰富情感的个体。有钱也好贫穷也罢,都需要有一定的归属感。

通过这样的社会现象,我们看到了一个二元结构更加鲜明的微观社会。我们需要反思这样的社会问题,并结合社会实际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努力创建出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和谐稳定的现代化新社会。

总而言之,工地上的农民工临时夫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这一社会现象的背后,还向我们折射出了农民工群体的发展困境,以及城乡二元结构之下的相关社会问题。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0 阅读:10

驴压马路

简介: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