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躺平的孩子,很容易被贴上抑郁的标签,真假抑郁你分清了吗

得福欣 2024-11-04 04:24:37

青春期躺平的孩子,通常都会表现出一些情绪问题,很多孩子被父母带到心理科门诊后,经过初次的心理量表测量后,就被诊断为抑郁,并开了抗抑郁的药物,简简单单给孩子定性为抑郁症,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首先,仅靠抑郁量表不能直接诊断出抑郁症

目前所有抑郁自测量表所评估的,都是「抑郁状态的严重程度」或「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换句话说,就是近一周或者近两周你的情绪、生理感受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抑郁状态」。

所以只要留心一点的父母,就能注意到医院给孩子出具的量表检测报告单上往往显示的是「抑郁状态」、「抑郁情绪」、「抑郁症状」等字眼。这种结果表明孩子当前处在抑郁情绪状态,不等同于孩子已经患了抑郁症。

其次,抑郁量表结果是可以人为控制的。

拿我家孩子的经历来说吧。我家孩子办理休学时,也是在心理科做的诊断,初次检测就做了抑郁和焦虑量表,报告显示就是「焦虑抑郁情绪」。后来孩子经过我的引导后,自己决定要复学,那复学肯定也要做心理量表的复检。所以在去医院前,我问孩子医院要重新做心理量表,你知道怎么填写吗?

孩子说:知道。

我问:那之前你做的量表结果,怎么会有情况?

孩子:那时候我害怕去学校,在电脑上答题时,都是选择题,我就故意选最差的答案。

我说:嗯,读书是你的事,爸爸不会逼你复学,要不要复学是你的选择,我尊重你内心的想法,自己决定的路要自己走下去。

后来去医院做复检,我也没有给孩子作另外的交代,孩子就通过了量表检查,顺利的拿到了复学证明,通过这份复学证明后来也顺利的复学了。

再者,单纯的依赖抗抑郁的药物很难根治抑郁症,甚至还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副作用。

抗抑郁的药物,主要作用干扰大脑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缓解抑郁症状,靠药物刺激让神经递质达到平衡不是长久之计。另外药物副作用也时有发生,特别是对一些疑似的抑郁症患者,服用药物后反而造成情绪不稳定,情绪低落,脾气暴躁,失眠,记忆力减退等影响。

最后,真的得了抑郁症,也并不是世界末日。

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具备自理能力。抑郁症最害怕的是动,最喜欢的是静。人运动起来后,就会增强身体的各项机能,改善健康状态;运动也会刺激脑部神经,促进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释放精神压力并给身体带来愉悦感,能够切实有效地舒缓抑郁的情绪。如果孩子本身有抑郁情绪,又长期闭门不出,不运动,不与外界接触,那么不单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将会出现问题,由于长期未能与外界进行交流,心理方面的问题也会变得愈加严重。

结语

所以,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尽可能多地储备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熟悉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和改进办法,提高亲子间的沟通技巧,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庇护,父母的责任是给予孩子必要庇护的同时,要逐步引导孩子走向生活自理和成长自立。

0 阅读:75

得福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