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是“二战后遗症”发作?戈尔巴乔夫上台,解锁出苏联死穴

白翠评历史 2024-03-09 06:37:25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5年,苏联以多出德军3倍伤亡的代价,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在二战之前,斯大林因一系列改革被骂“独裁者”;在二战之后,斯大林是当之无愧的苏联民族英雄。

随着苏联国际地位的跃升,斯大林与罗斯福,丘吉尔并称二战后的世界“三巨头”。

然而此时春风得意的斯大林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在半个世纪后,二战引发的后遗症竟成为苏联解体的导火索。

而戈尔巴乔夫的上台更是将他斯大林的所作所为全部抹煞,直接解锁死穴,让苏联分崩离析。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战争的影响广阔而深远,不是说谁打赢了,谁就能一劳永逸。

事实上,身为战胜国的苏联,在长达50年的时光里,一直都在承受着这场苏德大战的后遗症,那就是人口断层。戈尔巴乔夫的上台就是这场“病症”最直接的证明。

自古以来,大型战争对人口的摧毁都是连根拔起的。不说二战,仅拿我们熟悉的朝鲜战争举例,当时的朝鲜男子,不分年龄,全员奔赴战场,又全员战死沙场。

这导致停战后,朝鲜十室九空,以男子为主的生产力几近为零,连后续平壤的重建都依赖于中国人民志愿军。

而在时间更早,规模更大的二战中,苏联以极其惨重的代价险胜德国法西斯。关于苏联的死亡人数,一直存在争议,但基本在2200万至2800万之间。

其中,苏联正规军的阵亡人数就有1267万人,这还没算上由平民男子,甚至妇女组成的民兵。

说到作战,其战斗主力必然又由青壮年男子组成。在整个二战持续期间,无论战役何时发生,无论规模如何,都要预先动员适龄的青壮年男性入伍。

适龄的青壮年男子主要分为两个年龄组,一组是1920—1924年生人,另一组是1915—1919年生人,当战争发生时,他们大多集中在15至24岁之间。

再来看二战前后的苏联男性人口对比。在1939年,1920—1924年出生的男性人数有4685000人,到了1949年,这个数字骤减至2719000,几乎损失了2倍。

在1939年,1915—1919年出生的男性人数为4221000人,当战争胜利后,这个数字仅有2514000人,同样成两倍缩减。

那么,在所剩不多的幸存战士中,因战争造成终身残疾,或者罹患精神疾病者又不计其数,约等于失去了劳动能力。

也就是说,二战就是一个巨大的“绞肉机”,让苏联数以千万计的青壮年男性粉身碎骨,导致苏联整个人口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严重失调,最具劳动力的男性人口全军覆没。

如果说死亡人数是最直观的显性影响,那么生育率造成的毁灭性打击则是不容忽视的隐性影响。

比如正处于婚育年龄的男女被迫天各一方,男子参军去,女子事农桑。

男子大概率一去不复返,女子因繁重的劳动,加之物资匮乏,营养不良,精神紧张导致生育困难;就算有幸诞下生命,儿童死亡率也大大增加,原因就是先天不足。

战争对人口进行重创带来的“后遗症”不是猛烈的阵痛,一时半会难以察觉,但是当时间来到80年代,人口断层带来的“疼痛”如排山倒海般袭来。

导致的结果就是将戈尔巴乔夫推向政治舞台。

在戈尔巴乔夫之前,苏联领导人是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

勃列日涅夫生于1906年,安德罗波夫生于1914年,契尔年科生于1911年,而戈尔巴乔夫生于1931年。

当二战发生时,前三位至少是拥有成熟政见的政客,而戈尔巴乔夫还只是个小男孩。

但是,当时间来到80年代,昔日的小男孩正当壮年,而当年的政客已经垂垂老矣。

那么,在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前,苏联领导人都经历些什么?

而戈尔巴乔夫的上台,直接解锁苏联“死穴”,这个“死穴”又是什么呢?

二战时,苏联的胜利却为自己埋下祸根,到戈尔巴乔夫时爆发。

二战为苏联带来“人口断层后遗症”,威力之大,为苏联解体埋下伏笔。

而苏联解体离不开一位关键人物,他就是戈尔巴乔夫。

诚然,戈尔巴乔夫在任期间的一系列作为才是苏联解体的“死穴”,但是将他推到台前的,正是隐隐作痛的二战“后遗症”,两者之间形成完美闭环。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末期,苏联领导层就苦无人接班久矣。

勃列日涅夫自1964年上台执政,在位18年,彼时的他时年58岁,但是当时间来到70年代末,勃列日涅夫也已年逾70高龄了。

再来看看当时苏联的领导班子,党政军高级领导干部全是勃列日涅夫的同时代人。

众所周知,政治家的黄金年龄应在50至60岁,能力突出者至少也要40岁,按照时间推算,正好是20年代那一批生人,也就是二战爆发时期正当壮龄的那一批年轻男性。

但结果显而易见,20年代的青年才俊早在当时就报效国家了,用血肉推动了历史的进程,而战争对生育率的破坏又是一大难以言明的伤痛。

以至于在半个世纪后,勃列日涅夫放眼望去,苏联已陷入无人可用的境地。

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逝世,安德罗波夫接班。

安德罗波夫被誉为“苏联最后的希望”,在他执政期间,苏联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皆卓有成效,民间支持率极高。

可惜的是,安德罗波夫也老了,任期仅持续一年零三个月,最终因病去世。

随后上台的契尔年科比安德罗波夫还要年长3岁,同样抵不住岁月的侵蚀,同样在任一年就不幸病逝。

在苏联存续的最后几年时光里,国家重任是从一位老人的肩上换到另一位老人的肩上,二战“后遗症”在这一刻暴露无遗。

契尔年科逝世后,与之同龄的老年政治家几乎也陆续撒手人寰,到最后连老人都用无可用,公众的目光迫不得已投向中年领导圈层。

就这样,二战爆发时期还是小男孩的戈尔巴乔夫凭借着不俗的资质,在一众政客中脱颖而出,于1985年登台执政,时年54岁,恰好是政治家的黄金年龄。

时也运也命也,命运的齿轮在战争时期未波及戈尔巴乔夫,又在半个世纪后开始转动,将他推向幕前,同时也将苏联带入深渊。

一如每位领导人在执政之初都想做出点成绩,以慰民心,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同样大搞改革。

但是不改还好,这一改直接将苏联改没了。

规则也好,改革也好,说到底是人制定的,尤其这个人还是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然而戈尔巴乔夫这个领导人与之前历任领导人最大的区别只有一点,那就是他并未真正意义上吃过战争的苦。

他不能理解一个用千万人的尸骨堆砌而成的苏联,能走到欣欣向荣的80年代,是多么的不容易。

于是当他挥起大刀阔斧,对整个国家进行改革之际,颇有些“自我阉割”的意味,简单点来说,戈尔巴乔夫决定从意识形态上来个大颠覆,也就是大搞“历史虚无主义”。

客观而论,自二战后,苏联以强悍的工业实力跻身世界强国,这与斯大林排除万难,举全国之力打磨工业强国脱不开关系。

不管怎么说,斯大林的工业改革虽然粗暴,但却实实在在地让苏联在德国纳粹手中活了下来,并且工业带动经济,让苏联国力实现飞升。

到了后续和平建设时期,苏联的经济发展本不逊色于欧美国家,直到戈尔巴乔夫上台,将苏联现存的种种困境,全部归咎于“社会主义公有制效率低下”。

于是他开始抨击斯大林,否定苏共党史,不承认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转而宣扬自由民主人道,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趁机而入,一发不可收拾。

如此不考虑实际国情,不尊重历史的意识形态扭转,让本就风雨飘摇的苏联变得岌岌可危。

在此过程中,戈尔巴乔夫犯了最致命的错误,解锁了苏联最不能碰的死穴——民族主义,或者说是俄罗斯民族主义。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991年,世界超级大国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最终成为苏联的罪人。

一场二战“后遗症”让戈尔巴乔夫走上政治舞台,解锁苏联“死穴”,国将不国。

在戈尔巴乔夫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下,苏联离分崩离析只差一步之遥,只因他犯了最致命的错误,碰了俄罗斯民族主义的红线。

戈尔巴乔夫究竟做了什么?俄罗斯民族主义又是什么?

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林林总总共有129多个民族,俄罗斯不等于苏联的全部,但却是苏联重要组成部分。

据1989年苏联人口普查,全苏人口2.8亿余人,其中俄罗斯族1.4亿余人,占总人口的半数。

由此可见,苏联民族数量繁多,各民族人口分布不平衡,文化存在差异性,最重要的是,各民族经济发展严重失衡。

有句话说得好,不患寡而患不均,在漫长的国家建设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偏颇与牺牲。其中,苏联对俄罗斯族的态度是“捧杀”。

因为俄罗斯在各民族中占大头,因此苏联历届领导人一边打压,弱化俄罗斯的民族意识形态,一边将民族矛盾的重点转向俄罗斯。

比如让俄罗斯补贴其他加盟国,看似在加强俄的存在感,实际上是将其“架在火上烤”。

俄罗斯闷声吃亏,其余大小民族觉得俄没少占便宜。这就导致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对国家的信服力日益消减,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积怨已久民族问题一触即发。

关键此时的苏联经济陷入停滞期,戈尔巴乔夫并非没有实行经济改革,只是每次碰壁,就又将原因归咎于政治,固执地认为是政治形态阻碍经济发展。

苏联经济陷入空前的危机,社会福祉保障水平低,生产效益低,国民生活水平低,消费水平低,目光所及之处,一片低迷。

这下好了,经济萎靡之下的苏联各族人民更加贫困。钱虽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但没有钱只会激化矛盾,民族分裂势力趁虚而入,此时的苏联民生凋零,堪称多事之秋。

在政治,经济,民族三大核心问题都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依然高唱“民主化”,解禁发言,表示愿意聆听不同的声音,尽管这些声音在长期的压抑下已经变得尖锐刺耳,失去控制。

被打压多年的俄罗斯第一个跳出来表达不满。1990年6月,俄罗斯率先“揭竿而起”,由叶利钦带头提出了一份《俄罗斯联邦主权宣言》。

结果就是各共和国纷纷效仿,竞相争取主权,都宣布自己的宪法高于全联盟宪法。

事态到了这一步,“多亏”了戈尔巴乔夫提供“民主”的土壤。他选择迁就和让步,被迫承认各共和国的自主权,此时的苏联中央几近失去宏观控制能力。

就在一年后,叶利钦通过“民主选举”,成为俄罗斯联邦总统。随着戈尔巴乔夫时代宣告终结,苏联也从历史的舞台上隆重谢幕。

戈尔巴乔夫改革颇具警世意味,按理说,民主,人道,公开本没有错,无论放在哪个国家,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戈尔巴乔夫偏偏走了极端,不思考经济衰退的原因,不解决民族矛盾的根本,而是将国情的艰难怪罪于社会主义体制,进而否认苏共的领导。

苏联政治形态的恶化是伴随着戈尔巴乔夫改革而愈演愈烈的,在其位谋其政,或许一句二战“后遗症”并不能成为推脱之词。

以史为鉴,鉴往知来。中国也是个多民族国家,同样历经战火,一路走来不易,但是在我党领导人的带领下,中国56个民族团结统一。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中华儿女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苏联解体的民族因素研究》

《20世纪上半期俄罗斯人口问题研究》

《以历史自信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兼评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

《前苏联民族问题的历史教训》

《以苏联解体为镜鉴的铸牢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1

白翠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