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世称王阳明,今浙江余姚人,明朝进士,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话说明朝中期,江西行省南部地区长期民生困苦,原本自然环境就不适宜发展农业,且又遭受贪官恶吏的掠夺剥削,以致于盗乱四起,山贼聚结守险,抢劫商贾百姓,规模越闹越大,南安府屡次破城,南赣汀漳巡抚连换数任均不能平乱,局势处于失控状态。
公元1516年,在颇为赏识王阳明的兵部尚书王琼的举荐下,王阳明从南京鸿胪寺卿擢升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四地。这意味着四十五岁的文弱书生王阳明开启了统兵打仗的生涯。
王阳明少年习得军事韬略,其上任伊始就把精力放在研判敌情上。王阳明很快就得知官府中有人被盗贼收买成为耳目,随时将消息暗通匪帮。王阳明采用“守株待兔”之计抓获了一名老仆役。通过夜审老吏,王阳明还掌握了数十位内奸,包括在官府中职级较高的。
破获情报网,王阳明没有立即清除,一是考虑己方准备尚不充分,二是这些内奸还有其它的利用价值。
王阳明的战前准备除了操练军队外,还批准组建了民兵,并就训练民兵的目标、方法及剿匪的时机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此外,其又强力推行“十家牌法”,即效法先秦大师商鞅发明的“连坐法”,目的就是坚壁清野,把防守做得更加牢固。
王阳明身为心学大家,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也不忘运用一把。王阳明运用心学理论写了一封《告土匪书》,利用各种途径投送到匪徒聚集地,此书促使了上千匪徒投诚,大部分还加入了剿匪的队伍。
王阳明适时进驻到南昌,在听取了闽、广两省官员关于漳南军情的汇报后,其决定先易后难,把平乱的首战放在贼寇力量相对薄弱的漳南地区。期间,王阳明强调最多的就是整备粮饷,官民协调,步调一致,形成合力。
就在土匪内部还在争吵不休之时,王阳明已经派强将统率官军、民兵进行偷袭,并且一举攻克了数个土匪老窝,包括漳州的詹师富与温火烧、浰头的池仲容等;龙川的卢珂一部被招安;横水的谢志山败逃到桶冈蓝天凤那里去了。
首战告捷,王阳明及官民信心更足了。
王阳明在生活中是一个诚实正直的人,但是到了战场就变得“狡诈”无比。
话说谢志山号称“征南王”,蓝天凤是其小弟;而匪窝桶冈正如其名,上下只有五条狭窄的通道,是易守难攻之地。
围住了桶冈,王阳明大张旗鼓地对外宣称马上就开始攻山,实则每日都在和弟子们讲解心学,似乎把剿匪之事忘记了一样。
其实,王阳明在下一盘大棋,而且是一盘漂亮的大棋,其在什么时候、于什么方向、落什么子,心里都是有数的,也就是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再说谢志山、蓝天凤那边早就做好了严防死守的准备,结果数月过去了却没有发现官兵的丝毫动静。谢志山十分紧张,其不分昼夜地在各个据点间来回巡查,把自己弄得精疲力尽。
不得不说,想要猜测到王阳明的心思简直就是一件备受煎熬的事情。
王阳明“不动心”,迫使谢志山不得不“动心”了。为了弄清王阳明的意图,谢志山启用了安插在王阳明军中的奸细,一个是校官李正岩,一个是医官刘福泰。然而,令谢志山没有想到的是,这俩人早就在王阳明的控制之中。
此时王阳明成竹在胸。李正岩、刘福泰在通匪的证据面前表示愿意戴罪立功。于是,王阳明交待俩人如此这般这般。
官军进攻正式开始了。王阳明的部署是三路佯攻,二路主攻,让匪徒摸不着头脑。
谢志山此时非常自负,觉得自己的山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战斗持续了半天,山寨果然固若金汤。但是,后院很快就起火了,还有人在不停地大声喊着:老大死了!谢志山死了!山寨彻底乱啰,小土匪们一听老大都死了,赶紧逃命去了。原来放火、喊叫这些都是李正岩、刘福泰按王阳明说的去做的。
战斗不到一天就结束了,蓝天凤自杀,谢志山被生擒。王阳明经过与谢志山交谈后将其正法,并对部属说,此人不仅十恶不赦,还有智慧,有野心,留着必是大患。
事后,王阳明也很得意,并“教科书”般地笑着对弟子们说:匪首只要有担忧、害怕和希望,就会“动心”,弱点肯定就会暴露出来,我们就没有不胜的道理。王阳明接着又总结性地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啊!
王阳明铲除了为患数年的盗匪后,旋即晋升为右副都御吏。
>>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文字无关;文字由艾亲搜集、编辑、整理;如有侵权,敬请联系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